1944年,日軍發動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末尾的垂死掙扎

在武漢會戰以來,抗日戰爭就進入了相持階段,對於我方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對於日軍來講,這件事就太令人頭疼了。

1944年,日軍發動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末尾的垂死掙扎

1944年1月開始,中國抗戰進入第三階段,開始局部反攻,而那時的日本也算是已經氣數將盡,然而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在1944年,組織了日本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進攻戰爭。

為了這次進攻的勝利,日軍投入了410000名士兵,70000匹馬,800輛戰車,戰線長度將近2000千米。

1944年,日軍發動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末尾的垂死掙扎

根據“絕對國防圈”的戰略指導,日本製定了自己的作戰目標

1.佔領中國南部和西南部的空軍基地。由於中美這些空軍基地已經嚴重危及日本與南洋的海上運輸線,海上運輸線對於日本來講是繼續戰爭的重要保證,是物資的生命線,因為物產貧乏的日本,戰略物資都是從其他國家購買然後從海上輸送獲取的。

2.連接亞洲大陸的陸路運輸線。由於日軍在太平洋屢戰屢敗,海上通道隨時被切斷。如果我們能把大路上的路線連接起來,我們就能把東部軍和華南軍的部隊連在一起。這不僅能使彼此相互支持,還能充分利用亞洲大陸的戰略空間進行持久戰。

3.打擊重慶國民政府的反抗意識。

1944年,日軍發動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末尾的垂死掙扎

4月,日本發動進攻。在這場戰役中,中國稱之為豫湘桂之戰,日本稱之為“一號作戰”或“大陸打通之戰”。日軍對豫湘桂發動大規模進攻,其中豫中之戰主要進攻的是河南中部,長衡會戰的目標則是長沙,針對桂林和柳州的戰鬥則被稱為是桂柳之戰。

通過這次戰役,日軍雖然在河南、湖南、廣西打敗了國民黨軍主力,但並未使其失敗的命運得到改變。一方面這次戰鬥並沒有阻止盟軍飛機進攻日本,也沒有摧毀重慶政府的戰鬥意志。所謂的大陸運輸線只是一條無法保證運營的空線。

因此,日本軍事歷史學家桑田悅先生和前原透先生說,這場戰役是“一場沒有戰略意義的戰爭”。

而正在日軍進行“一號作戰”之時,其在其它地區的戰事則是一團亂,一方面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對日偽力量進行了大規模反攻,而美軍也成功實施了跳島計劃,一舉攻克塞班島島鏈,此後美國轟炸機從之前的在中國起飛全部改從塞班島、關島及周圍群島起飛空襲日本本土。

1944年,日軍發動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末尾的垂死掙扎

之後,為了落實中央在敵後向東南發展的戰略任務,達到控制江浙皖和發展浙江沿海地區的目標,以及為收復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創造條件。12月27日,粟裕率領新四軍第一師三個團和300多名來自當地的地方幹部南下浙江。到了1945年1月初的時候,他所領部隊於新四軍第十六旅在浙江省長興縣勝利會師。然後成立江浙軍區,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委,統一指揮江南以及浙東兩地區的部隊。

2月和3月期間,江浙軍區部隊多次粉碎日軍和偽軍的進攻,使得第一、第二次天目山反頑作戰獲得了勝利,控制了長興、廣德、臨安、餘杭之間10個縣江浙皖邊的廣大地區,令100多萬人得到解放。

為了加強江浙地區的力量,新四軍第一師副師長葉飛接到命令,率領了教導旅的三個團以及數百名地方幹部從蘇中渡江南下,於4月抵達江浙軍區。軍隊重組為第四縱隊。

6月,江浙軍區部隊在天目山反頑強戰爭中取得第三次勝利。隨著地方反攻的順利進行,解放區迅速擴大,人民武裝也迅速發展。日軍佔領的大部分中心城市、交通線、海岸線幾乎被人民武裝包圍。

1944年,日軍發動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末尾的垂死掙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迎來了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