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書——學語文的好方法之一

讀宋代羅大經撰《鶴林玉露》,有一段“手寫九經”的故事,說的是宋高宗以萬乘之尊,萬機之繁的皇帝之身,也忙裡偷閒,遍寫九經。九經,是對我國古代重要經典的一個簡稱。大約包括《易》《詩》《書》《禮記》《左轉》《公羊傳》《穀梁傳》《周禮》《孝經》《論語》《孟子》等等。遍寫九經那得需要多少工夫,多少閒情啊?

  古往今來,還有不少著名作家或學者,通過大量抄書,從中獲益匪淺。

  古人有路溫舒、蘇軾、葛洪、陸游、洪邁、宋濂、張溥、黃宗羲,今人有王國維、陳垣、葉聖陶、張宗祥、胡道靜、韓國磐、毛澤東、魯迅、王梓坤、賈平凹。

當代大作家葉聖陶,從中學起,就養成了抄書習慣,遇到重要或喜歡的文章,則抄寫一遍。優秀作家孫犁說:“讀書讀到自己特別喜愛的地方,就把它抄錄下來。抄一次,比讀十次都有效。”

那麼抄書能有哪些奇效呢?一個就是靜心養氣:心平氣和則智慧高遠,不被外物所迷失本心,在如今社會各種誘惑成山,如果不謹守自己的為人之道,那麼將茫然於人生長河之中。另一個就是增長才氣:腹有詩書氣自華,氣質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在不經意間散發出一種魅力,那種魅力不可言說,但大家都能感受得到,在生命中可以燦爛的光芒。而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這兩點就更不可獲缺,面對各種形色的學生,我們能不怒於心,進而才能神清氣明,循循善誘。同時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能傳道授業還要有研究表達的能力,所以各項指標都指向我們要不斷修煉自我,那麼其中最好的方法就可以是抄書了!

抄什麼書呢?概括來說就是各類古文經典四書五經類、淺顯一點的蒙學經典.中外名著和專業書籍。像有先秦的百科全書《詩經》、兵家韜略之首 《孫子兵法》、 垂範千古的儒家經典《論語》、 中國道家學說的開山之作《老子》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歷史與文學的完美體現《資治通鑑》、《紅樓夢》、《三國演義》等不一而足,大家都能想得到的。

那怎麼抄呢?第一個問題就是耐心,堅持。無論哪本書,哪類書,既然設定好了,那就堅定不移地去抄,至於花了多長時間抄完呢?無所謂,重要的是那份抄書的心勁和感悟,在抄書的過程中,必定會有激發你思考的火花,那就是最完美的境界。第二個就是每天都抄一點,不用那麼急,每天給自己一個放空的時間和狀態,讓它能夠每天都伴隨你左右,每天都浸在這本書裡,好像你就生活在那本書中,同樣也會給你別樣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