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關閉感覺通道,2020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


正念:關閉感覺通道,2020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

“辛苦加班一週的設計稿,又被經理打回來了,沒有加班費我做完就不錯了,沒見過樣的公司。我受夠了!”

“已經連續兩次讓本該籤的項目,被競爭對手撬走了,今年的行情也不好,老闆肯定很懊惱。我還是主動辭職吧!”

“憑什麼新來6個月的實習生工資比我高?他可是我一手帶出來的,難道他比我更有經驗,難道手裡的資源比我多,這樣的公司我幹不下去了!”

這是他們的離職理由,是被頭腦和舊有程序掌控的失念。

失唸的對面站著另一種對立的存在:正念

正念: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是意識不在虛擬的思維世界裡發散、徘徊,而是專注於現實的事物。


正念:關閉感覺通道,2020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

啟動正念:不再被經常擅闖的誤區所禁錮

01、制止情緒和想法的隨意攀緣

案例a:阿林隔壁桌子的女孩小曼升職了,阿林不服氣。阿林認為小曼才來公司一年,而自己是三年的老戰將,比小曼更有經驗。找朋友吐槽,朋友為了不傷其自尊心,便順勢對其領導和小曼展開一番攻擊。

之後阿林把無法升職加薪、甚至一直混不好的所有壞情緒都怪罪在小曼和領導的頭上,經常在朋友圈感嘆職場負能量。後來公司裁員,阿林第一個被裁了!

案例b:部門經理:今天這麼早就下班了?對了,記得明天把某某項目的技術方案給我!

你暗自琢磨:“他是不是覺得我下班太早?”於是你又留下來加班改方案。

晚上7點,培訓老師來電問怎麼沒去上課,你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錯過了最關鍵的一節課,於是一晚上在懊惱中寫完方案。為了讓領導好印象,第二天早上9點你就慌慌張張的上交了技術方案。雖然領導在群裡誇你敬業,但一個月之後的考試卻在意料之中掛科了。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會伴隨相應的情緒,平和或欣喜、又或憤怒、低迷。對於工作而言,情緒永遠是一種內在的附加值,不管是正附加值還是負附加值,都不應該是為之停留和過度發酵。

適度的情緒釋放,可以為有效工作起到推動的作用,過於蔓延本應一閃而逝的壞情緒,則會心累成疾。

案例a裡的阿林,是典型的被頭腦掌控所導致的“失念”。

而聰明的職場人是高於自己的情緒而存在的,他們會像一個局外人一樣,放下情緒,觀察事情的本身,不去想“我為什麼這些感受和想法”,或者“我的這些感受和想法究竟對不對”,也不去分辨自己是否還需要對這些情緒做出下一步的回應,這就是正念,繞過雜念帶我們關注工作結果、關注初衷的正念。

正念:關閉感覺通道,2020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

而想太多一般是過於形象主義。對自己的表現,零容忍、零瑕疵。形象主義總是希望表現出來的一事一物,都是有利於提升自己形象的,他們會提前考慮和預設。

優點是他們看起來負責任,會將意外都歸因到自己身上。習慣盡人事,也會在細節處下功夫,對即將要發生的境況進行預演。

其實在完美和失敗之間還有很多不同階級的選項,比如:合格、一般、良好。在一個環節裡過份想太多,就會形成鑽牛角尖、刻板,失去大局觀的局面。

往往這類人都不會在升職的名單裡。想太多就像把每件事都放在放大鏡下面審視,儘管某一兩個細節做好了,但卻失去了整體。

案例b裡的你,只顧著領導的想法,為了自己的形象而想太多,最後錯失考試,沒有拿到職稱。即便從此每天如履薄冰的努力工作,但最後升職的總不會是你。因為你太在乎細節的完美,在完美里想太多,又在想太多的雜念裡故步自封的掙扎。

蘇格蘭作家斯蒂文森說:“一個人應當摒棄那些令人心顫的雜念,全神貫注地走自己腳下的人生之路。”

趕緊制止情緒和想法的隨意攀緣吧,不被失念所操控,才能發揮正念,全神關注走好當下的路。

02、不再與耿耿於懷和惴惴不安渾然一體

大部分人的失敗都是來自於對過去的耿耿於懷和對未來的惴惴不安。而人的專注力不能同時存在兩段時間空間裡,一旦意識被鎖定在過去或未來的雜念裡,那麼當下的正念就無法找到入口。

正念:關閉感覺通道,2020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

娛樂圈典型的案例:汪峰的前妻葛薈婕,葛薈婕其實早期是非常優秀的,可以說是少年成名。作為超模的她,早在2002年15歲時,就榮獲納愛斯杯十佳模特稱號,短短兩年後,17歲時,也就是2004年又獲得法國國際模特大賽亞軍。

有這麼好的事業基礎,葛薈婕原本可以在事業上超越很多同行,越走越遠的。但這幾年因為對過去耿耿於懷,屢次傳出與汪峰糾葛的負面新聞,事業也因此大幅受損。

葛薈婕長時間與過去的耿耿於懷渾然一體,這也無法讓她穿越時空重新經歷一遍。如果她能夠把注意力更多的只集中在當下的感情和事業上,過去依然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卻很可能在未來收穫一份很好的事業和感情。

且注意力一旦轉移到當下,或許還能對過去更快的釋然,因為正念的力量是良性循環的。

關於正念的解說,其中有一條哲學觀點:我們的“存在”實際上只在此刻,我所能感知到的只有“此刻”,其餘的記憶、計劃,本質都是虛幻的,是此刻的自己頭腦中的概念。

而對未來的惴惴不安表現在兩個方面:

  • 對未來有災難化的想法
  • 認為自己無法應對、無能為力

安全感是人類都需要的第一需求,所以大腦會本能的探測危險以及那些即將到來的危險。於是把“萬一”都當做肯定會發生的危險,所以每每想到就會為此不安、焦慮。

但殊不知,打著了發動機,即便不踩油門,汽油也是在不斷耗損的。你的這些不安、焦慮的行為會將你陷入行為混亂。與此同時,“失念”也就這樣形成了。

此時我們的正念是:減少思考→縮短目標(把所有目標寫下來,依次排序排查)→明確離你最近的需求→為眼前的需求聚焦發力

03、不偏見、要無知

正念在職場上的另一部分內容是保持無知和消除偏見!

不偏見即:不因為自身的偏見,限制了對高度和深度的探索。不因他人的偏見,影響了與人相處的方式。

案例C:前段時間應聘一個女孩叫萱萱,985畢業,做過幾年的文員,綜合能力非常強,面試過程中情商非常高,但他應聘的是前臺文員,我建議她做行政主管,往管理層發展。但她認為自己不適合做管理,感嘆自己不適合職場,打算好好做幾年前臺就結婚當全職主婦。

萱萱是典型因自我偏見產生的自我設限。自我偏見的設限是一種慣性的自我攻擊,傷害能力也是最強的。內核的驅動力喪失時,導致失唸的各種雜念就會乘機而入。

正念:關閉感覺通道,2020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

這裡的無知不是“年少無知”而是“忘記所知”。

很多職場人都有一種憤懣不平:憑什麼職場新人比我升職快,憑什麼我天天加班卻沒有他薪資高?

之後以一種習以為常的認知標準來判斷眼前的現象,讓自己陷入憤懣、惱怒的壞情緒裡。此時無知的即:忘記自己已知的經驗,或不將主觀不完整的、不足的認知附加對客體的評判上。不在相同情景下,自動下載經驗之談的主觀感受。

保持無知,就是保持認知的可能性和無限性。讓自己不被暫時的認知所劫持。

保持無知,主動詢問領導不被晉升的原因、請教那位升職新人升職的優勢點、為什麼天天加班缺不如同事薪資高?是否你涉嫌“勞動式勤奮?”等。保持無知可以消除很多自尋煩惱式的“失念”。

“失念”與“正念”,在於一步之遙更在於一念之間。正念是當下的,直接的,是一場對自己無言的革命。

2020年了,別在擅闖禁錮自我的誤區了,重啟“正念”的視角,讓身心合一勇往直前吧!


【為青年】: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
深度講解職場知識


為成長和致富而專注!
歡迎在在評論區留言發表個人看法!
感謝您的每一份點贊、評論、轉發、收藏!這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正念:關閉感覺通道,2020只為清清楚楚的現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