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玩手機,有人日進千里,有人沉迷遊戲,奧祕原來在這裡

同樣是玩手機,有人日進千里,有人沉迷遊戲,奧秘原來在這裡

要說近幾年來科技創新的排行榜,智能手機絕對能排進前十名。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智能手機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娛樂方式帶來巨大的改變。

現在手機功能強大,可看可讀可聽可寫。可看,代替電視、電腦,只要有網絡,隨時隨地可以觀看自己喜歡的節目;可讀,手機上有各種閱讀軟件,可以導入感興趣的內容,隨時可以閱讀;可聽,取代MP3,下載音樂app就可以聽歌、練聽力;可寫,外出不方便帶電腦,通過手機備忘錄就可以進行簡單寫作。

可以說“手機在手,天下我有”。手機在帶給我們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幾乎佔據了我們業餘的所有時間。很多人下班回家就是躺在床上玩手機,沉迷遊戲,也不陪伴家人。個人與手機的聯繫越來越緊密,與身邊人卻越來越生疏。

但也有人,雖然閒時捧著手機不離手,但卻是通過手機進行學習,提升個人的能力,實現不一樣的人生。

為什麼同樣玩手機,帶來的收穫截然不同呢?《碎片化學習》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答案。

看題目就能猜得出,這是一本教你如何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的書。在《碎片化學習》這本書中,作者小山龍介介紹了89種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案,手把手教你從零開始,利用身邊便利資源,在閒暇的時間進行學習,提升自己。

小山龍介不僅介紹了學習工具,還提供瞭如何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建議,並且專門花兩章來分別介紹,如何針對考試和英語進行學習。每種方法實踐起來都不難,並且行之有效,讀完之後,真正把自己的每一分鐘都用起來。

下面將根據書名,從“學習”的相關事和如何通過手機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進行解說,讓我們真正動起來、學起來!

有人利用上下班等車、坐車,外出在飛機上的零散時間,藉助手機進行學習,提升自己,有人純玩,只發揮手機玩的功能,浪費了其他。有人說不會利用手機在零碎時間學習,那麼下面就帶你來學習一下,如何認真學習。

同樣是玩手機,有人日進千里,有人沉迷遊戲,奧秘原來在這裡

一、“學習”的相關事

小山龍介在書中提到一個詞:惡性成熟。大意就是說,人到了30歲左右,是比較危險的時候。因為有了一定的工作經歷,並且平時一直用自己的方法來工作,也沒出什麼差錯,就認定這種工作方法是最好的,工作就得這麼做。

這就導致他們有一種迷之自信,不聽別人的意見,也不與時俱進學習新的知識,固守著自己的工作方法。久而久之,就容易變得剛愎自用、坐井觀天,失去學習的動力和熱情。

我們有古語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以及“學無止境”,所以對學習要保持長學長新。

1、不侷限於職業,拓展學習的寬度。

近幾年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新聞,XX在中年被裁員,壓力過大選擇輕生。

這樣也給我們敲響一記警鐘,沒有什麼工作是可以保證安然幹到退休的。現在每年都有幾百萬大學生畢業,知識也在日新月異發展著,就業競爭壓力很大。如果不主動學習提升自己,不學習新鮮事物,那很容易被淘汰。

同樣是玩手機,有人日進千里,有人沉迷遊戲,奧秘原來在這裡

現在“斜槓青年”很火,講的就是很多人在本職工作之外,還發展另一項職業。這樣即使失業,也不會走投無路。所以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要長遠眼光、多重思慮來進行規劃:始終學習職業內前沿知識武裝自己,在職業外學習另一項技能全面提升自己。也就是學習的內容不僅限於眼前的工作,還要有遠方的各種職業技能。

《碎片化學習》提到:通過學習掌握與目前從事的工作無關的技能,然後大膽地轉換職業軌道,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變得獨一無二。

可能有人會說,本職工作都幹不好,再去發展第二職業,這不是狗熊掰玉米,最後啥也沒得到。這種擔憂是片面的,學習掌握新的技能,不僅不會對本職工作造成影響,反而會促進工作的發展。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第二職業所掌握的技巧,也能促進本職工作的發展。比如你業餘時間發展自媒體,提高了寫作水平。那麼在本職工作中,寫作能力就能幫助你更好地寫總結、寫文案,同時寫作也鍛鍊思維能力,讓本職工作更出色。

第二,第二職業能讓你在本職工作有闖勁、能冒險,取得更高的成就。因為有第二職業保底,就能讓你在本職工作中有一股闖勁,大膽進取,可以提出新的建議、進行大膽的嘗試,幫助走出舒適區,獲得更高成功。

如果沒有第二職業,在工作中可能就會畏首畏尾,求穩,明哲保身。一輩子幹著一份工作,不會知道自己有多麼大的潛力!

第三,有利於突破工作中困境。

知識都是相通的,如果在一份工作中遇到瓶頸,不順利,可通過另一份工作來釋放壓力,藉此保持精神上的穩定。

2、找到學習動力,主動學習。

前面一直建議大家要學習,但學什麼、怎麼學,這也是一門學問。在《碎片化學習》中,小山龍介專門拿出一個章節,將學習的動機分為四種類型。大家對號入座,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學習來才更有樂趣和動力。

☞好奇心型:這個類型的人好奇心旺盛,喜歡學習新知識,具有探索精神,期待“學習以後能想出更多的創意”而去學習的類型。

學習的障礙:當好奇心消失時,隨之學習的興趣也會消失,容易半途而廢

學習鍵:對未知的、可能產生新創意的內容感興趣,掌握“不知道的知識”時獲得的驚喜與快樂是這類人學習的動機。

☞理論派型:書中說這個類型的人:一方面很高興自己“又知道了一個真理”,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的知識還遠遠不夠,從而不斷學習。

就是為了追求掌握更多的知識而進行學習,像理論研究者一樣,常常為了事物的本質而進行學習。

學習的障礙: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疑惑,學著學著就覺得內容沒有什麼用處。

學習鍵:“真理”。對事物本質的瞭解與探索,促使他們進行廣泛的閱讀與學習

☞滿足他人期待型:更多的是為了別人而學習。他們的學習動力就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自己想要學習。

這個類型的人把滿足他人需求放在第一位,如果是為了自己可能並不想學習。但是如果父母或者朋友對他說:希望你能掌握XX知識。他就會有動力進行學習。

學習的障礙:意志不夠堅定。這個類型的人重感情,多數舉動都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別人期望他們學,他們就學習,同樣,別人如果邀請他們一起出去玩、吃飯,他們也會立馬放下學習,出去娛樂。學習不是主動進行的,就沒有持久性。

學習鍵:來自朋友和家人的期待很重要。夥伴或者親人明確對滿足他人期待型的人提出具體目標,他們就有學習的目標和動力,並且會想盡辦法達成期待。這個類型人的學習,就需要來自朋友和家人的輔助。

☞宅男宅女型:“宅男宅女”在這裡可不是“貶義詞”。這個類型屬於安靜的呆在家裡,踏踏實實學習的人。

他們非常認真,如果工作需要掌握什麼知識,他們就會主動學習掌握,並且還會進行自省,如果察覺到自己的不足,就會查漏補缺,補齊自己的短板。

學習的障礙:這個類型的人會

經常對自己進行反思,嚴格要求自己,力求完美。比如就算他們通過了某個資格考試,也會因為覺得掌握內容不紮實,而進行重新學習。

學習鍵:宅男宅女型的人只要想去掌握,就一定會學習。他們屬於主動派,不必擔心他們會偷懶懈怠,只要擁有目標,就會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和探索。

3、營造舒適環境,助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同樣是玩手機,有人日進千里,有人沉迷遊戲,奧秘原來在這裡

上學時天天被父母、老師嘮叨,一定要認真聽課,好好學習啊!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覺得學習是為了家長學的。

有這種想法在小時候還可以,畢竟動畫片的誘惑力很大,總是待在書桌前學習太討厭了。

但是長大後我們應該清楚,學到的知識最終都為我們自己服務,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別人。擁有學習的能力,真的是一件收益終身的習慣。

現在社會節奏很快,大家在疲勞一天之後還要學習,難免會有牴觸心理。那麼創造出舒適的環境,能讓我們喜歡、主動學習。

在《碎片化學習》中,小山龍介提議利用降噪耳機,營造安靜學習環境,也可以在家中設立讀書角,去咖啡廳、圖書館學習,調節燈光,準備花茶等等,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為自己租一個自習教室。當自己想學習的時候,儘可能為自己提供一切想要的環境。

前面提到根據自己是什麼類型,找準動機。那麼在正式開始學習的時候,就要逐漸養成學習的習慣,每天堅持學習。

比如可以通過尋找小夥伴一起,相互監督學習;在微博打卡,激勵自己;設立獎勵,每當完成一項任務,就通過美食或者買一件想要的物品來犒勞自己,這樣學起來更有動力;在學習的時候切斷電源,關掉手機等等,通過一些小輔助措施,助力學習。

學習的時候還要注意不要制定太過宏大的目標,這樣實施起來有難度,就會降低學習的熱情。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可以把目標細分到每天,在每天設置一個小任務,降低難度,這樣學起來更有動力。

同樣是玩手機,有人日進千里,有人沉迷遊戲,奧秘原來在這裡

二、通過手機,把碎片化時間巧妙利用起來。

除了週末、假期等我們有連片的長時間可以用來系統性學習,平時只有睡前、上下班等零碎時間,巧妙應用手機,把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一樣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1、善用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機輕巧方便攜帶,但要想將手機的功用發揮到最大,要善於利用手機裡的各種app。

☞通過聽來學習。

手機裡的音樂app可以用來放鬆聽音樂,還可以導入各種音頻,利用上下班的時間收聽。

比如想練英語,就可以導入BBC、新概念等音頻,每天練習聽英語,能有效的提升聽力水平;

去年知識付費興起,網上有各類課程,也有每日聽本書等欄目,平時沒有時間讀書,可以

通過聽書來迅速掌握一本書的精華,吸取知識

還有的app有讀書的功能,每晚入睡前聽幾章名著,一週也相當於讀完一本書

手機還有錄音筆的功能,平時大腦中突然閃現的靈感、看過有用的句子,都可以及時用手機記錄下來,然後整理出來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

《碎片化練習》裡提到,與視覺記憶相比,聽覺記憶的效果要好得多,並且通過“聽”來學習,比“看”能適用更多的場合。擠地鐵的時候沒有座位,可以輕鬆聽;用眼過度不宜看手機,也可以聽。充分利用手機“聽”的功能,能學到很多知識。

☞通過看來學習。

儘管有kindle等各種電子閱讀器,但與手機相比,還是手機更為輕便易帶。而且現在的手機不僅有各種閱讀app,裡面有著豐富的書籍資源,也可以導入txt、word等文檔,實現隨時隨地閱讀。

有人說沒時間讀書,上下班在車上、外出坐飛機、睡前,都可以閱讀一段文章,幾天就可以讀完一本書。

利用手機還可以對文檔進行編輯,在外不方便攜帶電腦,又需要修改文檔、寫文字材料,都可以利用手機裡的wps、office等app進行,實現隨時辦公。

☞手機的存儲功能。

有時候遇到大量圖片、視頻資料需要保存,可以用手機拍照,上傳到網盤、印象筆記等app中,分類保存,積累素材。在有空的時間整理一下,隨時需要隨時調取。

在此提一下,利用手機進行學習,不是一定要購買七八千上萬的手機,現在智能手機的功能都很強大齊全,一兩千的手機也完全能滿足我們學習的需求。

“學習,不是要先有理想的工具,而是首先要根據我們的目的、環境、條件及限制來考慮必要的功能,再在此基礎上考慮需要什麼樣的工具。”

想要學習,沒有條件也會創造條件學習;不想學習,即使配上最先進的手機,也會找各種理由推脫。重要是先學起來,如果學的有收穫,手機功能滿足不了學習的需要,那時候才可以為了學習,專門換一部功能更強大一點的手機。

同樣是玩手機,有人日進千里,有人沉迷遊戲,奧秘原來在這裡

2、妙用時間。

有的人認為,上下班路上那麼擠,人那麼多那麼吵,利用這樣的零散時間學習,怎麼可能會有收穫呢?

但你想想,你平時工作效率最高一般是什麼時候?是不是臨下班、以及deadline的最後一天。

小山龍介在書中提到,零散時間利用好,反而更能集中精力學習,效率更高!時間越充裕,越容易被浪費。

正是因為知道公交車還有20分鐘到站,飛機還有一個小時降落,這樣精確地時間,反而更能激發我們的緊迫感,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平時在家知道有3、4個小時這樣大把的時間,我們就會覺得浪費一會沒什麼,反而學習效率低下。

那麼哪些時間屬於碎片化的時間呢?其實碎片化的時間反而佔據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候,上下班的路上、等人吃飯時、睡覺前、出差的車上飛機上、上班一項與下一項工作的間隙,這些都屬於碎片化的時間。把這些時間加起來,積少成多,如果能充分利用起來,得到的收穫是很可觀的。

不僅利用這些碎片化時間學習,書中還提出了一種同時學習法,比如邊吃飯邊學習,邊運動邊學習,邊幹家務邊學習。就是運動的時候可以播放一集美劇練習英語,幹家務的時候可以聽一段書等等,這樣就相當於工作學習兩不誤,效率成double增長。

前面提到這麼多,又是寫了一些關於“學習”的一些事,正確認識對待學習;又是傳授了一些有哪些時間可以見縫插針利用,以及用什麼樣的工具能輕便有效學習,這些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動起來,學起來。把一天的24小時充分利用,讓生命豐盈,而不是浪費珍貴的光陰。

就像以前一句網絡流行語:讀過很多書、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我們偏要反過來,學習《碎片化學習》裡的辦法,利用零散時間多讀書、多知道道理,把這一生過得豐富且精彩。如此,在年老的時候回顧這一輩,才毫無遺憾,不會是悵然若失。

從這一刻開始,把手機裡的遊戲卸載,安裝學習類app,開始碎片化學習,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生活大不同,也能收穫大不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