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參加《青你2》之前,虞書欣已經出圈。她在《下一站是幸福》裡演蔡敏敏,比女主賀繁星圈粉得多。現在搞了婧才知道,蔡敏敏簡直是為虞書欣量身打造。

量身到了家庭背景都一毛一樣的地步。蔡敏敏家是做生意的,媽媽開美容院連鎖,舅舅是廣告公司老總。注意一下城市哈,上海。有一段劇情是,舅舅葉鹿鳴帶侄女蔡敏敏吃日料。

葉鹿鳴嘆氣,別人家的小孩從小立志當科學家,自家這侄女成天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蔡敏敏當即發了一個誓,“我發誓,每天老老實實在家花錢,過上美好的生活,以此報答辛苦賺錢的舅舅和父母。”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巧了,我也夢想這麼報答父母來著。

想起之前有個話題,說現在電視劇裡沒有窮人了。《小歡喜》裡,不是當官的就是坐擁四套學區房的。《安家》裡,窮人只能是配角,倆主角,一個是老洋房專家,一個是金牌中介。

觀眾還罵編劇,咋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這麼讓你們沒有靈感嗎。現在覺得,應該向編劇道歉。不是編劇寫不來老百姓,是現在這個演藝圈,他們生活的世界,的的確確沒有老百姓。

喏,像虞書欣這樣的95後新人,隨便一扒,扒出來都是大戶人家的孩子。光她自個兒的資產,公司開了五家,其中兩家是100%控股。她比蔡敏敏有錢多了,甚至可能超過葉鹿鳴。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虞書欣和她的美容院)

過去選秀,誰家沒有一段賣慘故事,都不好意思報名。那時候,聽聞過張靚穎講,父母離婚,媽媽如何含辛茹苦獨自撫養她長大。

也有人間真實馬天宇,5歲,媽媽去世,之後爸爸負債出走,他從小跟著爺爺長大。因為太窮,拿不出3塊錢而輟學。最小的弟弟被債主抱走當做抵債。

或者再往前,老一輩港臺藝人,徐若瑄吳奇隆蔡少芬陳小春等等,一大半談入行理由都是,“為了養家。”看似風光的星二代謝霆鋒,16歲出道,其實是幫謝賢還債來的。媒體寫他都寫,“父債子償。”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進娛樂圈,當明星,對曾經的長得還不錯的窮孩子們來說,是謀生手段,是快速填補家用的唯一且最好方法,是可以實現的鯉魚跳龍門。他們就像發憤圖強的農村娃,堅信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在任何時候都是改變命運的利器。只是,渴求改變命運的那波人,越來越難以獲取知識。知識斷層了,命運被逐漸固化為宿命。這構成一個完美閉環,資源差的,更差,資源好的,越好。

寒門難出貴子,這條定律,似乎也正在適用著娛樂圈。這裡的新人,一茬茬富二代,他們扎著堆進圈打卡。門票都被炒到了天價。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門票貴,那道門,也變得極窄。想想看,最主流也最受用的推新人方式是什麼?大概分兩種。

一種屬於傳統模式,拍戲,戲火了帶紅演員。這種程度的紅,紮實,輻射廣。比如趙今麥,2019年搭上《小歡喜》從此擁有了姓名。劉昊然,2016年拍《最好的我們》成為國民弟弟。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靠拍戲走紅的新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萬個人裡才能砸中那一個。首先一部戲要紅就有夠難的。這再不是20年前的撥號上網時代。衝不了浪,一家老小怎麼娛樂,守著電視機追劇唄。

劇也部部良心。所以,陳坤啊周迅啊陸毅啊趙薇啊,一水兒的青春偶像變得家喻戶曉。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現在進入5G時代。各種速度蹭蹭上漲,70集大型XX劇,花三四個月就能搞定。偏偏搞藝術最急不得,一急,準沒好貨。國產劇也就越來越難看。

難得出來一部劇,不難看,收視高,可你琢磨琢磨,裡頭有新面孔嗎,有留給年輕人的機會嗎。《鶴唳華亭》,羅晉愣是從少年演到中年。《如懿傳》,周迅為演少女,真的拼老命了。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演戲這塊蛋糕,想美美吃上一口,對任何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藝人來說,比中樂透都難。那就換條路走,參加選秀。這是5G時代的娛樂特色之一,是新人出頭的第二種新興模式。

這種“新”,區別於過去的快男超女。過去選秀也是造星,把素人一夜加工成明星。但加工方向,還算保持初心,主要往歌壇上推,做歌手。最終流入市場的產品,放到整個娛樂競技場來看,只能算小小一撮。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也存在一種觀感,選秀來的,是野路子,範兒不正。這是年紀大的人才知道的一件事:代表了選秀巔峰的李宇春,在初期,一邊收割名氣也一邊遭受質疑。

他們是新鮮事物,是草根,憑什麼有資格跟正統歌手搶粉絲?以致於,張靚穎前年上《吐槽大會》,雪恥般地為選秀歌手搖旗吶喊,“很多人看不起這種出身,所以需要非常努力才行。”

那波選秀歌手不一定玩得到一起,但一定表達過同一種態度:我要撕掉選秀的標籤。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5G選秀,市場無邊。胡彥斌錄《創造101》都感慨,隨隨便便一家遊戲公司,業務內容也包含訓練生。所以去年選秀選出了一大奇觀,300多個小哥哥歡聚一堂齊呼,“快來pick我吧!”

抱歉,實在pick不過來,光認臉都好難。只好集體糊掉。可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呀。不奢望成為蔡徐坤,至少,能在屏幕裡混個臉熟,能在5G中分到一些些流量,已經是極好。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這種傳染式的,成群蔓延開去的訓練生選秀,觀感未必比15年前改善多少,但它勝在量大。現在是《青你2》,接下來還有《創造營3》《少年之名》。去年的奇觀一點點在成為常態。

都常態化了,選秀出道,再不是什麼低人一等的標籤。它是新人搶佔市場的機會,跳板,出口。且比拍戲更速成,更易變現。否則為什麼,都當過女主角的虞書欣,臨時抱佛腳也要抱住選秀的大腿。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這也是5G選秀一個有趣的現象。選的時候,叫唱跳愛豆,選出來,大多分流去了片場和綜藝,即刻轉型演戲愛豆。限定團,實際存在的期限,一定比限定的還要短。畢竟專業的唱跳舞臺,我們沒有。

不然反過來也能成立。像虞書欣,說好是演員,現在自降身份來當女團訓練生,還嚷嚷要出道。出道好像是玩遊戲,隨時可以啟動,隨時準備開黑。它不再是那麼珍貴和公平的一件事。

所以這種出道的意義又是什麼呢?能想到的,是增強辨識度,提升路人認知,收割粉絲——在選秀中吸粉,總比拍戲什麼的,難度低效率高。沒日沒夜拍十部劇,很有可能撈不到一個粉絲。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總之,不管是選秀出來的去拍戲,錄綜藝,還是拍戲的來參加選秀,這三大新人流通陣地,在打通壁壘,互往互利。玩的都是同一幫人。什麼人呢,回到開頭,富二代。

例子舉不勝舉。海南富婆吳宣儀,一雙中筒襪1600元。人間Gucci朱正廷,一條項鍊4800元。董又霖開瑪莎拉蒂在路上接客的故事聽說過嗎?

客人上車,猛誇他有錢,他淡淡一句,“還好吧。”的確還好,畢竟家裡還有一輛阿斯頓馬丁。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問題來了,董又霖和馬伯騫,誰家更有錢?

馬伯騫父母清華畢業,爸爸是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外公是建國後第一位中國女排教練李安格。他在美國的房子長這樣,《摩登家庭》來取過景的。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馬伯騫採訪有段名言,說讀書時,爸爸給過他三個選擇,“要麼回國,要麼跟著自己幹,要麼轉學到藝術高中。”他選了藝術高中。

具體是美國哪所高中不知道,他有句話可以參考,“很多明星孩子給我同校。”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來總結一下,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出身的年輕人,熱愛唱跳或者演戲,夢想入行娛樂圈,你或將走過哪些曲折的道路。假設先從演員做起,考學,畢業,混片場。

足夠走運的,拍到爆款就能爆,不走運的,卡在片場上且熬著。熬著熬著會發現,片場不再是演員獨享,越來越多從選秀紅起來的愛豆也來這邊搶食。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科班出身的不知名演員,要給玩唱歌跳舞的愛豆做配打醬油。是不是很不甘心?沒關係,你也切換身份,去選秀做訓練生,做愛豆。那麼你很快將面臨第二個現實問題,做愛豆更難。

從練習生晉升出道愛豆,除了拼實力,其實更拼爹。倒不一定誰有錢誰出道,但始終存在一條潛規則是,首先拼得過爹才能拼實力。因為要成為有實力的練習生,需要砸進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作為鋪墊。

那會是一段漫長,望不到頭的日子。零收入,甚至倒貼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麼耗在練習室。這還不夠,想得到頂尖的訓練資源嗎?有的,去韓國。這無疑又是一筆鉅款。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黃明昊在韓國選秀,靠一件4200元的T恤出名)

這種實力不光靠天賦,也需要斥大價錢購買。對有錢家庭來說,送孩子當練習生,不過一項成長投資。即使虧了也虧得起。

但放在普通家庭,那鐵定是一場燒錢,還可能血本無歸的豪賭。這也是為什麼,十個練習生裡,起碼六七個家裡都開保時捷的原因。開玩笑一問:送孩子進娛樂圈,是不是現在富人們流行的玩法?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好比讀書時,富爸爸送他們出國,該找工作了,送他們來做練習生。練習生市場積攢了大量的富二代。那麼最終出來的成品也會是富二代。資源又如此有限,給了少爺就沒了書童那份,被千金薅走就只能丫鬟捱餓。

這種循環,就像一位北京文科狀元,叫熊軒昂說的,“我生在北京,天然就享受到了優等的教育資源。我父母還是外交官。現在高考狀元基本都這樣,資源好,家裡厲害。”他管這叫水到渠成。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扎心不扎心啊?當你還鼓勵自己,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時候,已經有那麼一個群體,他們出生就在羅馬。這樣的階級固化連娛樂圈也很難躲過。

這麼一想楊超越,她可真是無所不能超越啊。

遍地虞書欣,再無楊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