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給吉林省委書記留言獲回覆 共計72條--領導迴應--地方領導留言板--地方頻道--首頁

近期,吉林省針對網友給省委書記的72條留言作出回覆,留言選登如下:

有話想對吉林省委書記說?歡迎來留言

【網民留言】

我是吉林公主嶺市時代花園業主,入住10年沒有房照沒有天然氣,沒有消防設施,物業收費過高,服務跟不上房租漏水也不管,物業也沒有和業主簽訂合同

答覆意見:

網友,你好!公主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你反映的問題,獲知留言後第一時間責成相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具體說明如下: 一是關於物業問題,相關部門已要求該物業企業嚴格按照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收取費用;對於斷水行為已對該小區物業下達了整改通知,目前斷水問題已解決。二是關於天然氣問題,目前燃氣公司正在做前期踏查、規劃,待相關責任和手續履行完備後組織施工。三是關於辦理不動產登記證問題。已將該小區列入無籍房解決範疇,正在積極推進辦理不動產證工作。

【網民留言】

我在2018年9月在華大城四期購買住房,被套路兩萬抵四萬,實際與備案價不符,並未得到優惠,而且不開具正規發票,只開蓋有別的公司的印章,還不能帶走,只能拍照,當初說是七十二中學的學區房,現在變成了私立學校,希望政府領到書記能為百姓做主。

答覆意見:

網友,你好。經查,你反映的是華大城小區4期,於2019年10月交房,共計23棟樓約2900套商品房。開發商在售房過程中,先後兩次以不同的銷售價格對外公示,同時開展2萬抵4萬的營銷手段,進行優惠購房欺詐性宣傳。目前,長春市市場監管局寬城分局已對涉嫌存在違法行為的長春華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進行立案調查,此案現正處於調查取證階段。

【網民留言】

我於2019年8月在長春華大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購買一套房屋,購房時承諾交2萬頂4萬,結果非但沒有享受到折扣,反倒是這2萬元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莫名的成了服務費,血汗錢就這麼不翼而飛,向我一樣的業主還有很多,請領導為我們作主,還我們血汗錢.

答覆意見:

網友,你好。經查,你反映的是華大城小區4期,於2019年10月交房,共計23棟樓約2900套商品房。開發商在售房過程中,先後兩次以不同的銷售價格對外公示,同時開展2萬抵4萬的營銷手段,進行優惠購房欺詐性宣傳。目前,長春市市場監管局寬城分局已對涉嫌存在違法行為的長春華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進行立案調查,此案現正處於調查取證階段。

【網民留言】

我是個體運輸戶,自2014年至今松原市石化園區所屬企業新創公司欠我運輸款共計32萬元,於2019年6月20日與松原市石化園區及企業達成付款承諾,承諾我於2019年9月10日結清剩餘運輸款10萬餘元,我快70歲了,家中還有腦血栓老伴,孫子又因車禍高位截癱,常年需要在醫院康復,至今不結清,我實在無能為力,懇請領導幫忙解決。

答覆意見:

網友,你好。你反映的問題,松原市委高度重視,已責石化園區核實處理。經查,你反映的情況屬實。日前,石化園區與涉事企業松原新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取得聯繫,督促儘快還清欠款。松原新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表示,將分兩次結清欠款,分別於4月13日和28日各付5萬元,此解決辦法已獲得你的同意。目前,已付5萬元欠款。下一步,石化園區將繼續跟蹤此事,直到付清餘款。

【網民留言】

對長春市高新區飛躍路以西,通源醫院以的違規建設的環衛設施(公共廁所及垃圾中轉站)予以拆除

答覆意見:

網友,你好。經查,你所反映地塊原計劃建設五位一體環衛綜合樓,因公示期間部分居民群眾對垃圾收集功能提出不同意見。經長春新區研究,決定取消該綜合樓垃圾收集功能,僅保留旅遊公共廁所、環衛工人休息室、工具存放間、環衛車輛充電設施等功能。

【網民留言】

長春市朝陽區南湖新村24棟樓下緊鄰金康大藥房,有一個念舊失修的“車棚”。棚子棚頂漏雨,四圈由磚牆圍擋,無人看護,大門緊鎖,裡面堆滿易燃雜物,老鼠亂竄,傳播病菌,此棚子也成了衛生的死角,對周圍生活居民產生很大的心理恐慌。 期盼省委書記協調相關部門,將它拆除改為公共綠化區域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或推到重建,以防發生火災及安全事故,危害居民身體安全及健康。

答覆意見:

網友,你好。經查,你所反映的車棚歸屬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所有,為切實解決問題,朝陽區立即與省社科院取得聯繫,經省社科院相關領導介紹,該車棚始建於1985年左右,一直未改變用途,並提供了該車棚的房屋產權證(證號:吉國用(2004)第01040001號)。 針對該網民反映的5個問題,省社科院表示將採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1.儘快將車棚內的雜物清理乾淨;2.定期投放鼠藥,做好消殺工作;3.申請經費對車棚棚頂進行維修加固。4.申請經費對車棚整體進行修繕,達到與周邊房屋整體一致的效果。由於該車棚具有產權,因此車棚圍牆不能拆除。

【網民留言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人民網觀點】

歡迎訪問《領導留言板》(網址:http://liuyan.people.com.cn/),或使用欄目客戶端、小程序,關注微信公眾號,提交留言並獲得更多相關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