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

毫無疑問,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糖友調養和護理需要漫長時間,那麼必不可少需要關注糖尿病的知識應用。尤其中國,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那麼糖尿病患者面對中華豐富的飲食應該怎麼吃呢,下面我們談談糖尿病患者對於吃這方面,他們應該牢記應該知道哪些飲食原則。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一、少量多餐,定時、定量、定餐的原則

糖尿病患者在確定了每天需攝入的總量後,應儘量少食多餐(毎天5~6次),對穩定血糖大有好處。糖尿病患者可將每餐的食物分成3份,主餐時先吃其中的2份,留出1份放到加餐中食用。比如,早餐燕麥片50克,豆漿250毫升,煮雞蛋1個,可先吃豆漿煮燕麥片,加餐時再把煮雞蛋吃了。午餐:米飯、蔬菜肉或魚等,主餐時可少吃25克米飯(留出一個水果的量),午睡後可吃50克左右的水果(如橘子、梨等)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二、少吃或禁忌單糖及雙糖食物

人體單糖和雙糖的吸收比多糖(澱粉類)快,它們在腸道內不需要消化酶,可被直接吸收進血液,使血糖迅速升高,還會導致周圍組織對胰島素作用的不敏感,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應減少或禁忌單糖和雙糖的攝入,這裡向患糖尿病的朋友介紹一些減少單糖和雙糖攝入的小秘訣:

1、用人工甜味劑製品代替糖製品。

2、飲用無糖酸奶。

3、不宜大量食用蜂蜜。

4、不用或少用奶油或黃油。

5、烹調時最好不加蔗糖。

6、飲用鮮牛奶不加蔗糖。

7、選用無蔗糖麥片。

8、飲茶時不加蔗糖。

9、不喝富含蔗糖的飲料。

10、飲用咖啡時不加蔗糖。

11、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隱藏在麵包、點心、餅乾、水築罐頭、巧克力和某些含糖量很高的水果中的蔗糖。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三、限制或者控制脂肪的攝入

脂肪過量攝入會降低體內胰島素的活性,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應限脂肪的攝入量。當然,無需完全戒除脂肪,而是應適量攝入。以下是一些小辦法,可以幫勁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的飲食中限制脂肪的攝入量。

1、烹調時放少量的植物油。

2、不用油煎或油炸的方法烹調食物。

3、多用燉、煮、餘、拌、蒸、滷等少油的做法烹調食物。

4、用各種調味品來代替油脂,既能品到好滋味,又能贏得健康。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關於糖尿病患者知識,在坊間很多人誤傳,人云亦云的,流傳著很多糖尿病患者飲食中容易出現的誤區,究竟有哪些常見容易出現的糖尿病飲食誤區呢,下面我們具體談談。

一、認為糖友注射胰島素後就不需要再控制飲食了

這種觀點是完全錯的。因為胰島素治療是為了平穩地控制血糖,胰島素的使用量必須在飲食固定的基礎上才可以調整,如果不控制飲食,血糖就很難穩定。因此,胰島素治療不但需要配合飲食,而且非常有必要控制飲食。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二、認為食物吃太多了,加大口服降糖藥就沒事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飢餓時總想多吃一點,飯後他們採取自行加大原來的服藥劑量白方法,認為進食量增加了,多吃點降糖藥可把多攝入的糖分給“消除”。實際上,這樣做不但會使飲食控制形同虛設。而且加重了胰腺負擔,還增加了低血糖及藥物毒副作用發生的可能性,非常不利於病情的控制和血糖的穩定。

三、認為少吃一頓飯就可以不吃藥

有些糖尿病患者自作主張少吃一頓飯,認為不吃飯就不用服降糖藥了。其實,服降糖藥的目的不仗仗是為了抵消當天飲食所帶來的高血糖,更是為了降低體內代謝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不按時吃飯還容易導致餐前低血糖,導致危險發生;同時由於少吃了一餐,必然導致下一餐的飲食攝入量增大,導致血糖控制不穩定。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按時、規律地服藥和吃飯。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四、認為糖友主食吃得越少對病情越有利

許多糖尿病患者只控制主食的攝入,認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會導致兩種後果:一是由於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糖需要而導致體內蛋白質、脂肪過量分解,身體消痩、營養不良,甚至產生飢餓性酮症;二是由於主食吃得很少,糖尿病患者會認為已經控制了飲食量,從而對油脂、零食、肉蛋類食物不加控制,使每天攝入的總熱量遠遠超過控制範圍,這樣容易併發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飲食控制失敗。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五、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不用控制飲食

消痩的糖尿病患者也不能放鬆飲食治療,不然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感染率增高等各種不良後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其危害性不亞於肥胖型糖尿病。對於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首先應查明消痩的原因,進行對症治療。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吃?糖友飲食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