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GRE,逆襲哈佛:斷其一指,烈火中的涅槃


超低GRE,逆襲哈佛:斷其一指,烈火中的涅槃


個人背景

本科:UCSD(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專業:Economics &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綜合GPA:3.81

Paper: 一篇論文發表在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 (二作)

GPA:心理學4.0/4.0 經濟學:3.65/4.0

GRE:非常低,不能說

錄取學校:

Harvard GSE -Human Development and Psychology;

Chicago- MAPSS (半獎: $31320);

Penn GSE -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Human Development

($10000);

Columbia Teachers College -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500)

GAP一年,確定申請

我是大學畢業gap了一年才申請的。因為本科修了兩個專業,我一直在研究生到底申請什麼方向上躊躇不定;繼續學經濟,或者統計學比較好就業,但我又不願意放棄更感興趣的心理學。大三算是一個找到自己的時間節點。那年winter quarter,我上了一節講adolsecent和cognitive psychology的課。在這些課程中,我慢慢明白“how I became who I am now”,並且發現自己對兒童和⻘少年的發展,以及如何將cognitive psychology裡比較理論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有著極大的興趣。


確定下來方向,我在大三春假期間回國和GGU(世畢盟)簽約,主申請心理方向的研究生,輔申經濟相關的項目(但我今年申請季其實沒有申請經濟)。那個時候我心理專業的specialization還是social psychology,和education扯不上邊,只在UCSD一個研究網絡暴力的lab當過RA(還是大一下學期的時候)。簽約完已經是4月份,我錯過了最想去的哈佛暑研的ddl,所以決定還是在本校找老師做research,積累科研經驗。與此同時,我開始把心理專業的 concentration轉到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完了UCSD所有涉及dev. Pysc 的專業課程,並且上了一些教育學的課。在我們學校,每⻔教育學的課一般都需要至少40個小時的社區學校實習,所以我在gap的這一年內去了三所學校,從跟班當助教到組織每週的 class meeting,接觸了從kindergarten到11年級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科研和實習在下面的 section裡都會細講)。總而言之,gap的這一年對於從大三下才決定要申心理學的我來說,還是非常必要並且幫助巨大的; 我的科研和實習經歷都針對研究生所要申請的項目豐富了很多。


其實在我決定gap的時候,家人朋友都很反對,他們建議我先申著,如果結果不理想就再申一年。但我考慮到reapplication可能對我有影響,還是直接放棄了去年申請的機會。選擇gap其實壓力還是蠻大的,因為會想用這一年的時間去爭取最想去的項目,然後很害怕自己沒有用好這個時間,期待落空。我其實很多美國同學也都在本科畢業以後選擇gap一年再申請研究生或者PhD,我覺得gap和應屆申請沒有孰好孰壞之分,多一年也會有多一年的收穫,但還是建議以後的同學早一點確定下來研究生的申請方向,讓自己在申請季到來之前準備好,這樣最後給自己的壓力也不會過大~


關於科研

我大概有三段科研經歷,一段是前文提到的關於網絡暴力的科研 (在組裡呆了半年,後來因為大二想做一些經濟相關的實習所以退了組),一段是我和教授直接合作的關於小朋友的虛榮心是如何隨著年齡變化的cross-cultural research (我回國採了樣,從開始設計實驗到投雜誌under review花了半年的時間),還有兩段在UCSD Kid Science Lab的科研 (但主要是幫兩個postdoc採數據,做literature review和coding)。我覺得科研一定要自己去爭取更多的機會,最好是在prof的指導下自己可以做一個independent study,這樣你的參與度和收穫,包括以後prof給你寫的推薦信,都會更加有份量。

我在自己做project之前,在lab裡只是不斷的寫literature review,去各種museum/science center採樣,然後錄入data,最後coding。當然也學到不少東⻄,但做的還是最基礎的活兒。後來我主動找到教授,提出我可以聯繫中國的學校做cross-cultrual research,然後在我們都感興趣的幾個topic裡選擇了虛榮心這個topic去做我自己的project。大四春假前我和教授完成了實驗設計,piloting和翻譯的工作,然後我聯繫到了國內的一個小學,回國採了樣,從設計實驗的scenario到最後數據分析,寫paper我都親力親為,所以最後在我申請的文書裡也是著重highlight了這段科研經歷。我覺得這段科研經歷在我的申請過程中對我幫助巨大,首先就是我的簡歷、文書更加豐富了,其次就是和我合作的教授給我寫了一封strong推薦信,最後的發表肯定也給我加了分(芝加哥的獎學金就是一個research scholarship)。

希望以後的同學不管是在什麼組裡,都可以主動爭取更多的機會,讓自己更多的成為一個leader,這樣給教授的印象也會更深,推薦信自然也會更好。選擇教授做科研也儘量選擇一個跟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最吻合的,最好也是title更高一點,比如我跟了兩年的教授就是我們學校心理department的vice chair,可能她的名氣也給我的申請加了分(至少我在康奈爾讀博的mentor知道我的導師)。


關於實習

跟科研一樣,如何在實習過程中讓自己更加impressive我也是花了一點心思。我在UCSD分配給我的社區學校實習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去跟host teacher/學校的principal交流,根據每節課的情況主動給他/她 feedback。比如我會跟host teacher討論這節課的小組討論時間是不是太久了導致紀律很差,又或者是觀察小朋友的變化,比如 XXX比上週進步了,發言的聲音更大了更自信了,又或者是哪個小朋友在recess的時候打架了/受傷了,我都會很細心的去觀察然後報告給老師。我也會盡量給自己攢活動,比如我給一個班的同學講了testing effect,講了記憶曲線,講了long-term memory,這種活動讓我有機會把自己在心理專業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real life classroom setting中去,這樣的經歷寫在文書裡也跟我申請的方向很契合。所以我有很好的利用這三次學校實習的機會(其實作為一個留學生,如果不是學校與學校對接,個人很難找到機會去美國的中小學實習,所以很多時候我選修教育學課的目的也是為了可以去當地的學校實習),其中我一個小學的supervisor還給我寫了推薦信。我跟他在那一年裡有過很多互動,光是郵件就有幾十封,所以我相信他給我寫的推薦信裡也是說我對教育事業很有熱情吧~


關於申請文書

我覺得前期只要把科研,實習(當然還有語言!!)都搞好了,申請就像是水到渠成的一個平臺,讓你展示自己跟這個program有多fit。如果科研、實習跟要申的項目都很有關聯性,文書的構想也會很順,素材很多,最後寫成就會是一篇很豐富很流暢的好文章。我對我哈佛最後的文書特別滿意,把如何發現自己對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的興趣,如何把心理學的知識實踐到課堂上,如何做自己的independent research以及在 low-SES school實習的反思都融在了一篇文章裡。


力爭有含金量的推薦信

三封推薦信一篇highlight了我的 independent research,一篇highlight了我的學習能力和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堂的能力 (那節教testing effect的心理學教授給我寫的,我在那節課上拿了A+,並且他是哈佛的 post-doc,也許會有校友光環),一篇highlight了我的實習/支教經歷;這三篇推薦信和我的文書的內容相對應,所以我對最後的成稿非常的滿意。關於why program這個部分,我也是每個學校都做了很多research,至少提到了兩個跟我研究方向類似的教授。哈佛我去了兩次,參加了兩次open house,我覺得有機會還是要儘可能的參加學校組織的information session(online的也可以),這樣你會對學校的program,和他們想要什麼樣的人更加了解。

比如我去哈佛參加open house,會有break-out session把你分配到你想申請的program裡去,你可以直接跟director和那些在讀學生交流,問問題,還有各種panel。我跟我要申請的program的director都是研究小孩子的moral development,所以在break-out session裡我有提到我做的那個關於小孩子虛榮心的實驗,他也很感興趣,分享了他在哈佛做的一個關於大一新生穿Harvard的t-shirt衫是不是出於show-off的實驗。事實證明這種共鳴還是挺impressive的,在我第二次去open house的時候那個director已經記住了我的名字。

GRE的遺憾

申請季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一度對自己太有自信,以為GRE可以一次過,所以在申請季的9月才開始學GRE,9.20考了我的第一場,一直拖延症沒有報第二次,導致考第二次的時候已經是11月19號,然後是12月24號。。最後因為最不應該拖到最後的語言考試給自己增添了太多壓力,實在是很荒唐的一件事。

GRE這種事,感覺只有報名了才會有動力去複習。我一直覺得在美國考GRE考位充足,隨時報了隨時考,就一直在拖延,總想著等準備充足的時候再報名。但如果不報名,複習的時候就會很懶散,不夠有效率,最後衝刺的時間就壓力巨大,所以語言考試還是早報早考。我的教授在申請季一直告訴我,gpa/gre都沒有好的推薦信重要,申請是個comprehensive的過程,所以如果最後語言成績不夠理想的同學們也不要太氣餒,可以在推薦信上面下下功夫,找到牛推強推。


與GGU的緣分

GGU給了我很多方向上的指導,從剛簽約以後的定方向,申暑研,要不要把social psychology轉成developmental psychology,要不要上幾節教育學的課,我都有跟我在GGU的mentor和培訓師討論。在申請季前,我的每一步都走的很精準,朝著未來申請方向去豐富我的背景,沒有浪費一點時間。

我在世畢盟的培訓老師很耐心負責,真的每天都在催我這個重度拖延症患者。我一直到12月還拖著沒寫文書,當時給我寫推薦信的教授一直催我把文書發給他才能幫我好好寫推薦信,一邊是不願意讓教授失望,一邊是一個星期以後就要再GRE,當時我真的崩潰了,感覺事情做不完,感覺好不容易gap了一年的申請季要砸在自己手上。然後我每天都通宵,趕文書,狂刷題(拖延症晚期的自殺式自救行為),因為不睡覺情緒就變得更差。我總想追求完美,覺得自己的draft不夠好,不願意給培訓老師看,有天在他催促下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我寫的文書發給他就睡覺了。醒來看到他的留言,說“不要所有事情都一個人扛”。

我當時就特別感動。我從高二就開始準備出國留學,也碰到過坑中介,只看標化的勢利眼老師,所以在申請研究生階段碰到我在GGU的申請輔導老師讓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隔著大洋彼岸真的有一個人在關心你,就是那種真實的關心,讓我很感動 而且後來申請提交以後我媽也因為擔心我的申請,多次聯繫了我在世畢盟的培訓師老師,他也一直很耐心,安撫我媽說一定會有offer的 。另外,我在世畢盟的mentor小姐姐一直在幫助我解決技術上的問題,比如說我在做科研的過程中有疑問又不好意思問教授的時候,我就會先問她基本問過她就不用再去問教授了。所以在這裡再次感謝我在GGU的兩位老師~

總結

這次申請過程非常坎坷,結果非常圓滿,再次感謝GGU的專業指導和幫助!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有在哈佛和芝加哥之間糾結的機會,更沒想過能拿到半獎。在申請季最焦慮的時候也會找很多GGU學長學姐的經驗文來看,這些文章給了我很多鼓勵和信心,所以這次也希望可以把好運帶給學弟學妹們。一定要拼盡全力,這樣才不遺憾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