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的奮鬥:72年,三代人努力,才真正和甘肅省會城市實名相符

解密蘭州府

早上上班,在省政府車站下車,先去新世界背後,吃一碗豆腐腦。然後,徒步趕往中山林。路過,武都路時看見一塊石碑,立在城關區政府西側,石碑上寫“蘭州府署”。不經意間,我就神遊了一座已經消失的古建築。

這附近就是曾經的蘭州府衙!蘭州府,一個已經消失了百餘年的行政建置,我們只能在這塊石碑上,尋找它的蛛絲馬跡。


蘭州的奮鬥:72年,三代人努力,才真正和甘肅省會城市實名相符


1.最早的蘭州府,隋代——蘭州總管府


蘭州府,這是個既古老又年輕的稱呼。早在隋朝初年,就在皋蘭山下,設立了蘭州總管府。

據《 隋書》《新唐書》、《舊唐書》記載,隋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王朝在皋蘭山下,原西魏時期的子城縣縣治,設立了新的管理機構——蘭州總管府,管轄兩縣,戶六千八百一十八。

“蘭州”一詞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為何叫蘭州呢?因皋蘭山而得名,但近百年來,也有人說因為山上有蘭花,故而叫蘭州。隋代的蘭州,下轄金城郡,金城郡下轄子城縣,實際上蘭州只有一個縣。

三年後,隋王朝就取消了金城郡,直接由蘭州府管縣。在蘭州城關區一帶設立五泉縣,顯然這個縣的得名和五泉山有直接的關係,可見當時蘭州的五泉已經非常有名了。其時,蘭州管轄子城縣(在今榆中縣一帶)、五泉縣(管轄今城關、七里河、西固一帶)。而今永登、皋蘭、紅古三縣則為廣武縣,後來廣武縣也劃歸蘭州。隋文帝時期的蘭州還管轄臨洮。古代行政區劃多有變化,各種情形相當複雜,這些只能是初期大體情況。隋代的蘭州總管府大致為今蘭州市轄境範圍。


蘭州的奮鬥:72年,三代人努力,才真正和甘肅省會城市實名相符


隋代的五泉縣城大體在今天南城巷以北、慶陽路以南,酒泉路以西,上溝以東,東西長約600步,南北寬約300步。到隋代中期,蘭州地區在籍的,有戶9744戶,口約50372人。

不過,隋朝初年設置的蘭州總管府,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時有興廢。距離我們現在說的蘭州府,還有著非常漫長的歷史時光。


2.康熙五年,蘭州成為甘肅省會

現在人們所說的蘭州府,多是指清代設立的蘭州府。畢竟隋代的蘭州總管府是一千多年前設立的,太遙遠了。而清代的蘭州府設立,距今不過282年,消失也不到一百多年。

實際上,蘭州成為甘肅省省會,也不過是康熙五年的事情,也不過350多年。

清王朝建立後,初期,甘肅的行政管理體系依舊沿用的明朝的體系。隨著時間的推移,清王朝管理的完善行政管理體系。康熙初年的三藩之亂,西北廣袤的地理,漫長的交通線路,讓清王朝的管理者們逐漸認識到了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漸漸形成了:要鞏固西北的統治,就必須正視蘭州的重要性的共識。因為蘭州對於河西、隴右兩個方向來說,大體處於中間。這樣就,逐漸形成 以“蘭州為中樞”西北戰略思考。

不過,這個以蘭州為中樞的西北戰略,真正落實,到最後實施,則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


蘭州的奮鬥:72年,三代人努力,才真正和甘肅省會城市實名相符


“清初仿明朝制度,設巡撫。當時,在今甘肅設有甘肅巡撫,駐甘州(今張掖),另有寧夏巡撫,駐寧夏(今銀川市)。康熙元年(1662年)甘肅巡撫移駐涼州(今武威) ,康熙四年裁撤寧夏巡撫。第二年(康熙五年, 1666年)甘肅巡撫移駐蘭州,當時稱甘寧巡撫,第一任遷蘭巡撫劉鬥。劉鬥給朝廷的奏章認為“蘭州為甘寧適中之地"。同一年,清朝朝廷決定從陝西省分出甘肅省,史稱“陝甘分治”。蘭州從此成為甘肅省會,至今340年(至354年)。”(見《蘭州歷史文化叢書》)

此時,蘭州雖然成為甘肅省會,但是對蘭州的管理的體制,不僅不順,反而相當彆扭。因為,蘭州歸臨洮府管轄。甘肅巡撫通過,臨洮府才能管理蘭州,而蘭州人的公函訴訟賦稅,要到百里外的臨洮去辦理。


3,花了72年,三代人,蘭州才和省會城市實名相符

蘭州作為省城首縣,首府所在地,卻歸臨洮府管理。這顯然很有問題,甘肅巡撫們多次上奏朝廷,要改,誰知卻被朝廷駁回。

五六十年後,雍正時,甘肅巡撫許容奏請朝廷,要將臨洮府移駐蘭州,結果卻被雍正皇帝駁回,不準。這是啥原因?因為,臨洮地近河州,可通河曲,必須有知府駐臨洮,就近控御,故未准奏。後來,在臨洮專門設立了河州鎮,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乾隆初年,甘肅巡撫元展成曾上奏《請改府治疏》,其目的就是理順對蘭州的管理體系。“以蘭州知州而兼理首府、首縣之事,未免困難。況且蘭州隸屬臨洮府,一切命盜審案,解府解司,紆迴往返,尤為未使。”

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改臨洮府為蘭州府。從1666年到1738年,整整72年,蘭州才和省會城市實名相符,經歷了三代人。寫到這裡,忽然就明白了,為何古人說,歲月漫長,人生只是一瞬。

”蘭州設府後,蘭州府所蘭州、臨洮兩府的行政管轄,也隨即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原屬臨洮府的金縣、渭源縣、河州、狄道縣(改為狄道州)統歸蘭州府;原蘭州改為皋蘭縣(皋蘭縣得名之始),為蘭州府駐地;原鞏昌府所管轄靖遠縣也歸蘭州府。蘭州府共管轄兩州四縣,是蘭州設府之始。以後,蘭州成為地級市、省轄市即始於此。”(見《蘭州歷史文化叢書》)


蘭州的奮鬥:72年,三代人努力,才真正和甘肅省會城市實名相符


皋蘭縣也在這次大調整中誕生了!清乾隆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大學士伯鄂奏曰:“(蘭州)附郭縣治與縣名並恭擬佳名皋蘭縣,恭候欽定。”乾隆皇帝批曰: “欽此”。從此有了“皋蘭縣”。

這時的皋蘭,是一個大皋蘭的概念,其管轄範圍非常大,包括了今天的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西固區、紅古區以及榆中縣一部分、靖遠縣一部分、景泰縣一部分、永靖縣一部分,東西二百九十里,南北四百五十里(見乾隆《皋蘭縣誌》 )。次年,因皋蘭縣北境邊遠遼闊,府“稽查不易",“民亦趨赴艱難”,遂設皋蘭縣紅水分縣,管轄寬溝、永泰、鎮虜、紅水4堡(均在今景泰縣境)。皋蘭縣丞初駐寬溝堡,二十二年(1757年)後移駐紅水堡,道光後復移駐寬溝堡。

至此,蘭州才真正成為實名相符的省會。唯一遺憾的是,陝甘學政還在陝西,甘肅學子還要千里跋涉,到陝西參加鄉試。


4.1764年開始,蘭州成為西北重鎮


這時,蘭州距離西北的中心,還有一段距離。缺乏一個關鍵的契機,這就需要陝甘總督衙門的遷移。

陝甘總督衙門也就是陝甘總督府,這是為節制三秦,懷柔西域而設立的,也是清代管轄範圍超級大的總督府。西北烏魯木齊以東,潼關以西的地方,都歸陝甘總督衙門管轄。

這也是清王朝經略西域的必須。甘肅向來是經營西域的後方基地,漢唐明清無一例外。

為了統一管轄西北,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始設陝甘總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為加強對西北管理,鞏固西北,陝甘總督衙門就遷移到蘭州,將明肅王府改為陝甘總督衙門。


蘭州的奮鬥:72年,三代人努力,才真正和甘肅省會城市實名相符

不過,這樣一來,機構就重疊了,蘭州城內,有陝甘總督府,有甘肅巡撫,有蘭州府,有皋蘭縣四級行政機構,此外還布政司、按察使等。管理體系的複雜混亂,為解決這一問題,將原甘肅巡撫撤銷,由總督兼管甘肅巡撫事務。

蘭州遂成為總督、府、縣駐地,蘭州東通隴右,北連河西,西接河湟,南鄰洮岷,為交通樞紐,遂形成為西北重鎮和大西北的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武都路上的這塊石碑記載,蘭州府署舊址位於今武都路中段,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坐北朝南,建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大堂兩側建有庫房,左側庫房東面建有官廳,二堂東、西兩側為科房。三堂東為書房、花亭,西為幕友房,儀門外東建有土地祠。

辛亥革命後,1913年,甘肅奉令廢府、州制,分設七道,並蘭州、鞏昌2府為蘭山道,領縣15。皋蘭、金縣為蘭山道所轄,蘭山道尹駐省會皋蘭縣;平番縣為甘涼道所轄。

1941年7月1日正式成立蘭州市,蔡孟堅任蘭州市首任市長。最初,蘭州市區面積16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後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蘭州的奮鬥:72年,三代人努力,才真正和甘肅省會城市實名相符


如今漫步蘭州街頭,高樓林立,充滿了現代的時尚氣息,可謂是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留下“高樓接五涼”後,前往西域建功立業了,往事隨風,只有這塊石碑,讓我們能夠神遊千載。


參考資料:

1.《蘭州市志 建置卷》

2.《乾隆 皋蘭志》

3.《蘭州歷史文化》

蘭州的奮鬥:72年,三代人努力,才真正和甘肅省會城市實名相符


王文元原創作品

請關注 請轉發

版權已保護,轉載微我, 以免誤傷,盜用必究!


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