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新妝拋舊樣”,古代深閨女子的系列化妝品,方式豐富講究

都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這古代中國的化妝歷史也是積厚流光呢。沒錯,女性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了化妝。從那時的俑就可以看出當時已有敷粉、畫眉和胭脂了。而且“脂澤粉黛”這個詞,早在兩千年前就出現了,可見愛美是不分時代的。畢竟,化妝是使我們變美的重要途徑。

那麼古代女子的化妝是什麼樣的呢?又有什麼不一樣的講究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底妝部分——搽粉及粉的製作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化妝的第一步都是底妝,而說起底妝,擦粉這件事在我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了,和現在一樣,當時人們最常見的化妝就是搽粉。

  • 米粉製作成粉底

古代人擦的粉是怎麼製作的呢?最開始的時候古人是用米粉來作為粉底的。對,就是小朋友吃的那種黏黏的米粉,你沒有看錯,米粉除了可以吃,還能把它做成粉底。

“一日新妝拋舊樣”,古代深閨女子的系列化妝品,方式豐富講究

《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把米粉做成在臉上使用的粉底,由於這種製作方法簡單,所以在民間流傳的很廣泛,一直到唐宋時期人們也是這種擦粉方式這種化妝的方式。平時的香粉的原料就有這種粉,然後還有各種香料,同時,它也可以用作面膜,因為米本身是有粘性的,貼在臉上,不容易掉下來。

我們肯定想這真是個好東西啊。好是好,但是這種粉有一定缺陷,就是抹得厚容易掉,妝容不夠持久。這要是放在今天就簡單了,因為我們有散粉,可以定妝,但是古時候可沒有散粉啊。這對於我們聰明的古人簡直是小菜一碟。

  • 白鉛粉

人們發明了新的粉底——白鉛粉,這也是是粉的一種,《神農百草經》中有說到鉛丹和粉錫被用於婦女化妝。但是鉛粉屬於重金屬,雖然它起到了化妝的作用,而且不容易掉,但是經常使用會讓肌膚變得青青的,甚至會使人金屬中毒。雖然鉛粉比較纖薄,但是將鉛粉塗在臉上的話,能感覺到臉有灼燒一樣的痛,由於灼燒,臉會變得紅撲撲的。

  • 其他分類

除了這些粉以外,還有水銀粉,也就是砒霜,看來人們為了美貌真的是不惜以健康為代價啊。紫粉,一種對黃臉皮的人有修容效果的粉,其實就是將染色劑加入到了米粉中,粉也就有了淡紫的顏色,珠粉也稱為宮粉,這是宮中妃子用珍珠製成的。

還有珍珠粉,聽名字還以為是珍珠做的,可不是哦,這是從紫茉莉中提取出來的的妝粉,還有許多種粉,例如干粉、爽生粉、香粉、養顏粉等。這麼多種粉,看來古代的粉一點都不亞於現代的粉呢。

二、面部化妝——胭脂、口紅和眉毛

  • 胭脂

說完了粉,下一步就是胭脂了。胭脂同燕支,是外來的詞,是在漢代時,匈奴傳入了我國。女孩子擦完粉後,胭脂就可以修飾面部了。早在商周,女孩子就知道了通過在臉上搽腮紅來修飾自己的臉,但是當時沒有很流行塗腮紅,一般是舞姬和宮人使用,漢代之後由於有了胭脂,漢妝的材料也得到了改善,並且使用的人也多了。

“一日新妝拋舊樣”,古代深閨女子的系列化妝品,方式豐富講究

  • 口紅

《唐書·百官志》中有記載:“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

說完了胭脂下一步就是口紅了,古代的女孩子對口紅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熱情呢?當然也是有的,可能就是色號沒有現在這麼五花八門吧。在古代口紅並不是叫口紅,而是叫做口紅或者唇脂。口紅的紅可以增加唇的紅,讓人感覺到年輕、有朝氣、有活力,所以口紅在古代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魏晉南北朝時胭脂的使用更加的普遍了,開始出現了紙片狀的胭脂,這樣的胭脂更是方便了人們攜帶。其實,我們平時看的那些古裝劇中經常有這樣的片段,女子對著鏡子抿著紙片狀的口脂。

口脂的製作其實是比較麻煩的,在原來的基礎上,人們在其中添加了牛髓和豬胰,並且加入了多種香料,這樣就能做出比較稠的膏狀物,胭脂中的脂也就有了真正的含義。由於這樣複雜的製作過程,當時好的口脂價格是不菲的。

口脂的作用形式是非常多的,中國古代向來以小嘴為美,就是我們所說的櫻桃小嘴,所以口脂剛好可以使嘴唇大的變得看起來小一點,使嘴唇厚的變薄一點,並且嘴唇的形狀都可以改變,就連今天小嘴也是很流行的一種美。

然而,口脂在古代也並不是女孩子的專屬,在魏晉時期,也有少部分的男性使用口脂,他們也一樣在追求美,甚至當時還出了裸色的口紅,而這種口脂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潤唇膏,同時,人們對於口脂的顏色也是有講究的,唐朝時期就有了各式各樣的顏色的口脂。

然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畫口脂的特點,漢代時的口脂講究淡淡的塗;而唐代有一段時期則是相反,他們使用的口脂顏色偏深,甚至有一點黑,也許是因為不好看,所以只是流行了一小段時間;到了清朝,人們塗的口脂的顏色偏鮮豔一點。

“一日新妝拋舊樣”,古代深閨女子的系列化妝品,方式豐富講究

  • 眉毛

在古代,美女對畫眉毛這件事的重視程度一點都不亞於其他的妝容,甚至比其他的還要更重要。在戰國就已經開始了畫眉毛,屈原的《楚辭·大招》中記:“粉白黛黑,施芳澤只”。其中黛黑的意思就是畫黑眉毛。

到了漢代,畫眉毛的人更為廣泛了,並且畫眉的技術也有所提升。在唐代,畫眉的技術到了高潮時期。開始的時候流行寬而短的眉毛,形狀像桂葉或蛾子的翅膀。

但是人們慢慢覺得這樣的眉毛顯得人比較呆板,所以人們就稍加改變了一下,在原來的基礎上在眉毛邊上向外暈染,這就叫“暈眉”,還有就是把眉毛畫得很細,這種眉毛叫做“細眉”。唐玄宗時期,眉毛的樣式變得多種多樣。

那麼當時的人們是用什麼來畫眉毛的呢?古代的化妝品都是從植物中提取的,開始畫眉的是一種叫螺絲黛的東西,這就相當於我們現在使用的眉筆。古代女子大多喜歡顏色深一點的眉毛,於是將燒黑了的柳枝畫眉,但是柳枝畫出來的眉毛又黑又粗。這時候人們發現了石黛,這是一種礦物質,外表呈現黑色,將它碾碎了沾水後就可以使用了,雖然過程不簡單,但是畫出來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石黛的高級版就是前面提到的螺子黛,螺子黛的優勢之處就是使用更簡單一點,直接沾水,畫出來的效果也更好。由此螺絲黛更為珍貴,價格也是非常的貴,普通的百姓是用不到的,甚至一輩子也見不到,只有宮裡皇帝的妃子才有機會用到。

“一日新妝拋舊樣”,古代深閨女子的系列化妝品,方式豐富講究

三、部位的裝飾——額黃、花鈿等

  • 額黃

我們學過的文章木蘭詩裡的一句“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知道那這個“花黃“是什麼東西嗎?讓我來告訴大家吧。花黃也稱花子,是古代女子臉上的一種裝飾品,也叫做額黃,這是各種圖案的金黃色的紙貼在額頭中間,或是在額頭中間塗黃色的顏料。

《木蘭詩》中既然提到了花黃,也就是說那時候已經出現了這種化妝技術,這種技術在南北朝時期花黃已經漸成風習。更有趣的是,當時喜歡這樣化妝的大部分是未出閣的女子,而且他的顏色還是金黃色,便有了黃花大閨女這一詞。原來“黃花閨女”是這麼來的啊。

“一日新妝拋舊樣”,古代深閨女子的系列化妝品,方式豐富講究

  • 花鈿

裝飾臉部的還有花鈿(diàn),花鈿起源於南朝,與額黃同是古時婦女的額飾。不同的是,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紅色用的最多,由金銀製作而成,在唐代尤為流行,花鈿的形狀也是各式各樣的。

後來的花鈿不僅貼在額頭上,還可以貼在眼睛或者眉毛周圍。其實花鈿和額黃很是相似,但是樣式還是花鈿比較多一點,使用的材料也是不同的,花鈿的原材料非常的多,而額黃大多是顏料。後來人們不僅僅侷限於把它貼在額頭,開始貼在臉上,這就對於之後出現面靨做了鋪墊。

  • 面靨

面靨大多都是畫在臉上,面靨是畫在大概在酒窩的位置,所以也稱作笑靨。面靨的施行方法,大多是用胭脂染上,有的也是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貼成的。在唐代之前,面靨的形狀大多是像黃豆那樣大小的圓點,之後,它的使用也是更為廣泛。

“一日新妝拋舊樣”,古代深閨女子的系列化妝品,方式豐富講究

總結

和現代的化妝品對比,古代化妝品其實也種類豐富,顏色各異,所以古代的女子也是可以把自己打扮的很美的。而且古代的化妝品有一個優點,就是它是純天然的,沒有一絲絲的化學成分,綠色環保無汙染,這一點應該點個贊。

現代的都是添加了化學成分,但是現代的效果更好。還有就是,無論是古代還是如今,從未改變的,是每個人的愛美之心。


參考文獻:

《楚辭·大招》

《唐書·百官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