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作者:婁小米

廣州市概況: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總面積74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30.59萬人,城鎮化率86.46%。地區生產總值23628.60億元(2019年)。


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廣州市域城鎮體系

導語:

廣州2019年GDP已經公佈,23628.6億元,居中國內地第四位,但和深圳但差距拉大至3200億元,比重慶僅僅多23億。唱衰廣州的聲音四起:“廣州退出一線城市” “杭州超越廣州”等等。覆盤廣州過去20年的發展,尋找廣州式微的原因,展望未來,尋找城市發展路徑。

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2019年中國五大城市GDP

01 廣州白金的十年2000-2010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終於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新成員,我國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廣州作為千年商都,外貿基因深入骨髓,在這10年充分抓住了對外貿易的機遇,吸引外資投資,擴大廣交會的影響力。隨著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廣州的GDP達到了頂峰,GDP達1萬億領先深圳1000億。十年間廣州GDP與上海的比例從52%提升至62%。這十年是廣州輝煌但十年,傳統商貿業繁榮,處處生機勃勃,繁榮背後卻隱藏著危機。

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2000-2010 中國五大城市GDP

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2010亞運會開幕式

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主要城市金融存款餘額

1998年廣州但金融存款為4103億元,約為上海的65%,可謂達到歷史但頂峰,隨後10年佔比逐漸下降。1998-2008年廣州對深圳可以說在金融業是大幅領先的。但08年以後深圳異軍突起,吸金能力不斷加強,到2018年金融存款餘額達到上海的60%,反超廣州。

02 廣州失去十年2010-2020

21世紀進入下一個十年,廣州在成功舉辦亞運會後一度迷失了方向,城建方面:遍地新城,金融城、白雲新城、南站商務區、番禺北部新城、天河智慧城、廣鋼新城等等,但廣州有限的財力無法支撐這麼多新城同時發展,爛尾項目居多。產業方面:退二進三,不斷遷出第二產業造成產業真空,第二產業的支柱產業僅剩下汽車和傳統醫藥行業,產業單一,受環境影響波動較大。金融方面:金融城限高,直至今日金融城未能大規模開發,金融產業不斷外遷。


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2011-2019年中國主要城市GDP

這十年,互聯網經濟異軍突起,淘寶、京東、噹噹等互聯網企業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結構,高鐵大規模建設,移動互聯網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這十年廣州失去了領頭羊的角色,GDP總量與上海的佔比下滑,而把握了互聯網經濟的北京、深圳GDP增長迅猛不斷拉近與上海的距離。

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2010版廣州城市空間結構規劃圖

遍地副中心的城鎮規劃反而稀釋了廣州僅有的財政收入,該投入的中心區未得到應的資金,老城區越來越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

03 精準定位 "老城市新活力"

粵港澳大灣區為廣州迎來了一個重大發展機遇。廣州以“老城市新活力”呈現“國際大都市”的新姿態去應對未來多變的經濟環境,非常務實接地氣,普通民眾亦能與城市共振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巡禮|失去的十年,廣州正在奮起直追

2035版廣州城市規劃圖

新版規劃,修正了遍地副中心的城市格局,擴大主城區的範圍,確定南沙唯一副中心的定位,加強國際航空樞紐(白雲機場)、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知識城)、國際航運樞紐(南沙港)的功能定位。

產業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這三大產業英文首字母簡稱“IAB”)和新能源、新材料(這兩大產業簡稱“NEM”)產業得到重點扶植。

04 小結:

2000-2010年,廣州憑藉千年商都的基因,主動融入世界發展大局,經濟發展迅猛

2010-2020年,互聯網經濟異軍突起,廣州未能抓住這一波浪潮,退二進三的產業政策讓第二產業發展緩慢,金融業發展受阻讓廣州徹底掉隊

廣州的底色——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會,華南綜合門戶樞紐,華南交通樞紐,抓住這三大定位廣州在未來的城市競技中才能穩住腳步。

顯然目前廣州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老城市新活力”,通過航空、高鐵、地鐵的建設強化交通樞紐地位,重新重視第二產業,劃定二產用地,培訓新產業(IAB、NEM)。強化華南“科教文衛”第一城的地位。

相信在下個十年中國南大門會重新擦亮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