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裡的立冬,帶著冷意,也帶著美

#立冬# ,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號,意味著秋天過去,冬天來臨。當然,這只是冬的序幕,正劇在冬至之後。

古詩詞裡的立冬,帶著冷意,也帶著美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這個,在元稹的詩裡體現得最為完整:

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蟾將倩影出,雁帶幾行慘。田種收藏了,衣裘製造看。野雞投水日,化蜃不將難。——《詠廿四節氣詩·立冬十月節》

立冬之時,枯枝敗葉都帶了霜了,向人們透出無限的寒意;清冽的水面上已經有了薄薄的浮冰。月影纖瘦,晚歸的雁行顯得很是悲涼。田間的作物都已經收倉入庫,家人們禦寒的冬衣也準備好了。野雞投入水中,很容易就化成大蛤了。

除了最後一句不科學,雞是雞,蛤是蛤,不過顏色和花紋一樣而已;別的,正好就是立冬情形。

古詩詞裡的立冬,帶著冷意,也帶著美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明·王稚登《立冬》

其實,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立冬詩。

秋風把院子裡的樹枝都刮落了,滿眼蕭索;黃葉紅楓,旅居在外,又平添了幾分詩情。一燈如豆,半月如鉤,又那麼富有禪意。今天夜裡比昨天冷多了——畢竟,昨天還是秋末,今日,已是初冬。

這樣的立冬,冷;卻說不出的,內心的無懼和安寧。

古詩詞裡的立冬,帶著冷意,也帶著美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李白《立冬》

李白的筆下,一年四季都是浪漫的。天涼把筆墨凍住了,可以此當藉口偷懶不寫新詩。但是火爐上不能斷了溫熱的美酒。醉眼朦朧中看月光下的硯臺上的墨漬花紋,恍惚間竟然以為是雪落前村。

這是赤裸裸的誇張!不是“燕山雪花大如席”似地往大了說,是往小了微雕——把落雪的村莊濃縮在一方硯臺之上,這不只是眼中有雪,而是心懷天地!

就這一份灑脫,立冬的風都會變得不那麼冷——他凍住了的筆端,還是流淌出了動人的詩句。

古詩詞裡的立冬,帶著冷意,也帶著美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宋·紫金霜《立冬》

西風變作北風,吹落枯荷的殘枝。倔強的黃楊,半疏的白樺,勾勒出一幅清淡的水墨畫。醒骨的霜,臨窗的殘陽,讀書的人,好一張勵志的圖!還相約三九天再賞梅弄雪,完了再用自家小火爐取暖。

這首詩至少還讓人想到兩句溫暖的詩:一是白居易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二是釋文珦的“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同樣的含著暖意,同樣的讓人感到溫情!

這樣的冬天,何冷之有?

古詩詞裡的立冬,帶著冷意,也帶著美


立冬了,我要把這古詩裡的做法照葫蘆畫瓢來一遍:早上吃頓餃子——我們這一直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說是吃了餃子冬天不凍耳朵。中午去和朋友喝點小酒敘敘舊,看看窗外的落光了葉子的樹和行色匆匆的路人。

晚上,在溫暖的屋裡,擁著被隨心所欲地讀讀書,寫幾行字,然後做做夢。也許,夢裡,我會乘風飛翔!

古詩詞裡的立冬,帶著冷意,也帶著美


(圖片如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