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不僅是中國的 更是世界的

中關村不僅是中國的 更是世界的

2018年5月17日,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亮相北京科博會,人工智能、未來生活、創新創業最新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圖/視覺中國

中關村不僅是中國的 更是世界的

翟立新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

翟立新曾任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創新體系建設辦公室)副司長、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黨委書記。去年4月,翟立新履新中關村。

翟立新表示,中關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翻開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的履歷,他一直和“科技創新”有著深切的緣分。而這個關鍵詞正是中關村40年發展的精髓所在。

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1988年5月國務院批覆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到1999年6月國務院批覆中關村科技園區,再到2009年3月國務院批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關村依靠科技創新,逐漸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新路子,開啟了我國創辦高新區、設立科技園區和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新篇章。

“中關村取得今天的成績,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改革。”回顧過往,翟立新感慨萬千。

中關村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40年艱苦奮鬥,40年創新發展,中關村有哪些成功經驗?新時期面臨哪些挑戰?下一步有何目標和規劃?翟立新就這些問題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

談經驗

“中關村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新京報:中關村作為我國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至今取得了不俗成績。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翟立新: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改革。中關村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作為我國設立的第一個高新區,中關村的初衷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的緊密結合,探索一條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新路子。這不僅僅是科技體制改革,也是經濟體制改革,包括民營經濟發展、股份制改造、資本市場的建立等,都遠遠超出了科技的範疇。中關村成功地把高校和院所科研人員的巨大潛能釋放出來,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也使科研人員獲得了市場的回報,從而使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新京報:改革貫穿著中關村的發展歷程,有沒有具體案例?

翟立新:這種案例有很多,比如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三權”改革,就是為了最大程度調動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規定項目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在轉化過程中獲得獎勵比例不低於50%,這在全球範圍內屬於很高的比例,體現了我們對科技人員激勵的力度,這就是一種重要的制度改革。多年來,中關村不斷深化對科技創新規律的認識,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進全面創新,緊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著力打通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通道,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顯著提升,科技創新的原動力作用日益突出。

新京報:人們說,在中關村,遍地資本。

翟立新:活躍的資本、集聚的人才以及良好的創新生態等等,都是中關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其中,資本的力量巨大,金融資本和科技創新的結合,是助推科技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市場化力量。金融機構在中關村有60多個支行或者銀行分支機構,他們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採取差異化政策,比如可以純信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我們還出臺了鼓勵銀行向科技型企業放貸的利息補貼政策。

新京報:風投給中關村帶來了什麼?

翟立新:從硅谷的經驗看,沒有風險資本的注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科技型產業很難發展。更重要的是,風險投資是助力高科技企業發展的最佳投資方式。從2000年開始,國內外風險投資開始進入中關村,到今天,中關村有1500家風投機構、上萬名投資人,去年達到1550多億元的風投規模。資本和科技的結合極大推動了高科技產業發展,風投帶來的不僅是錢,還有市場開拓、團隊建設、創業經驗等。

新京報:政府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都包括哪些內容?

翟立新:政府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首當其衝是營商環境,要減少企業辦事難度,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其次是各類支持政策,除了國家層面,北京市也出臺了不少政策,包括土地、戶口、專項資金以及人才激勵等,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大家來到中關村以後覺得做事容易、找錢容易、組建團隊容易,機會很多。

談挑戰

“我們有高原沒有高峰”

新京報:目前來看,中關村的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翟立新:目前我們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既有國際競爭,也有新一輪產業變革快速演進所帶來的挑戰,還有自身發展的短板。原創和關鍵核心技術尤其是對產業發展、社會進步有重大作用的核心技術突破不多。我們有高原,沒有高峰。企業很多,但是缺乏世界級大企業。沒有大企業,產業很難得到系統化提升。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技術攻關突破力度,培育世界級大企業。

新京報:國際方面面臨哪些競爭?

翟立新:我們的國際化水平還要提高。中關村的創新發展,得益於開放。中關村要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只有更加開放才能站在巨人肩膀上不斷髮展,關起門來不可能搞好創新。目前,中關村外籍工作人員還不多,還有語言障礙問題、管理不接軌問題以及生活保障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大力提高國際化水平。另外,創新創業的成本還是偏高,比如房租、土地價格,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尤其對於初創企業影響很大,創業者在北京生活成本很高,年輕人不容易留下來。

新京報:新時期,中關村的定位是什麼?

翟立新:中關村的總體定位,是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北京發展。中關村不僅僅是北京的,還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我們要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現在最重要的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支撐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做出中關村應該做出的貢獻。

談未來

“要培育卓越的企業家”

新京報:中關村的發展,下一步有何規劃?

翟立新:首先,我們要發揮好改革示範、創新引領的作用,通過改革不斷激發各類主體的活力,通過創新不斷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其次,要加大新技術的供給,主要針對中關村優勢重點產業來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發揮好企業主體作用、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政府給予支持,市場發揮主導作用,共同形成良好的體制和機制。中關村是先行先試、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是改革的排頭兵領頭羊,針對制約人才、影響企業發展的問題,我們要梳理,要突破,比如科技人員的激勵政策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題等等,都需要加快解決,為全國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新京報:中關村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下一步在人才方面,有何安排?

翟立新:中關村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匯聚了創新創業所需的各類人才,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和各類專業服務人才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形成創新合力。下一步,中關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所以我們要繼續集聚高端的創新創業人才。從中關村的經驗來看,各類人才都要有,只有某一類,難以完成創新這一複雜的經濟活動過程。現在我們有科學家、投資人、律師財會人才等,不過,領軍型人才還不夠。我們要培育具有戰略眼光的科學家,我們需要能夠創造新價值、引領產業發展的卓越企業家,特別是需要優秀的青年人才,我們將加大對青年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支持力度,給他們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讓他們更好地在中關村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鄧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