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35墜機,談F-35的可怕之處

F-35戰鬥機近幾年來堪稱是美軍力捧的“超級明星”,不過與演藝圈裡的明星們“名聲越大,緋聞越多”的定律一樣,關於F-35的負面消息也層出不窮。繼5月16日F-22A墜毀之後,當地時間5月19日21時30分,一架隸屬於美國空軍第33戰鬥機聯隊58戰鬥機中隊的F-35A在降落時墜毀,飛行員成功逃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墜毀的F-35A與三天前墜毀的F-22A同屬部署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埃格林空軍基地的第33戰鬥機聯隊,這也是第一次在美國本土出現F-35A的墜毀事故。雖然目前無法證明這架F-35A的墜毀原因是設計缺陷或機械故障,但毫無疑問這會令目前風評不佳的F-35A雪上加霜——這起特殊時期的事故會令F-35被另眼相待、甚至“打入冷宮”嗎?

從F-35墜機,談F-35的可怕之處

圖注:埃格林空軍基地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非但如此,美軍還正在忙於給F-35“打補丁”。2018年1月,美國政府問責局在對F-35戰鬥機項目進行分析後,發現項目存在111個“1類”缺陷。而就在不久之前,F-35的生產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佈已經與美國軍方共同對F-35項目的缺陷進行了修復,並解決了“1類”缺陷中的大部分問題,僅剩的一個可能威脅飛行員安全的“1A類”缺陷將在11月修復,剩餘的8個可能對戰備妥善率產生嚴重影響的“1B類”缺陷也已經制定了修復計劃,並將於12月前修復其中的5個。這些重要缺陷修復完畢後,雖然F-35仍然存在近700項缺陷,但已經不再存在可能導致重大飛行事故或停飛的安全問題。

從F-35墜機,談F-35的可怕之處

圖注:美軍第161空中加油聯隊

而且與此同時,目前美軍不但在積極修復F-35存在的缺陷,一些與F-35密切相關的項目計劃也在加緊推進之中。據美國空軍發言人布萊恩·裡普爾透露,美國空軍將使用現有跨部門公告發布徵集書對“空中博格”(Skyborg)無人機項目採購原型機,該項目將於今年夏季決定合同承包方。作為目前美國空軍主推的重點項目之一,“空中博格”項目旨在提供一種具有人工智能、可配合作戰飛機使用、能執行多種任務的無人空中平臺,並能在配合作戰飛機使用時夠顯著提升其任務能力。這一計劃看似和F-35關係並不密切,實則可以視為與F-35的裝備並行進行的項目,兩者之間的聯繫也非常明確——F-35未來將成為“空中博格”的主要控制平臺,“空中博格”則將成為配合F-35執行任務的有力後援。因此,可以認為“空中博格”是未來提升F-35任務能力的關鍵性項目。

從F-35墜機,談F-35的可怕之處

圖注:拍攝戰鬥機擺拍,美空軍攝影師的確專業

另一方面,在為F-35配備新型機載武器的問題上,美軍也可謂不遺餘力。4月19日,美國國防部F-35聯合計劃辦公室批准了加速為F-35配備AGM-154C/AGM-154C-1“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的計劃,計劃週期為兩年。作為JSOW系列的新一代型號,AGM-154C配用了其前級聚能裝藥100千克、後級重145千克的新型串聯侵徹戰鬥部,對目標的侵徹破壞能力增強;同時,還改用了可智能識別目標的非製冷長波紅外成像導引頭,提升了對地面固定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而AGM-154C-1則增加了TacNet 1.5雙波段“通用打擊武器數據鏈”(SCWDL),該數據鏈可以接入美國海軍/空軍的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MIDS/JTRS),並在MIDS/JTRS提供的目標數據支持下對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或重新指定。另外,AGM-154C-1還修改了導引頭的算法和軟件,使其能夠通過“網絡賦能”獲知海上移動目標的方位併發起攻擊。

從F-35墜機,談F-35的可怕之處

圖注:F-35戰鬥機

從為F-35配備AGM-154C/AGM-154C-1來看,F-35並未偏離其項目起源,即“聯合攻擊戰鬥機(JSF)”計劃的設計要求。JSF計劃目的是提供一種三軍通用的第五代戰鬥機,要求能夠同時兼顧戰鬥機、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的作戰能力。這種概念在美軍中並不新鮮,早在上世紀60年代時,F-4“鬼怪”就實現了三軍通用和空地雙重任務。但對於F-35來說,該機面臨著一個以往美軍戰鬥機前所未有的問題,即平臺性質的變化。與以往的戰鬥機或攻擊機相比,F-35非常突出信息化水平,這不僅僅體現在F-35相比以前的戰鬥機具有更多的傳感器、對戰場環境和目標的感知能力更強,更體現在其與其他平臺的信息交互上。無論是配備“空中博格”作為僚機還是升級AGM-154C/C-1的發射能力,都要基於F-35與其他空中平臺或機載武器的信息交換,這種問題雖然以往的戰鬥機同樣需要面對,但F-35已經將其提升到了決定任務成敗、乃至改變任務執行方式的程度,這甚至將使未來的空中作戰行動產生深刻的變革。

從F-35墜機,談F-35的可怕之處

圖注:F-35戰鬥機雙機編隊

不難發現,以美軍近期對於F-35的改進來看,目前的F-35定位十分明確,即兼具攻擊作戰平臺和信息節點平臺性質的骨幹機型,這種定位既與美軍新的發展方向息息相關,又深刻植根於美軍對於空中力量的運用方式。進入21世紀後,美軍加緊推進信息化建設,並開始謀劃基於戰場信息網絡的新型作戰形態。“網絡中心戰”的概念,使得衡量一種作戰飛機是否能高效執行任務的標準不再侷限於其平臺的飛行性能和武器掛載能力,而更加註重其信息感知能力和信息交互能力,並確保能實現通過信息共享達到網絡體系的整體作戰能力超越網絡內所有作戰平臺單體的作戰能力之和。在此基礎上,美國空軍又提出了“分佈式空中作戰”的理念,即不再在信息網絡內設置諸如預警機一類的信息處理中心,而是將信息感知和信息處理能力均攤到網絡內的各個平臺、並通過信息共享實現以往類似預警機獲取並向作戰飛機分發信息的效果。

從F-35墜機,談F-35的可怕之處

圖注:埃格林空軍基地駐訓的F-35A戰鬥機

顯而易見,這種體系之下,具有優異信息探知能力的F-35絕不僅僅是用作攻擊平臺,在信息網絡內具有多架無人機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認為F-35起到的作用相當於一架自身具有作戰能力的小型預警指揮機,且在一個作戰網絡之內同時有多架F-35發揮作用,這就意味著即便網絡內有少量的F-35在行動中損失,也不會導致作戰體系的完全癱瘓。由此觀之,F-35對美國空軍的作戰行動模式乃至未來空中戰場的整體形態的影響,用“可怕”形容毫不為過,在這種顛覆性的設計思想在美軍中廣泛普及的情況下,糾結於F-35存在的一些問題、甚至將個別事故作為攻擊F-35的藉口著實有些“鴕鳥思維”(而且實際上F-35的事故率本來也不高)。

從F-35墜機,談F-35的可怕之處

圖注:F-35也不是太難看

從上述角度來說,目前F-35存在大量“並不影響安全”的缺陷,其原因正是該機在設計思想上的顛覆性。F-35從JSF階段到目前經歷了非常大的設計思想轉變,該機由一種配合F-22以及代替F/A-18、AV-8B執行攻擊任務為主的機型,轉變為三軍共用的主力戰鬥機,已經對設計要求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加之美軍作戰思想從平臺中心到網絡中心的轉變,F-35在設計定型後又被增加了很多傳感器,這些新增加的系統難免會在一定時期內存在一些不成熟或不穩定的問題,而與老系統的對接又很容易使這些問題被放大。換句話說,F-35缺陷層出不窮的背後,實則是美軍對於該機在體系中定位的改變的必然結果,隨著體系與F-35自身的成熟這些缺陷導致的問題將大部分實現解決。如果將時間浪費在嘲諷F-35的問題、而非針對其技術上的革新產生的影響進行研討,或將在未來空中作戰的變革之中落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