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桓帝和漢靈帝是何許人?為何羅貫中說東漢衰亡從他們開始

文/馮玄一

古今興衰故事,羅貫中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給概括全了。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經歷過元朝末期的動盪與紛爭。他說這句話,估計也有呼喚太平盛世的心情吧。只是不知道,他有沒有預見到,有一天大明王朝也逃不出他總結的這條規律。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的故事。東漢末年是亂世,在推究東漢動亂的源頭時,羅貫中是這樣說的:

“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寵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繼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秘,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漢桓帝和漢靈帝是何許人?為何羅貫中說東漢衰亡從他們開始

這段話的意思,總結起來,大致意思是,東漢從光武帝傳承下來,到了漢桓帝時,寵信宦官,宦官開始掌握朝政大權。桓帝死後,靈帝繼位。他在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的輔佐下,計劃誅殺太監。但是走漏了風聲,這兩個人反而被太監給殺了。自此“中涓愈橫”。中涓,就是太監的別稱。

這段話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東漢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宦官專權。那麼,桓帝為何會“禁錮善類,崇信太監”呢?

且讓我們看看桓帝和靈帝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漢桓帝名劉志,生於132年,死於167年,活了36歲。他並不是皇帝的兒子,更不是嫡長子,他本是蠡吾侯劉翼之子。劉翼去世後,由他襲封了爵位。但是,本來與皇位無緣的劉志,卻成了皇帝。或許是他命好吧!

漢桓帝和漢靈帝是何許人?為何羅貫中說東漢衰亡從他們開始

公元146年7月,大將軍梁冀將年僅九歲的漢質帝毒死。還是小屁孩的漢質帝當然不會有子嗣,梁冀決定擁立劉志當皇帝。梁冀屬於外戚,手中又掌握有軍隊,梁冀說讓劉志當皇帝,劉志也不敢說半個不字。就這樣,本來與皇帝寶座無緣的劉志就成了大漢朝的皇帝。

劉志是梁冀擁立的,當然還得聽梁冀的。不但如此,此時的皇太后也是梁家人,劉志繼位後,她開始臨朝聽政。可見,此時的朝政大權,都掌握在外戚的手中。

劉志繼位的時候已經22歲,是個大小夥子了。他繼位後,剛開始聽從於梁冀和梁太后。但是,古話說“兒大不由娘”,劉志有自己的想法。當他在皇宮裡漸漸掌握了一定實權後,他就想自己做主,不再當梁冀的提線木偶。那他能依靠誰呢?外官他一個都靠不住。因為外官都在巴結外戚,都是梁冀說了算。劉志想要在外官中培養自己的親信,那絕對是難上加難,幾乎是不可能的。那怎麼辦呢?他就只能找最貼近的人,那就是太監。

漢桓帝和漢靈帝是何許人?為何羅貫中說東漢衰亡從他們開始

通過長時間的積累,梁冀身邊終於有了一幫忠心於他的宦官,這其中的頭領,便是單超。經過精心密謀,公元159年,漢桓帝劉志依靠宦官單超等人,誅殺了大將軍梁冀,然後趁勝翦除了他的黨羽。一舉解決了外戚專權的憂患。

問題是,劉志除掉了外戚勢力,卻並沒有在一開始就限制好宦官的權力。此次事件後,單超等宦官都受到封賞,很多宦官一躍成為列侯。這些宦官仗著功勞,大肆擴張,黨同伐異。宦官一旦掌握了政權,他們的作惡比外戚還要狠毒。於是,漢桓帝劉志又再次掉進了另一個坑裡,他又成了宦官的提線木偶。

面對宦官之禍,劉志束手無策,雖然朝廷大臣極力反對宦官專權,但是缺乏了一個強有力的人物與宦官抗衡,他們也拿宦官沒有辦法。面對這種局面,劉志意志消沉,貪戀佛事和美色,光是宮女就多達五六千人。168年初,年輕的劉志在荒淫無度中一命嗚呼,年僅三十六歲。


漢桓帝和漢靈帝是何許人?為何羅貫中說東漢衰亡從他們開始

劉志雖然好色,但是生育能力太弱,雖然活了三十六歲,後宮佳麗數千人,夜夜笙歌燕舞,但是沒有留下子嗣。他死後,皇后竇妙臨朝聽政。皇后與他父親竇武商議後,決定選劉宏為繼承人。劉宏的父親劉萇封解瀆亭侯。被選中時22歲,他就是漢靈帝。

劉宏的路子和他的前任幾乎是一模一樣,由外戚擁立,上任後宦官發動政變除掉外戚,皇帝又被宦官操縱。

本文開篇引用《三國演義》的那段話中,就有大將軍竇武密謀誅殺宦官,卻被宦官殺死,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史稱“九月辛亥政變”。公元168年八月,竇武指使尚書令尹勳等彈劾並逮捕黃門令魏彪,並羅列了一大堆宦官的罪名。不料,竇武的行動被洩露,宦官王甫、曹節等人歃血為盟,發動政變,不但殺死了竇武、陳蕃等人,而且還將他們滅族,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竇太后則被宦官強迫遷徙到南宮雲臺,名為居住,實則軟禁。

由此,宦官在朝廷取得了實際控制權。由於宦官專權,朝政日益荒廢,加之自然災害頻發,整個東漢帝國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各地農民起義就像雨後春筍一般,紛紛冒了出來,亂世由此開始。《三國演義》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徐徐展開,那些如雷貫耳的英雄豪傑,即將一一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