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文章來源: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各位朋友們週三中午好!

你本週的工作計劃是不是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但如果此時收到領導發來以下消息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

人在工位坐,事從同事來

有時候,你能硬著頭皮“抵抗”一下

但更多時候,也只能回覆一句

“好的”

OK,恭喜你

喜提“補鍋人”稱號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以“職場 擦屁股”為關鍵詞在網上搜索,迎接我們的除了生理知識外,還有無數補鍋人的血與淚。


補鍋,成了這屆職場青年繞不過的話題,而越補越多的、補砸了的鍋,也給這屆打工人帶來不少難以排遣的焦慮。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有幾位資深“補鍋人”向城畫君發來了他們的“補鍋”辛酸史:


@開開 替人補鍋,如果補得好,boss心裡有數,皆大歡喜;如果補砸了,還要承受boss和原鍋主同事的雙方壓力。我大學實習的時候就把前輩丟給我的一個項目搞砸了,當時真的深深懷疑自己能力,太無力了。


@阿恩 和同事一起做學校公眾號的推送,說好了一個人拍照,一個人寫稿,哪知道她過了交稿時間也都沒聯繫我,我去催,她才回復“現在寫”,最後兜兜轉轉,工作全部落在了我頭上。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面臨天降巨鍋和離職前輩一肚子苦水的工作交接,兜裡沒啥才華的我毫不意外把鍋補得更爛了。頂著生活的壓力和上司後續的“指導”,最後還是選擇離職。四點離開公司的時候鬆了口氣。


當“補鍋”避無可避,如何當個優雅補鍋人?

——這也許是每個補鍋人午夜難眠時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

在拜讀完眾多補鍋人千姿百態的補鍋經驗後,城畫君總結一本《職場優雅補鍋守則》,閱讀僅需5分鐘,收穫可能一輩子。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優雅補鍋第一步

兩大雷區不可碰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悶聲發不了大財,無私只有奉獻


此類打工人往往在補鍋的同時,在顱內痛寫十萬字個人版《杜拉拉昇職記》。從不抱怨、但也從不多言,被老實駛得萬年船的自己深深感動,總以為下一個被老闆發現的黑馬是自己,實不相瞞,往往等待他的是永遠都補不完的鍋。


幫同事補一次是人情,補兩次是交情,再多,可能得問問自己是不是對同事產生了愛情。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接到新鍋的你


所以,如果你接到新鍋,請不要做永遠的老好人,適時且有理有據地提出合理質疑,方為上策。


“補鍋”已頗有心得的@阿勤 坦言,事有輕重緩急,避免接鍋的最好辦法,絕對是自己未盡的工作,闡述清楚你手頭的工作無法排開,真的沒辦法幫同事“補鍋”。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連環吐槽不間斷,淨給自己埋炸彈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向同事A吐槽同事B中


此類打工人往往無法忍受前任留下的爛攤子,進而忍不住向周圍同事瘋狂吐槽始作俑者,還特別“好心”地提醒對方記住避雷。但如果,對方的隱藏身份恰好是那位同事的親密好友,或者是熱衷於向領導彙報心得的積極分子,那麼,差不多你也快被當雷掃掉了。


大家都懂,補鍋俠心中有槽不吐不快,但吐槽對象得選準,能不找同事的就別找同事了!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幾分鐘後,小B來找你了


明白雷區何在,方可對症下藥

熟讀以下優雅大法

助你速成「優雅補鍋人」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默默忍受,秋後算賬


城畫君在職場青年中展開了一番調查,大家普遍反饋“臥薪嚐膽式”的應對方案最為妥帖,即苦苦啃下前人留下的爛攤子,做完後及時向領導彙報,並讓領導得知你有多難(暗示上一個人的拉胯)。


使用該種補鍋方法時,還需要注意警醒自己以後工作不要淪落至此,就像那句網絡名言說的“不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與此同時,在和上司彙報工作時,要學會以烘雲托月之技表達你完成任務的能力。比方說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補中學,學中樂」的奧義


擁有鋼鐵意志的打工人,學會了用積極的態度去直面。


補鍋過程雖苦,但補著補著,你也就熟悉了每一條縫隙出現的緣由、每一個零件的位置,進而慢慢掌握鑄造一個好鍋的能力。


@橘子 從同事手裡接過一個已經半癱瘓的項目。當時覺得委屈,很想自己重新策劃從頭開始。但在梳理舊項目的過程中,不免也瞭解了項目廢掉的原因,知道做項目的時候有些雷區不可觸碰,也算是從前人血淋淋的教訓中收穫不少吧。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橘子修改的項目計劃


@阿緞 之前做財務時,幫同事改過好多算錯的賬,雖然改的時候我加班加點,對方早早下班真的是怨氣十足,但發現他粗心大意的時候,也給自己默默提了個醒,以後自己少粗心就不用老重算了!!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深諳「先放火再救火」藝術


先“放火”再“救火”,化被動為主動,可以說是補鍋界的高級玩法。


在網上搜索“補鍋”,最先搜出來的並非本文所提及的 “替他人完成未盡的工作”之義,而是民國李宗吾先生所著《厚黑學》中提及的方法,其核心在於先“放火”再“救火”,以一種表演的形式強調自己的能力。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舉個例子


一個補鍋匠在開始補鍋前,趁著客人轉身時,用鐵錘在鍋上輕輕地敲了幾下,鍋上的裂痕就增長了許多。

等客人轉過來,補鍋匠就指給他看,說:“你這鍋裂痕很長,上面油膩看不見,我把鍋灰刮開,就現出來了,非多補幾個釘子不可。”

客人埋頭一看,很驚訝地說:“不錯!不錯!今天要是不遇著你,這個鍋子恐怕不能用了!”鍋補好後,客人與補鍋匠歡喜而散。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補鍋法深諳厚黑之道,化苦勞為功勞,無形之間吸引了領導注意,不禁讓低端玩家驚呼:真有你的。


不過這種手法對使用者的能力有著極高的門檻。先放再救的瑣碎流程太流於表演的層面,面對需要緊急完成的工作,這無疑是一種低效率的做法;對於較為複雜的工作,該方法還要求使用者在不把鍋徹底砸碎的同時,還能砸出自己嶄新的工作魅力。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為人補鍋」我能得到什麼?


說真的,你吭哧吭哧補鍋的樣子,領導真的能看到嗎?能升職否?能加薪否?


我們徵集了幾個“補鍋人”們較為關心的幾個問題,把問題轉交給了在互聯網公司擔任經理的@15樓的加班人。


Q | 網上有種說法“新人給別人補鍋是學習鍛鍊、提升自己,老人給別人補鍋就是一種無意義的內耗”,你怎麼看這種說法?


A | 補鍋不分新人老人,就是算是老闆也可能會為某件事補鍋,所以說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狀況,美其名曰新人背鍋是學習鍛鍊、老人背鍋是無意義的內耗,倒不如說是這是老人給新人的pua。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Q | 領導真的會關注那種默默無聞的補鍋俠嗎?


A | 不會,不會。企業是商業機構是利益機構,它不是慈善機構,領導更多隻會關心怎麼完成營收,工作可以怎樣達到想要的結果。


Q | 站在領導的角度,怎樣做才算是一種完美的補鍋?


A | 分兩種情況。第一,在明眼人看來不是自己的鍋,那就接受去補,去承認這個錯誤,並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第二,若隱若現的鍋,要補,但要學會將這個鍋在自己身上的責任呈現得最小化,並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不管是職場新手還是“老司機”,人在職場飄,誰沒補過鍋?玩遊戲都尚且分為“Carry位”和“躺贏位”,更何況公司本身就是一個通過合作來完成工作的地方。


與其帶著憤怒、不甘、委屈的情緒去幫人補鍋,最後草草收場,沒給領導留下好印象之餘還氣壞了自己,不妨冷靜一點看待:不做老好人,也不被鍋氣到自己,讓“補鍋”成為一種提升自己專業和耐力的課堂。


最後,城畫君想給認真看稿的你送上最優雅避免成為“補鍋人”的辦法——轉發此推送到朋友圈,什麼文案都不用加,就這樣高冷優雅地轉發。


我為同事補了2019個鍋,仍然沒升職。為什麼?


#講講#

你是否也有當“補鍋俠”的經歷?

評論區等你分享



本文編輯

雨衣


實習生

張芷菲


更多信息及雜誌購買請關注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