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記者楊繼紅:刮10年鬍鬚 赴新聞最前線

編者按:他們,用心秉筆,展現真實情景;他們,攝星移斗轉,捕捉民生焦點。他們是時代的記錄者、傳播者。今天是第21個記者節。今天,我們把鏡頭留給自己,選取前往湖北疫情一線報道的江西日報首席記者楊繼紅,通過講述他的故事,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媒體朋友們致以節日祝福!

“疫”線記者楊繼紅:刮10年鬍鬚 赴新聞最前線

楊繼紅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大江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謝夢麗報道:他是江西日報的一名攝影記者,重大新聞現場總有他的身影。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同樣毫不猶豫深入一線,用鏡頭記錄歷史。他就是江西日報視覺中心首席記者楊繼紅,曾獲中國新聞獎攝影類三等獎,在今年抗疫表彰中,他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的故事。

刮掉10年鬍鬚 用鏡頭展現“疫”線情形

楊繼紅的標誌性特徵就是留著大鬍子。他的鬍子留了很多年,之前他的愛人多次要求他把鬍子刮掉,他都一再拒絕。而在今年2月10日,他卻把留了10年的鬍子剃了。一旁的妻子納悶:怎麼剃掉鬍鬚了?原來,他在未告知家人的前提下,已經主動請纓,跟隨江西醫療隊一同前往隨州。

“明天就要出發了,所以我今天必須得把鬍子颳了……”一旁的妻子一句話沒有說,轉身為他整理需要帶的東西。因為她知道,已經有太多次這樣的情況:1998年九江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等等,在她的印象中,楊繼紅每次都會奮不顧身前往一線。即使她阻止,楊繼紅依然還是會去。

“不用擔心,我一定會保護好自己,安全回來的。”楊繼紅笑著安慰妻子道。那一夜,時間像飛奔的白馬,跑得太快。

2月11日,他出發了。而那時候的隨州,確診人數每天都在增加,他告訴記者,剛到隨州的時候,自己心裡也特別害怕,但他始終明確:自己是新聞攝影人,是真相的探尋者,需要用鏡頭來展現戰“疫”最前線的情形。

三進核心區 真實記錄醫護人員日夜奮戰現場

“疫”線記者楊繼紅:刮10年鬍鬚 赴新聞最前線

2月24日一早,湖北省隨州市曾都醫院感染一病區的江西援隨醫療隊隊員開始一天的忙碌。醫療組組長賴紅琳(中)與隊友們診斷患者病情。

“清潔區、緩衝區、半汙染區、汙染區……經過一道道走廊,推開一道道門,每往裡面走一步,意味著離病毒更近。重症隔離病房裡很安靜,進入核心區,恐懼感油然而生。不敢大聲說話,甚至不敢大口呼吸,生怕周圍的病毒會被吸入。穿上隔離服的醫護人員只能露出一雙眼睛,誰也認不出對方,於是他們相互在隔離服上寫名字或者外號以及相互鼓勵的語言。”回憶起在隨州的日子,楊繼紅的語氣有些緩急,像是那種場景自己又一次經歷一般。

“雖知風險,但太多的畫面讓我敬佩和感動。我希望用手中的鏡頭來傳遞真相,從而激勵更多的人,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希望。”這一拍就是1個多小時,他的衣服已全部溼透。走出重症隔離病房,雖然精疲力盡,他的內心卻無比坦然。在楊繼紅看來,面對病毒的恐懼,自己沒有猶豫,沒有退縮,作為新聞攝影人,有幸出現在戰“疫”一線,三次進入隔離病房拍攝採訪,真實記錄醫護人員日夜奮戰的現場,這是一段非常難忘的經歷。

說到此處,楊繼紅眼角微微有些紅潤。他說,3月8日是兒子10歲的生日,之前就答應過要陪他一起過生日,結果自己卻爽約了。“但是孩子這次卻格外懂事,像一下子長大了一樣,還每天開視頻讓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在楊繼紅心裡,有許多對妻子、對孩子的虧欠,也真是有家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持,才讓他一往直前。

手拿相機20多年 前往汶川地震等多個重大新聞現場

“疫”線記者楊繼紅:刮10年鬍鬚 赴新聞最前線

2016年7月14日,楊繼紅在湖口縣舜德鄉至屏峰的縣鄉公路水淹路段採訪抗洪。(本文圖片均由楊繼紅提供)

其實,楊繼紅曾在九江一家國有企業宣傳部工作。因對新聞的熱愛,他辭職到了九江一家媒體,之後又來到江西日報。從1996年開始,楊繼紅便從事攝影,這一干就是24年。他喜歡拍攝新聞紀實類題材。在他看來,越是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越是艱難困苦和危機四伏的地方,越需要新聞記者深入一線的事實報道。

“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到了四川省青川縣木魚鎮,那裡受災嚴重,房屋全部倒塌。每天,有許多傷者和患病的群眾、救災的解放軍戰士、災後重建的施工人員到帳篷醫院就醫。而帳篷醫院是由35個涼篷和25個帳篷組成的。在那裡,降生了一名嬰兒。”楊繼紅與記者說起他去汶川參加報道的故事。在他看來,災難中誕生的嬰兒,那是新的生命,那樣的畫面,是無與倫比的美。人類雖然很渺小,卻也很偉大!

在“帳篷寶寶”兩歲的時候,楊繼紅又去了那裡,並將他出生的照片送了去。看著孩子臉上的笑容,楊繼紅心裡暖暖地,他表示,今年還會再去看他,要為他拍高考、讀大學、工作的照片,用照片來記錄歷史。

2009年北京天安門國慶60週年大閱兵、2008年北京奧運會、1998年九江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南方冰雪災害、2013年雅安地震……楊繼紅說,下一個重大新聞的現場,他還將一如既往、義無反顧地出現,因為這就是初心和使命。

記者手記:有人說,記者,就是記著。其實,我們並不是要記著自己,而是記著初心,記著擔當,記著堅守,記著作為。每一位媒體人的背後,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並不是人們口中的“無冕之王”。對他們來說,風吹雨打是家常飯,受苦受累也不言棄。他們就是記者,用自己的妙筆見證歷史的變遷,用自己的腳印,推動新聞理念的革新。謹以此稿向媒體同行們致以節日的祝福,願你還是從前那個初心不改、肩擔正義的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