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3年12月,董明珠和雷軍的賭局嗎?

還記得2013年12月,董明珠和雷軍的賭局嗎?

五年後小米營業額能否超過格力?籌碼是10億元。

小米雷軍認為:"小米的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需要看未來五年,如果五年內小米的營業額超過格力的話,董總輸我一塊錢就可以了"

而格力的董明珠說:"我告訴你,一塊錢不要在這裡說,第一,我告訴你不可能;第二,要賭不是一億,我跟你賭10個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有23年的基礎,我們有科技創新研發的能力,而且我們保守了過去傳統的模式。"

我們不去評論這類的賭局是否在作秀,商業成分有多少?我們從商業現象上去分析,大家會怎麼看呢?

在互聯網高歌猛進的年代,格力不轉型互聯網,必然是輸家,但格力基於自己的原有優勢併成功轉向互聯網的話,也必然是贏家。

隨著互聯網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時候,企業要麼主動轉型,要麼被動顛覆。

而我們作為一家海產企業,有了30多年的傳統企業的資深背景,在公司領導決定轉型的那一刻,我沒有參與,但有幸經歷了轉型這幾年幾次重大轉折點。

大家或多或少的去過自己家附近的菜市場,水產批發市場等,多數都是個體店,夫妻店等,在經營、定價等沒有什麼可遵循的原則,無非是好市賣好價,爛市賣爛價,分人開價等等。而要把這些隨意的東西搬上互聯網該怎麼處理呢,按照重量賣貨的,互聯網怎麼根據不同重量的魚進行售賣,怎麼分人開價等等,無規可循的東西如果繼續用傳統的思維去做,只能是簡單的"觸網"而已,或者是轉型的"皮"而已,並沒有抓住根本,那這個"根本"是什麼呢?

互聯網思維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步發展,很多的商業形態受到了互聯網的衝擊,當這種衝擊不斷的加深和加劇的時候,互聯網就不再是一種技術了,而是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思維方式,也就是大家所謂的專業的"互聯網思維",所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在什麼樣的商業形態下,就要具備什麼樣的思維。

傳統企業在互聯網這波浪潮剛開始時,由於反應較慢,出現了暫時的空缺位,但當傳統企業完成這套新的商業邏輯切換後,就很難將鹿死誰手了,正如馬雲所說"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思維。"

所以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也引發了大量的資本關注,很多投資機構認為,一旦這些傳統的企業能夠成功轉型,足夠便宜的估值會引起很大的提升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