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畢業當保安?被綁架的名校畢業生,一定要去BAT嗎?

01


張曉勇,清華大學的畢業生,為了照顧尿毒症的父親,他放棄高薪工作,毅然選擇月薪2000的保安工作,人們議論紛紛。

“為什麼不拿著高薪工資,請兩三個人來照顧,讀書讀成了榆木腦袋。”

“做一名保安何必要苦讀二十年書考清華,上個初中就能搞定。”

“早知道你上啥學啊。早早輟學下來幹保安多好。”

這樣的言論在網上層出不窮。

在他們眼中,學歷高的人必須拿高薪工資,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必須時刻奉獻自己的價值,學醫的必須當個醫生,師範院校的就必須當老師,初中生就只能端盤子,不然就是浪費資源。

但是,你們看了他選擇保安工作的原因了嗎?

世界上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了,他還有很多時間選擇自己喜歡並且理想的工作,但是可能沒有多少時間陪他的父親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不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回家陪親人嗎?

02

職業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可是和學歷聯繫起來,竟成為了一種“必然”聯繫。

以前的北大豬肉哥陸步軒還記得嗎,當時被曝出來的時候,輿論也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還有網友認為“如果認為北大學生賣肉完全正常的話,為什麼不在北大開設屠夫系,內設屠宰專業、拔毛專業、剔皮剁骨專業,那樣賣起肉來豈不更專業?”

儘管這樣,他也並沒有消沉度日,依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天挑選優良的豬肉賣給客戶。

時間慢慢的積累,他迎來了一個轉機,和師弟陸生合作,做高端品牌豬肉,並且取得了成功。

之後陸步軒受邀回學校演講時,說自己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是反面教材。

北大校長卻說“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並沒有什麼不好。從事細微工作,但並不影響這個人有崇高的理想。”陸生回憶道,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學家,賣豬肉的,都是一樣的。

03

這種“必然”聯繫,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清華本科,北大碩士的畢業生石悅做遊戲主播,網友喊話,既然做主播,不如把清華、北大的名額讓出來。

在大部分人眼中,“遊戲=差生”。

主播不是那麼容易當的,現在的主播,不也是很多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嗎,不也做的風生水起的嗎?

東北師範大學畢業生陳建,電影美術設計師,月薪4萬,年少有為,辭職送外賣,網友質疑,工資月薪上萬,他捨得?

其實,擁有多羨慕的目光就要承受多重的負擔,比身體疼痛更痛苦的是心理上的痛苦。

月薪4萬,工作肯定不會是簡單到哪裡去,但是,他當了外賣員之後,他生活也規律了,生活輕鬆了很多,脂肪肝也沒了。他喜歡送外賣的生活,每天按時起床送外賣,送一單掙一單的錢,不用為了一遍又一遍的設計稿發愁

04

職業不分高低貴賤,不是從事高薪工作的付出才叫奉獻。

城市裡,大街小巷中,處處都穿梭著清潔工的身影,他們打掃著路邊的垃圾,清理著各個角落裡的灰塵,垃圾變少了,街道乾淨了,城市整潔了,難道他們不是在奉獻自己的價值嗎?

每個被綁架的價值觀,往往都是自己做不到而強迫別人要做到。

高校畢業生,他們可以做常人能做到的工作,但是也能選擇常人做不到的工作。你看到的是今天在平常崗位的他們,可是明天,你看不到的,是在實驗室裡的他們。

他們的選擇是綜合性的,他們在乎的遠超金錢能帶給他們的。

在親情面前,高薪算什麼;在健康面前,高薪算得了什麼;在興趣面前,高薪又算得了什麼;就算賣豬肉也要賣到極致,就算做著平常的工作,可這一點也不影響他的遠大理想。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不必為了別人的眼光而生活,也無須強求別人的生活,若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

文字 I 胡羅卜

院校 I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一花一世界,一書憶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