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人羨慕的愛情,不過是一場“悲劇”

曾令人羨慕的愛情,不過是一場“悲劇”

清代文學家沈復,在他的妻陳芸死後的第五年寫了一部自傳體散文來紀念他的愛妻。很多人在讀過這本書中都在讚頌兩人愛情的美妙,可是當我讀完卻感到了一個女性在封建社會的悲劇經歷。

1.天上美人來,人間良夜靜

沈復生於乾隆二十八年,太平盛世,衣冠之家。在那個年代,婚姻大事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於是,沈復自幼便金沙於氏定了娃娃親。

然而,於氏在8歲那年那年便夭折了。機緣之下,沈復才認識了陳芸。

那一年沈復是個十三歲的翩翩少年,他與芸娘初見,便許下了那“若為兒擇婦,非淑姐不娶”的誓言。

曾令人羨慕的愛情,不過是一場“悲劇”

陳芸是沈復舅舅家親戚的女兒,自小聰慧,模樣也俊俏,就是命不好。陳芸四歲喪父,一時家徒四壁,無所依靠。陳芸長大一些後,便為人做一些針線活養活一家三口,陳芸甚至還擔負著弟弟的學費。

後來兩人婚後,陳芸每日都陪著沈復研習書卷、談論古史、品月評花、行酒令,夫妻飲酒作詩,日子過得是何等的自在與美妙。

陳芸這個曼妙的女子真的與他人不同,沈復弟弟結婚時,家裡給弟媳下催妝禮時,家中少了珠花。芸娘便把她自己的珠花拿了出來。她不同一般女子喜歡這些東西,反而喜歡書畫。

陳芸的嗜好也與沈復相同,沈復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她都能夠心領神會。

古代女子,嫁人後,多足不出戶,侍奉公婆,做女紅家務,沒有自我,陳芸亦如此。沈復曾對陳芸說,如果你是男子便好了,這樣他便能帶著陳芸一同搜探勝地、遊歷四方了。

芸娘笑笑說,那又如何,今生不能走過千山與萬水,那麼我們約定來生吧,來生我定陪你訪拜名山、遨遊天下。後來兩人還請人做了一幅月老畫,希望終日將畫帶在身邊,等到來生月老能成就他們的再世姻緣。

曾令人羨慕的愛情,不過是一場“悲劇”

2.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所謂人生總歸多坎坷,沈復與芸孃的日子也並非全都是美滿和快活,他們的日子也有著無盡的困難與波折。

沈復的父親常年在外地做幕僚,沈復陪侍。父親知道兒媳婦識字,於是讓兒媳婦代筆家書。後來,沈復的母親懷疑芸娘在信裡亂寫,就不讓她寫了。沈復的父親以為陳芸不屑代筆家書,芸娘自此失了公公的歡心。

曾令人羨慕的愛情,不過是一場“悲劇”

沈復的父親由於久居外地,身心寂寞,想招個小妾。沈復知道後寫信給陳芸,交代芸娘為父親找一個小妾。

陳芸很快便物色了一個姚家女子,但她不確定這件事是否能成,不敢告訴婆婆。姚家女子去家時,陳芸便告訴婆婆,是鄰居家來玩的姑娘。

後來公公派人把這小姑娘接到自己的衙署,陳芸又聽了別人的建議,說這女子是公公一向合意的姑娘。原本說來玩的姑娘,成了自家老爺的妾室,任憑誰去猜想也會心生嫌隙,陳芸因這事失去婆婆的歡心。

沈復的弟弟啟堂曾經向鄰居家的婦人借錢,借錢時陳芸做中間擔保人,鄰家來人追討錢催的很急,芸娘寫信給沈復,不料寫給沈復的信被沈復的父親看了,便卻認為是芸娘無事生非,自己借錢還不上反而誣賴小叔。

沈復的父親讀後勃然大怒,於是派人回了老家拿著竹書前去,歷數了芸孃的各種罪過,言辭非常的決絕,非要將芸娘趕出家門。後來沈復不得不帶著芸娘寄居到了朋友家裡。

又過了兩年之後,沈復的父親漸漸知道了過往事情的前因後果,也知道自己是誤會了。於是親自到沈復和芸孃的住處,邀請他們回家。

曾令人羨慕的愛情,不過是一場“悲劇”

沈復和芸娘終於回到了原來的舊宅子,本以為這是骨肉團圓的好事,誰知卻造成了芸娘更大的不幸。

陳芸和沈復曾經結識了名妓的女兒憨園。芸娘與憨園極為投緣,還曾攜手登山,備覽名勝,芸娘想把這位憨園姑娘說與沈復做妾,憨園也同意了,兩人還因此姐妹相稱。

後來憨園嫁進了豪門,因為豪門的人許諾會贍養憨園的母親,這是沈復一家人不能給的。陳芸知道後,只覺自己受了愚弄,終日痛心導致舊血發作。

公公婆婆又因為得知憨園的母親是一名娼妓,而陳芸私與娼妓結為姐妹,有辱沈家書香門第,更憎惡陳芸,陳芸因此病的更重。

所幸的是,沈復與芸生的女兒青君十四歲,知書達理。兒子逢森十二歲,跟著老師讀書。沈復連年沒有工作,只能在家門口賣花,三天的收入還抵不上一天的開支。

因貧寒,陳芸不再看醫生,為了賺錢,拖著病體十天內繡完了心經。她身子本就柔弱,又因此而頭暈腰痠,需要人伺候,於是上上下下都有些煩她。

屋漏偏逢連夜雨,沈復朋友曾借貸五十金,沈復做了擔保人。不料最後朋友拿著錢跑了,於是到了年底,放貸人便來討債。沈復的父親便來問,“我們書香門第,何時欠了小人債務。

沈復的父親正巧遇見了芸娘盟姐派來探望芸娘身體的丫頭,父親以為是憨園派來的,更加惱怒,對著沈復說,陳芸跟娼妓拜為姐妹,沈復你也和小人為伍,實在丟人。

陳芸見過了盟姐派來的丫鬟,得知是來請自己去鄉下養病的。想到家中這麼多的不順遂,芸娘決定去鄉下養病,沈復也決意陪同。

曾令人羨慕的愛情,不過是一場“悲劇”

前去鄉下之前,沈復與芸娘害怕一雙兒女放在家中拖累公婆、討他們的嫌,便把女兒青君被許配給沈復表哥的兒子做了童養媳,兒子逢森便託朋友推薦去別處學做生意。

沈復與芸娘是黎明走的,因為懼怕他們離開的動靜驚擾了那些要債的人,分別的話語都不敢與孩子們多說幾句。逢森大哭,青君便狠下心來堵住他的嘴。沈復和芸娘也眼淚婆娑,卻不敢說一句話,只能對孩子們輕聲說別哭。走到岸邊,解繩開船,芸娘這才放聲大哭,肝腸寸斷。

誰能料到這世間之事,那時的他們也不知曉,芸娘這一走,便是與兒女永別了。

曾令人羨慕的愛情,不過是一場“悲劇”

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到了鄉下後,沈復與芸娘住了二十多天,身體好了一些,漸漸能起床走路了。沈復與陳芸商量著到別的地方去住,畢竟久住在這不是長久之計。

沈復與陳芸曾經借了些錢給姐夫範惠,現在正值自己的困難時期,沈復決定去將這借出去的錢要回來,然而費勁波折也沒將錢要回來。

後來沈復入衙做了筆墨文書工作,也算是有了固定收入。於是,沈復在外租了房子,將陳芸接了出來,臨別時芸孃的盟姐還贈了一個小奴僕幫忙做飯。

不料沈復將陳芸接出來不到一個月,司事裁員,沈復也在其中。陳芸強顏歡笑地慰藉沈復,也千方百計為他籌劃。次年春天,陳芸血疾再次發作。

沈復本想求家人幫忙,然而公婆的冷漠,小叔子和妯娌的落井下石,讓陳芸對親戚很失望。沈復只能找朋友幫忙,等沈復從朋友那裡借錢回家時,芸娘盟姐先前贈的小奴捲了家裡僅有的東西逃走了。陳芸深受打擊,病情也越來越重。

嘉慶八年,病重的芸娘怕繼續連累沈復,不肯就醫生終於咳血而亡,終年四十一歲。那時,沈復與芸孃的家中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沈復在友人的資助下,變賣了家中所有物品,才為芸娘下了葬。

沈復將芸娘葬在揚州,帶著靈牌回了故鄉。沈復的弟弟啟堂告訴沈復父親還在為先前的事情生氣,建議沈復先回揚州不要回來。

曾令人羨慕的愛情,不過是一場“悲劇”

於是,沈復重新到揚州,賣畫度日。次年三月,沈復才接到女兒青君的信,知道父親生了病。先前弟弟說父親還在生氣,於是沈復猶疑不決,不知要不要回去。

正猶豫時,青君又來信,此時沈復的父親已經病故。沈復立刻回蘇州,在靈前磕頭大哭。沈母責怪他為何現在才回來,沈復說如果不是青君來信,自己是不可能知道家生變故。母親意味深長的看了弟媳婦,沈復也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後來沈復的弟弟害怕沈復與自己爭奪家產,想趕沈復趕緊離開蘇州。於是,暗地裡找來了先前那些要債的人來找沈復的茬。沈復知道後便找了弟弟,表明了自己不會與他爭奪家產的決心。

失去妻子,失去父親,自己的弟弟又如此冷漠,這是何等的寒心,沈復不由嚎啕大哭,悲憤之時,甚至打算上山做了僧人,最終在女兒和知心友人的勸阻下好歹是留了下來。

後來沈復跟隨友人四處遊歷,嘉慶十一年,十月,沈復收到女兒青君的書信——逢森已於四月間亡去。

沈復的一朋友得知,沈復唯一的兒子已亡,自此斷了香火,便送給了沈復一個妾,讓他重入春夢去了。

沈復當幕僚三十年,天下間沒到過的地方只有四川、重慶、雲南,他算是領略了不少與江南不同的風。

芸娘死後沈復回憶前塵往事,寫下了這“浮生六記”記錄了兩人生活的點點滴滴。隨後丟下書稿,揚長離去,此後便杳無音訊,好像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沈復與芸孃的愛情令人羨慕又惆悵,芸娘是充滿智慧的,可是在古代封建禮制之下,沈復也保護不了芸娘,芸孃的悲劇是時代造就,也是選擇造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