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刊發文章:無接觸種地:直播“播”出別樣春耕圖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4月28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刊發記者呂夢琦採寫的文章《無接觸種地:直播“播”出別樣春耕圖》。全文如下:

眼下,晉南地區的小麥開始進入孕穗抽穗期。這是一年中最關鍵的管理期,但有些地裡的小麥根部出現了部分乾枯。

山西省平陸縣農業技術員郭紅玲收到農民發來的照片後,馬上在“直播間”裡向在線的山西省小麥研究專家張建誠求診,很快收到答覆“可能是紋枯病或者根腐病”。

為了不影響春耕生產,山西省各地農技人員利用手機直播、農科110等“在線平臺”送技術進田,幫助農民解決春耕生產問題,在手機直播間裡描繪出一幅別樣的“春耕圖”。

(小標題)廣闊農田變身“直播間” 農技專家化身“網絡主播”

一個月來,山西省農業專家姚建民變成了“網紅主播”,幾乎每天都通過微信直播向農民講授滲水地膜機械穴播技術要領和品種選擇。“受疫情影響,今年到田間地頭現場講解不方便,幾乎所有技術指導都是用手機進行的。”他說。

儘管今年的技術指導由線下轉為線上,但山西省臨猗縣農民薛鵬斌家的蘋果長勢並沒有受到影響。一個月前,縣裡的技術員在“手機直播間裡”送技術,薛鵬斌在自家的蘋果園裡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拿著電動剪刀,按照技術員的指導完成了果樹修剪。

臨猗縣是有名的蘋果產區,種植面積達到75萬畝,蘋果出口俄羅斯、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每年氣溫和墒情都不一樣,果樹修剪的技術指導特別重要。”薛鵬斌說。

如今,數字成為新農資,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受疫情影響,“無接觸種地”成了今年春耕生產的最大特色。不少農技專家、種植大戶,化身“網絡主播”,一頭連技術,一頭連生產,把農田變成了巨大的露天“直播間”。

(小標題)只要是農民需要的,幾乎都能找到相關直播

這樣的直播在抖音、快手、騰訊直播等App上隨處可見,已經佔領了農民的手機屏幕,並像種子和化肥一樣成為今年春耕最有用的生產資料。有些技術員乾脆到果園現場直播修剪果樹,提高技術指導的有效性。

不僅是修剪果樹,在這個露天“直播間”裡,直播豐富多彩,怎樣種西瓜,何時給小麥施肥……幾乎只要是農民需要的都能在網上找到相關直播。手機直播雖已不新鮮,但在這個特別的春天,卻變得前所未有的普及和不可或缺。

在快手直播間裡,山西省柳林縣的農技達人劉笑從大年初一就開始直播農業技術。這位首屆“中國傑出青年農民”稱號獲得者去年創建了“草帽大學”課堂,通過微信線上直播和線下聯動進行抗旱經驗和農機技術推廣。春耕以來,他每天都到縣裡的農資服務部、冬小麥示範田、西瓜種植基地等現場直播教學,目前直播授課已經超過300小時,10餘萬人觀看了他的視頻。

“在應對疫情保春耕方面,手機直播優勢是無法替代的,這有效防止人員聚集並避免了疫情奪走農民的勞動果實。”他說。

(小標題)手機直播重塑農業生產方式

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也主動組織農民通過手機直播學習先進種植技術。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當地科協組織19個村的96戶種植大戶加入了直播群。就連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網上推出了“戰疫情、助春耕”系列直播課,公司副總裁、水稻專家楊遠柱親自開直播講授雜交水稻知識,同時在線觀看人數最高時接近13萬人。隆平直播間還陸續邀請了多位知名專家和業內人士,圍繞種子銷售和種植技術等進行直播指導。

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4.33億,較2018年底增長3646萬,佔中國網民整體的50.7%。手機直播已不再僅僅是一種新的社交方式,而是作為一種重要生產資料開始重塑中國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

“網絡直播給各地在疫情防控中搶抓農時提供了巨大幫助,這也會培育更多農民用戶,反過來推動網絡直播用戶規模繼續快速增長。”山西大學社會學教授邢媛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