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日益式微,“美國之音”挨訓暴露美國外宣窘境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肖巖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柳玉鵬】美國老牌外宣主力軍“美國之音”(VOA)近日落得灰頭土臉,這個“冷戰利器”意識到自己的“黃金時代”已經逝去。因在4月初報道“武漢封城是成功的防疫模式”,併發布武漢慶祝封城結束的燈光秀視頻,VOA被美國白宮批為“花美國納稅人的錢,卻為中國宣傳”“沒有講好美國故事”,美國總統特朗普甚至斥責其報道“令人作嘔”。成立78年以來,美國之音曾多次大出風頭,但隨著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多元化,以及美國政府頻引爭議的所作所為,它的吸引力江河日下,陷入窘境。


作用日益式微,“美國之音”挨訓暴露美國外宣窘境


冷戰時期的“特洛伊木馬”

眾所周知,除軍事力量之外,美國在外宣上也是超級大國,且“經驗”豐富。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學者呂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搞“外宣”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雖晚於一些歐洲強權國家,但起步水平很高。1917年,美國威爾遜政府成立“公共信息委員會”,成員包括國務卿、陸軍部長、海軍部長等,直接服務於參加一戰的宣傳需要,並受到商界大力支持。為區別當時德國式宣傳,美國政府棄用“propaganda(宣傳)”一詞,而採用中性的“public information(公共信息)”一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使西方列強開始強化自己的外宣領域,美國羅斯福政府也成立了“新聞協調署”。到1942年,美模仿英國BBC,將當時11家短波電臺合併為“美國之音”(VOA),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戰略服務局”並肩作戰。據呂祥介紹,二戰之後,美國通過一系列立法,特別是《國家安全法》和《信息與教育交流法》以及諸多內部機制安排,使美國外宣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形容說,美國對外通過“白色的宣傳”“黑色的心理戰”以及更加精巧的“灰色運作”等模式,逐步加大了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在美國的外宣體制中,VOA是“白色”(即公開)宣傳的主要平臺,資金由國會全額撥付。根據現已解密的里根時期國安會文件,美國政府對VOA等外宣平臺賦予的使命是:“美國國際信息項目的根本目的是以有利於美國國家利益的方式影響國外受眾。我們的項目必須被理解為美國國家政策的戰略工具,而非美國外交的戰術工具……必須具有清晰斷言美國及西方價值之優越性的意識形態‘穿刺力’。”

最近幾年,俄羅斯媒體也在反思,為什麼蘇聯會敗給美國的外宣攻勢。俄《商業諮詢日報》2017年11月17日發表題為“敵對的聲音:蘇聯如何對抗外國媒體”的文章,回顧了蘇聯與美國在冷戰期間的宣傳戰。文章稱,蘇聯公民最早聽到的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廣播,時間是1946年3月26日。次年,VOA開始對蘇廣播,其最初目的是“向蘇聯聽眾展示美式生活和發展美蘇民間友好關係的願景”。但隨著冷戰開啟,VOA成為美國政府向蘇聯民眾宣傳的主要工具,不僅推廣美國生活方式,更宣揚“自由世界”原則。1948年8月,美國政府規定,VOA要“逐漸尋求破壞蘇聯民族團結”,為達到目的,從1949年開始分別在烏克蘭、立陶宛等地用當地語言開始廣播。鑑於此,從1948年起,蘇聯政府開始干擾宣揚外國意識形態的VOA等外國媒體,但仍無法徹底阻止蘇聯公民收聽VOA的廣播。文章認為,由於VOA等媒體的宣揚,美國在冷戰期間對蘇聯公民施加了心理影響,讓他們變得貪婪、傲慢、嫉妒、自私,也不再相信國家的發展路線。最後,蘇聯政府宣佈與外國廣播電臺的戰鬥失敗。到1988年11月底,蘇聯停止了對外國電臺的所有干擾。美國的宣傳造成蘇聯社會思想混亂,加快了蘇聯的解體,並讓美國成為單極世界霸主。

俄“紅星”電視臺曾援引美國中情局公開的檔案材料說,美國分裂蘇聯的一個項目名為“特洛伊木馬”,主要是中情局從內部動搖蘇聯社會,“運用美國之音和自由電臺廣播加強對蘇聯民眾的宣傳”,並破壞共產主義意識形態。

對內對外都不客觀的“白宮之音”

美國國會1994年通過《美國國際廣播法》,將美國新聞署、聯邦關係與媒體培訓辦公室整合,正式成立美國廣播理事會(BBG),作為美國國務院下屬機構。2018年,特朗普決定將美國廣播理事會更名為美國全球媒體總署(USAGM)。該署包括美國之音、古巴廣播辦公室、自由歐洲電臺、自由亞洲電臺、中東廣播網絡公司、薩瓦電臺等。相關材料顯示,美國全球媒體總署目前共有全職員工3763人,通過電視、廣播和互聯網向全球3.5億人播出製作的內容,其中下屬電視臺在100個國家或地區採用61種語言播出。美國政府是全球媒體總署的全額出資人。該署2020財年撥付預算為8.1億美元,2021財年的最新預算申請額為6.37億美元。

美國全球媒體總署的工作目標是“影響對美國國家安全有戰略重要性的地區”。如2017年,該署創辦“現在時間”電視臺,通過有線電視和網絡向俄羅斯、烏克蘭、中亞等國家和地區提供每天24小時的俄語新聞和紀錄片。作為美國政府控制的媒體,“現在時間”自稱“獨立的俄語新聞網”,旨在向俄語觀眾提供“真實的新聞”。

美國之音是美國全球媒體總署的支柱機構,其2020年的預算為2.52億美元,員工總數上千,每天以40多種語言向世界各地廣播,內容包括新聞時事、專題項目、英語教學、美國流行音樂等。按照《信息與教育交流法》,美國之音的節目不能在美國國內播送,僅有少數得到國會批准的情況可以豁免,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美國民眾也成為VOA的受眾。

《環球時報》記者曾接觸過一些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臺的記者。據瞭解,他們的收入和很多美國主流媒體的同行相比算“中上”,加上工作比較輕鬆,因此也曾吸引《華盛頓郵報》的前記者跳槽加盟。但也有人表示,美國之音與美國政府一樣官僚氣息濃厚,人浮於事現象嚴重,有記者一週難得寫一篇稿子,但工資照拿不誤,“時間一長,有些人也沒了心氣”。這也造成美國之音一些語種的編播力量變得薄弱,節目質量下降。

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為突出反華“宣傳效果”,美國之音中文部的採訪對象大多數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反華民運分子。這些人長期在海外居住,對中國情況不瞭解,而且為迎合美國政府宣傳口徑,傾向性十分嚴重,久而久之,就連海外華人也不願多看VOA。記者查閱VOA中文網站最近一兩年的報道,內容絕大多數是美國政客、反華分子的“言論彙總”,極少有立場客觀的獨立報道。

有當地華人朋友稱:“VOA既沒有客觀報道美國,也沒有客觀報道中國,實際上是‘白宮之音’。”即便如此,特朗普近期仍多次公開向VOA“開炮”,並試圖委任新的全球媒體總署負責人,以便對其進行大的改革。

“殺傷力”大減的“白色宣傳”

對特朗普批評美國之音,俄議員普什科夫認為,這是現代美國生活的悖論,是美國政治精英之間存在嚴重分歧的標誌。他強調說,VOA與《華盛頓郵報》的區別在於,前者由美國政府資助。普什科夫說:“這一事件證明,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媒體也正在批評政府。我們在美國看到一場長期的政治內戰局勢,這種局勢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結束。”

據俄新社4月17日報道,在“特朗普試圖讓VOA閉嘴”後,美國之音臺長阿曼達·本內特稱,儘管該電臺是由國家資助的獨立媒體,但它不僅有權自由討論問題的所有方面,也有義務這樣做。報道稱,VOA對自己目前的處境感到沮喪,清楚其“黃金時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該廣播電臺冷戰時期確實發揮過重要作用,但這已成為歷史”。VOA目前在俄羅斯民眾受歡迎的外國媒體中排名位於第三梯隊,甚至無法與英國的BBC競爭。

呂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應該說,在短波時代,VOA這樣的平臺的“殺傷力”是相當可觀的,但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後,VOA逐步失去其原有的“殺傷力”,其作用日益邊緣化,經費也在不斷縮減。2011年2月,美國廣播理事會向國會提交2012年年度預算案時提到,從當年10月1日起停止專門針對中國大陸的漢語普通話和粵語的短波、中波廣播及衛星電視節目,僅保留其中文網站,並大幅裁員。呂祥認為:“VOA曾是美國外宣‘白色’工具箱中最高效的,但在當下全球日益多元化、複雜化的輿論場中,加之美國內政愈發乏善可陳,其作用日益式微,其佯裝的客觀與中立更是陷入難以擺脫的窘境。”

值得警惕的“全球接觸中心”

在當今的美國組織框架中,外宣是由國安會統籌,由國務院、國防部、國家情報機構、全球媒體總署等機構負責實施的聯動行為。儘管美國外宣的收效有所減弱,但其打外宣戰的舉措仍值得警惕。2016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務院內設立“全球接觸中心”,以“協調、整合和同步美國政府對抗暴力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國內外宣傳”。該中心早期目標中還包括俄羅斯和伊朗。2019年5月,美國國務院宣佈停止對全球接觸中心旗下“伊朗虛假信息項目”的撥款,原因是其部分言論“超出反對外國政府宣傳或虛假信息的範圍”,“錯誤地僱了極端敵視伊朗現政府的美籍伊朗裔人權分子”,總是鼓吹顛覆伊朗政權,導致效果適得其反。在奧巴馬時期擔任全球接觸中心主任的佈雷特·布魯恩看來,特朗普對反俄宣傳不感興趣,因此該機構的資金和人員一度被削減。2019年2月,前海軍情報官員、福克斯新聞記者李·加布雷爾被聘為全球接觸中心新主任後,該中心反華色彩變濃,比如著力攻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等。

呂祥認為,全球接觸中心的成立和轉向可以視作美國外宣的新動態,它屬於廣義的公共外交手段,也屬於美國的“白色”宣傳平臺。呂祥強調,在戰術和技術層面,美國外宣的核心是所謂“認知操控”,其中包含阻隔特定信息這一手段,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政府近來打壓中俄等國媒體駐美機構的原因之一。

對處於轉型期的發展中國家,美國的宣傳攻勢還伴隨著各種資助。去年10月9日,緬甸新聞網站“今日緬甸”曾刊文,大肆渲染“中國對緬輿論威脅”。《環球時報》記者仔細研讀該文,發現報道中的新聞事實很少,存在很多誇張和歪曲的描寫。在“今日緬甸”背後,活躍著英美兩國的身影——它最初是由英國湯森路透基金會創辦於2015年緬甸大選前夕,但在現階段的重要資金來源為美國國際開發署旗下的“通過公民社會和媒體參與促進向和平民主的過渡”項目。

蘇聯解體後,美國也沒有放鬆對俄羅斯的外宣工作。俄“今日經濟”網4月14日報道稱,為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和加強反俄宣傳,美國國務院在2020-2021年預算報告中撥款3.6億美元,其中超過2.7億美元被用於支持美國之音和自由電臺。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肖巖 李司坤 柳玉鵬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