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法治扶貧”助力“精準脫貧”,市司法局有招數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肇慶市司法局聚焦低收入人群的法律需求,積極開展“法治特色扶貧”專項行動,激活貧困地區法治元素,為貧困群眾提供及時、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推動“法治扶貧”助力“精準脫貧”。


聚焦便民惠民

推動“一站式”法律服務全覆蓋


推動“法治扶貧”助力“精準脫貧”,市司法局有招數


充分發揮40個示範性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184個示範性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示範帶頭作用,整合法治宣傳、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一系列法律服務資源,推進“一站式”法律服務。全市9個縣(市、區)大部分鎮、村(社區)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已連接到縣公共服務平臺查詢系統網和“12348廣東法律服務網”,群眾可以通過設立在村(居)委會的大型電腦觸摸屏進行查詢,並可通過電話直接與駐村律師、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人進行聯繫。同時,組織276名村(社區)法律顧問駐點全市1551個自然村(社區)提供法律服務,覆蓋面達100%。依託村(社區)法律顧問,對全市111條省定貧困村和市級貧困村已經建卡立冊的5000多戶開展“法治體檢”活動,並通過建立微信法律服務群提供“點對點”法律幫助。2019年以來,我市村(社區)法律師顧問提供法律服務3.3萬件次,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共受理來電來訪1.3萬人次,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5.8萬件次。


聚焦溫暖民心

推動法律援助助力“精準脫貧”


推動“法治扶貧”助力“精準脫貧”,市司法局有招數


完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加強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村聯絡點建設。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對符合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低收入困難家庭、申請人因民事訴訟獲得人民法院司法救助等18項情形的公民,申請法律援助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免交相關證明材料。開闢農民申請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幫助其申請減、免、緩收訴訟費,實現對有法律援助需求的貧困農民援助率100%。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法律援助專項活動,對貧困村困難群眾、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工傷待遇案件,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指派“三優先”制度,對情況特殊人員採取“先援助,後審批”。2019年以來,我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426件,接待農民工來訪來電法律諮詢1000多人次


聚焦化解民憂

推動人民調解助力“精準脫貧”


推動“法治扶貧”助力“精準脫貧”,市司法局有招數


組織司法所和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利用清明等節假日,採取專項排查與集中排查相結合的方式,聚焦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的貧困地區,加大對涉及貧困群眾切身利益的土地流轉、拆遷安置、金融、醫患關係等重大領域的各類不穩定因素的排查排查力度,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防止民轉刑案件發生。對排查出涉及貧困群眾重大利益的一般矛盾糾紛和苗頭隱患逐一建檔登記,及時就地化解;對涉及貧困群眾重大利益的疑難複雜矛盾糾紛,落實包案人員和包案責任,明確時限化解;對於積壓多年、長期未得到有效解決的涉及貧困群眾重大利益矛盾糾紛,及時向鄉鎮黨委政府報告,整合各方力量,協調有關部門集中攻堅化解,切實維護貧困群眾的正當合法權益。2019年以來,全市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各類糾紛15803件,調解成功

15566件,調解成功率為98.5%


聚焦解答民惑

推動法治宣傳助力“精準脫貧”


推動“法治扶貧”助力“精準脫貧”,市司法局有招數


堅持“扶志”和“扶智”相結合,所有鎮均完成省級法治創建,全市105個鎮街及99.6%村(社區)完成省級法治創建。組織編制扶貧法律解答等宣傳資料,解答便民惠民法規和政策疑惑,推動貧困村普法工作的精準化和實效性提升。充分發揮各級普法宣講團、法援律師、普法志願者的作用,利用春節等熱點節日,深入貧困地區開展“普法進鄉村,法治惠村民”“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等主題法律宣傳活動,提高村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維權觀念。將“憲法在我心中”法治宣傳進校園活動向家庭向鄉村延伸,組織普法講師團、村(社區)法律顧問到掛點村(社區)所在的鄉村學校開展憲法法律宣傳活動。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活動等中心工作,推動市普法講師團和普法成員單位開展“掃黑除惡”送法下鄉活動,防止群眾因法治意識淡薄、思想認識錯誤而踏上“返貧”道路。2019年以來共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活動3538場,共36.1萬人(次)參與,發放宣傳資料49.5萬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