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告訴我們: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狗13》上映,惹了無數人為此落淚。因為那個“狗”字,點進了這部電影的簡介,同時,也點進了那段疼痛青春回憶的鏈接。偶爾看到朋友圈的觀後感,特別想寫點什麼。

《狗十三》告訴我們: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狗13》的故事特別像成年人馴化動物的過程。

以我過去養過三條哈士奇的經驗來講,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我的狗子聽話,甚至可以做出一些類人的行為。它會和我吵架;會用爪子自己開門;會識別曾經不懷好意的生意夥伴;會陪伴我出入礦區、煤場;會在深夜裡偌大的院子裡帶給我安全感;會在我快要回老家的前兩天就坐在大門口等著我,望著我,盼著我;也會在我從車門下來的剎那,趴在車門上用爪子不停地拍打車門,抓撓車門……

我一度一直把它們當做孩子來養。吃最好的狗糧,喝牛奶,冬天吃羊肉夏天吃豬骨頭,注射進口疫苗,辦理北京狗證,生病了拉回北京在大的狗醫院搶救,一個胰腺炎花了上萬。以至於舅舅公司的員工小王叔叔都說,投胎得去做我的狗。

我覺得它們在樓房裡生活憋屈,就把它們放到舅舅公司。那裡有十幾畝的院子可以供它們奔跑,還有其他狗子陪它們玩耍。我自認為我已經給了他們最好,可到頭來卻發現它們原來想要的僅僅是我的陪伴而已。

《狗十三》告訴我們: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因為事業變動,我回了北京,它們卻被留在了老家。每次回去看它們的時候,可以感受得到它們的那種快樂,所以當我離開的時候也只能悄悄溜走。不然它們會追車跑,會跟著,會用懇切的眼神和不停奔跑的四肢追著車裡面的你,熱切而篤定。我以為我給了它們最好的物質條件,它們應該會很幸福。可當它們追著我跑,膩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發現,我之前所有的付出僅僅是為了我自己。

為了不讓自己愧疚,為了彌補自身養育的缺位,為了滿足自己從小可以養狗的願望,為了滿足自己的歡喜。這種滿足,一直到兩條狗都丟了以後,戛然而止。每個月給狗子打生活費,滿足狗子們的日子,在我多次尋狗未果,嚎啕大哭裡畫上了休止符。也在我生完老大,沉浸在將來寶寶與狗子共同玩耍的幻想裡,結束了。

而我又怕過度傷心影響母乳,除了大哭兩次,能做的就是每年去廟裡點兩盞燈,求菩薩保佑它們平安快樂。我知道這只是安慰,而且安慰的是我自己。沒有什麼能替代它們在你眼前成長的過程,哪怕是親眼看著它們衰老,甚至消亡。

《狗十三》告訴我們: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大概成長就是時刻反省,不斷肯定自己又否定自己的過程。

《狗13》主人公的父親,是多麼像我們的家長。一直以為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因為他們總是張嘴就說:“還不都是為了你!”但隨著我們漸漸長大,才發現那種自私,那種小心思像刺一樣紮在身上,每拔出來一次都會流血流淚。

我並不知道別人的家庭什麼樣,但就我成長的家庭,以及我曾經的經歷,我能做到的是:可以理解但卻無法原諒。儘管知道,不原諒,懲罰的終究還是自己,但就是很難做到。所以某個時刻一下就理解了“遠離祖業方為妙”的深意。

棒打出孝子,這是我姥爺一直信奉的育兒觀念。只要孩子懂事,孝順,成功,大概這就是愛。因此,他對自己的三個孩子格外嚴格。哪怕姥姥是個有愛慈祥的老太太,但是那種在嚴厲的氛圍裡,那點愛也顯得唯唯諾諾。嚴格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們多少在處理感情方面都有問題,愛這種能力是需要習得的。如果沒有人教你愛該怎麼表達,即便心中有愛,表現出來的形式別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狗十三》告訴我們: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我無意探討上上一輩的育兒行為模式,那是個更為複雜的事情。儘管我知道我的母親,她成為今天這樣子,也是受她原生家庭的影響。在那樣的環境下,她學到的就是:不聽話就打。這種不聽話的“話”,並不是道理,而是她的話。她認為她就是對的,她沒有耐心說服你,和你溝通,給你講道理。

這種性格缺陷也導致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她只要和我爸在一起,一說話就想吼我爸。(這點很像我奶奶,動不動就罵我爺爺。)大概姥爺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吼姥姥吧!而我,討厭極了這種聒噪。但這還是其次,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她為你做點事,就會叨叨個沒完。尤其小的時候,不斷提醒你她給了你一切,那種無法言說的壓抑就像一座山一樣壓在我的心上,令我無法喘息。甚至於我有時會想,既然你這麼不心甘情願,當初為什麼決定生下我們呢?

《狗十三》告訴我們: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前段時間有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寫的詩火了,說他在天上挑媽媽。而我腦中一閃而過的卻是,天吶,此生為父母,一定不能讓我兩個孩子覺得在天上挑的時候瞎了眼。

於是,當我意識到原生家庭的諸多問題之後,第一反應就是不能讓這種無意識的傷害,披著愛的外衣在家族中繁衍下去,從而成為一種壞的基因印在後代的身心裡。

因為我的母親小時候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多吼叫,我不可避免也有這種習慣。孩子出生後,她特意來幫我照顧孩子。我很感激,所以我也在努力控制自己,要同她好好交流。可令人喪氣的是,當她負能量太多時,這種溝通就失效了。

《狗十三》告訴我們: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我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對我、對她、對孩子來說,都不會有好的結果。於是,我和先生決定自己來帶孩子。這樣的生活雖然忙,但是很平靜。我們為家庭所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的,馬先生願意為家庭操勞,付出的同時他也很高興。我不能全身心投身職場,但我很樂意自己帶孩子。

我做這一切並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我自己,我不想錯過孩子成長關鍵的這幾年,以後留給自己終身的遺憾。畢竟事業,工作都可以重新來過,可孩子的成長卻不可逆轉。我願意花時間和孩子們溝通,瞭解他們,陪伴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而不是被忽視。我不能再像養狗狗一樣,自以為對他們好就可以,而不去關注他們真正想要什麼。

我也很慶幸,我的孩子可以和我們好好溝通,會心疼我們,會表達愛。我們家裡沒有吼叫,有的是安寧與平和,有的是孩子肆意開心的笑聲。我尊重我的孩子,我想要的是雙方的溝通而不是單方面的聽話;我要的是對事不對人,要的是講道理;要的是他能夠構建自己的判斷方式,而不是“什麼都聽我話”的孩子。

我不要馴化他們,我希望他現在保有孩子的天真,長大後給他選擇的權利,但同時也要學會承擔。我更不想以愛之名綁架他,告訴他這是為他好。我只想知道他內心是否快樂,這種快樂這種歡喜能否讓他有滿足感、成就感,而不是快樂結束後的虛妄。

《狗十三》告訴我們: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曾經的影子。我們被馴化過,之後懷疑過,否定過,讓情感與理智裹挾著年輕的自己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確安放自⼰的情感,特別是在家人曾經建立過的世界坍塌之後,無不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努力重新整理自己的身心。

而我不想讓我的孩子經歷這樣分裂的生活,那樣的生活真的特別操蛋。我想把埋在他童年裡的雷一枚一枚地挖出來,我希望他能夠永遠守護住心中那個溫柔、天真的小孩。當然,我也希望他無懼未來的種種艱難,我會陪著他,一步一步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