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闖關東,西口在山西什麼地方?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手拉著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頭。這一走要去多少個時候,盼你也要白了頭。”這首歌名叫《走西口》,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哼唱幾句,即使不會唱,至少也知道這首大名鼎鼎的民歌。

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這是我國近幾百年來幾次具有重大歷史影響的人口遷徙活動。闖關東是指山海關內的人來到東北生存發展,下南洋是指廣東人、福建人(以二省人為主)遷徙到東南亞或是南亞地生存發展,走西口則是中原地區的人通過西口進入蒙古高原地區生存發展。

走西口、闖關東,西口在山西什麼地方?

說了半天,走西口的“西口”在哪兒?“口”主要指的是分隔中原(含晉、陝、冀各省)與蒙古高原的長城關口。廣義上的西口有好幾處,比如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北的獨石口,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的府谷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的殺虎口。狹義上的西口,主要是指殺虎口。

朔州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夾在大同市與忻州市之間,右玉縣位於朔州西北與內蒙古交界處。出了殺虎口,就是廣闊的內蒙古、蒙古地區。內蒙古和山西之間崇山峻嶺,在古代交通不便,兩地之交的聯繫主要就是通過一些隘口。殺虎口界於蒙、晉之間,是呼和浩特和大同、太原之間聯絡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非同尋常。

走西口、闖關東,西口在山西什麼地方?

殺虎口這個地名和殺老虎有關係嗎?其實沒多大關係。在古代,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王朝或漁獵王朝戰爭不斷,矛盾重重。中原王朝自稱“正統”,對北方各部稱為“胡”。所以,殺虎口本來名為殺胡口,明朝就是這麼個叫法,明朝受北元(為行文方便,蒙古各部統稱為北元)的侵擾,怨氣很大。

咱們看明朝的史籍,裡面有很多殺胡堡、破胡堡、威胡堡、阻胡堡的地名。不過,取代明朝的清朝是來自東北的“胡”,對“胡”字比較忌諱。到了康熙年間,殺虎口逐漸變成了殺虎口。

走西口、闖關東,西口在山西什麼地方?

朱元璋雖然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但元朝殘部退守蒙古高原,對明朝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威脅。終明朝一代,北元始終是困擾明朝戰略安全的重大問題。為了防禦北元,明朝建立了著名的九邊防禦體系,在長城一線佈下重兵。

在九鎮之中,大同鎮的地位比較特殊,因為大同鎮處在九鎮的中間位置,西有甘肅、寧夏、榆林、山西鎮等鎮,東有宣府鎮、薊州等鎮。同時,大同距離京師非常近,又是山西省會太原的北面門戶。對明朝來說,守住大同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在此種戰略背景下,守住殺虎口又是守住大同的關鍵一棋。

殺虎口西邊有大堡山,東邊有塘子山,蒼頭河在兩山之間流淌,形成了一片開闊的河谷。如果北元兵攻下殺虎口,明朝在山西一帶的長城防禦體系就將出現一個巨大的豁口,北元兵可順著蒼頭河谷地南下,東可攻大同,南可攻朔州、太原。

走西口、闖關東,西口在山西什麼地方?

世宗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修建一處軍事要塞,在大同右衛西北四十里,當時稱為殺胡堡。明朝選擇這裡建堡也是別無選擇的,原因上面都談過了,再補充一點。殺胡堡在當時被稱為“此堡直通北元核心統治區域,有河川之利,北元沿此河(蒼頭河谷地)南犯,中原多事。”

明朝在這個險隘之處修建殺胡堡,有效阻止了北元兵的南下。明穆宗隆慶之後,明朝與北元的關係緩和,開啟互市。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明朝在殺胡堡設市場,方便雙方進行商品貿易,為雙方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走西口、闖關東,西口在山西什麼地方?

明末清初,社會生產力遭到了巨大破壞,土地荒蕪現象嚴重。即使如此,清朝為了自身統治,禁止長城以南的中原人翻越長城北上,進入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的蒙古地區生存發展。但為了生計,山西、陝西、河北等省附近的百姓還是冒險進入蒙古地區。比如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這些地方位於河套平原附近,土地肥沃,宜耕宜牧。從哪進入呢?最方便的通道自然就是殺虎口了。

當然,中原人進入蒙古地區並不是只走殺虎口這一條道,內蒙古南線的長城各關口其實都可以。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殺虎口作為“西口”的名氣較大。另外,長城以北的內蒙古地區也稱為口外,所以“走西口”有時也稱為走口外,“到口處走一趟”。清朝末年,清朝對長城內外的控制力大為下降,在清末到民初這些年,走西口的現象非常普遍。

更多山西曆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