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已經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第一

4月21日上午,在第二十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北京市知識產權辦公會議與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舉辦北京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新聞發佈會。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新勝代表北京市知識產權辦公會議發佈了2019年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狀況。隨後,市知識產權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版權局、北京海關、市文化執法總隊、市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分別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瞭解,在2019年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北京市“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指標名列全國第一。在創造方面,根據《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2019》顯示,北京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已經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第一。2019年,全市專利申請量22.61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2.99萬件,發明專利佔比全國最優;專利授權量13.1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31萬件。PCT申請受理量0.72萬件。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2件,居全國首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0倍。此外,全市商標申請量54.66萬件,商標註冊量47.46萬件,有效商標註冊量達192.2萬件。全市著作權登記量100.31萬件,繼續保持全國首位。農業植物新品種申請量為726件,植物新品種授權量為266件。共有平谷大桃、大興西瓜等地理標誌產品13件,核准使用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的企業總數53家。

在保護方面,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司法保護效能進一步發揮。市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侵權案件310件,其中電商專利侵權案件202件。市市場監管系統就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案件共立案2072件,結案2065件,罰沒款1.3億元。市文化執法總隊巡查網站3000餘家次,刪除侵權盜版鏈接1.4萬條,收繳侵權盜版製品2.20萬件,銷燬各類侵權盜版圖書150餘萬冊。北京海關共立知識產權案件72起,查獲侵權商品2211批次17.6萬件,案值386萬餘元。全市各級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80165件,審結案件79769件。其中,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案件22580件,審結案件23682件。北京互聯網法院受理知識產權類案件32046件,審結知識產權類案件30832件。市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206件,批准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38件。

2019年本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特點:

一是加強政策佈局,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體系。市知識產權局聯動市人大、市司法局以及辦公會議相關成員單位開展北京市知識產權綜合立法研究。市版權局出臺《關於加強版權保護的意見》,提高版權執法工作水平和效能。北京海關制定《北京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辦法》,加強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市高院發佈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審理指南,統一商標授權確權案件司法審查標準。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探索以實現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為指引,以補償為主、懲罰為輔的侵權損害司法認定機制。

二是加強統籌規劃,凝聚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合力。市知識產權辦公會議辦公室主動回應政府機構改革新變化和首都高質量發展新需求,修訂《北京市知識產權辦公會議制度》,並召開3次工作會,議定落實22件全市重要知識產權事項。強化執法聯動,完成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新中國成立70週年等重大活動知識產權保護的服務保障工作。市知識產權局建立“京冀(張家口)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工作站”,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市市場監管局制訂《關於建設京津冀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快速維權機制的工作方案》,加強三地知識產權違法案件的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

三是嚴厲打擊侵權違法行為,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市版權局部署“劍網2019”專項行動,開展圖片行業版權規範整頓工作。市廣播電視局在全國首創採用備案制管理方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將無證視聽網站納入管理範圍。市市場監管局開展2019年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對侵權假冒商品的生產、流通、銷售形成全鏈條打擊。高質量完成中國(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實現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北京代辦處集中辦公,打造知識產權專業服務大廳。2019年,審核通過975家企事業單位專利預審備案,受理專利申請預審案件416件,預審合格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快速審查通道的專利申請144件。完善訴調對接機制,探索多元調解新機制。行業性、專業性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實現十大“高精尖”產業全覆蓋,並探索開展行業專業人民調解組織編入法院立案庭速裁團隊開展調解工作。2019年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共接收案件6961件,調成率為65.6%。市版權局在網絡圖片分發應用領域推廣首都產業聯盟360維權機制,2019年受理各類著作權民事及行政調解案件460起。

四是拓展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深化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北京市政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開展新一輪合作。高標準推動建設北京(中關村)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大廳並啟動運行,提供專業化國際化服務。市知識產權局完成國內地方知識產權局第一個海外知識產權訴訟信息庫,市商務局積極指導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海外維權,中關村管委會努力推動國際知識產權仲裁機構落戶中關村,已達成初步意向。利用“4·26”知識產權宣傳週,以“嚴格知識產權保護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主題,開展各類宣傳活動70餘項,覆蓋人數超過200萬人。

對於2020年的北京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主要有五項重點。一是充分發揮知識產權辦公會議統籌協調作用,進一步形成知識產權保護新的合力。二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制定北京市實施意見和分工方案,加強部門聯動、市區聯動,做好京交會、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知識產權保障工作。三是發佈《“三城一區”知識產權行動方案》,推動“三城一區”建立協調、協作的知識產權保護一體化機制;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積極促進三地知識產權協同發展。四是構建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服務體系,開展知識產權保險試點工作,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工作。五是加大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力度,創新知識產權文化傳播方式,加強知識產權國際交流合作。(中國日報社北京記者站 杜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