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也一定要身教

那天,在地鐵上,聽見一對母子的對話:

媽媽一邊整理書包,一邊叮囑兒子“媽媽在你的書包裡放了牛奶,一會記得喝!”

兒子嗯了一聲,低下頭。

好一會兒,才抬起頭說“我可以不去讀書嗎?”

媽媽摸著兒子的頭說“傻孩子,你不讀書,幹什麼呀!”

“但是媽媽你也不讀書啊,而且你每天都可以玩手機,為什麼我不行?”兒子問。

媽媽愣了一下,竟無言以對......

言傳也一定要身教

很扎心,也很現實。

很多人,在成為父母以後,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優秀,與此同時,卻停止了栽培自己。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中國大多家庭陷在一個死循環裡,父母往往都對孩子報以厚望,早早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給孩子最好的資源和希望。

不少父母,將所有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而放棄自己的追求。

那當孩子不想努力時,你又該用怎樣的立場去說服他呢?

孩子,也希望父母變得優秀

在一期《少年說》節目上,一個女孩站在臺上哭著對媽媽說:

我希望媽媽不僅僅是我媽媽,希望她做自己。

我希望媽媽不要把重心都放在我身上,而是勇敢地做自己。

那一瞬間,臺下的媽媽淚流滿面。

這個女孩的媽媽幾年前就考取了瑜伽證書,但是為了她,放棄自己的愛好,全部心思用來培養女兒。

女兒心疼媽媽,她說現在自己上高中了,希望媽媽不要那麼辛苦,是時候重拾自己的夢想!

言傳也一定要身教

看吧!孩子也希望父母能為自己而活,因為那樣才能和孩子站在同一頻道成長。

要知道,孩子也是很現實的。當孩子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用不同的眼界來看待父母。

當孩子在慢慢長大的時候,或許父母還是原來的樣子。

那些永遠只圍著孩子轉的人,他們一定想不到,當父母和孩子差距越來越大之後,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遠。

成長,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父母成長的必經之路。

為人父母,最好的親子關係不是父母的自我犧牲,也不是讓孩子獨自奔跑,而是共同成長。

父母堅持成長,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董卿曾經談到過她初為人母的那一段時間,那時的她很沮喪,時間全部被孩子佔據,人也變得瑣碎平庸。

用她自己的話說,那是一段很艱難的日子。

生活因為充斥著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日子變得平淡無奇。

很長一段時間,她陷入了迷茫的狀態。

後來,她的朋友告訴她: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你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句話如雷貫耳,一下子點醒了她。

她不希望自己的世界裡只有孩子,她更希望,自己在孩子的世界裡,是一個優秀的媽媽。

她說:“我應該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的時候,對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可以從你身上學到的品質,是我不想放棄自己成長的可能,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言傳也一定要身教

於是,她開始重新出發,籌備“朗讀者”,作為主持兼製片人。

從“朗讀者”到“中國詩詞大會”,每一場她都是那麼驚豔。

也因為她的優秀,讓她在母親的角色上更加優秀,贏得了孩子更多的尊重。

父母的責任,不僅僅是給予孩子溫柔和愛,更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引導孩子前進,共同成長。

如果父母有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事業,興趣愛好,孩子便會耳濡目染,傳承父母身上的好品質,成為一個努力追求上進的人。

孩子在長大,父母也在不停地成長,這才是最高層次的教育。

你什麼條件,就怎麼要求孩子

有一句話這樣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的行動永遠比預言更有說服力。

家庭環境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巨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為人父母,需要明白 我們的角色,不是讓孩子該做什麼,而是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1. 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黃磊的微博,曾經曬過女兒多多看書的照片,她安靜看書的樣子,真的很美。

而這一切都因為父親黃磊的言傳身教。

言傳也一定要身教

從《西遊記》到武俠小說,從卡爾維諾到東野圭吾,黃磊都百看不厭。

別人在看朋友圈時,他就在看書,甚至連上廁所都在看。

所以,女兒多多也對書愛不釋手。

如果想讓孩子多讀書,作為父母就一定要多看書,用自己的榜樣力量來感化孩子。

2.持續不斷地學習,給孩子榜樣

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面,有一位名叫拉妮的老師,她是五個孩子的母親。

每天一早,她就要乘坐公交車,趕往學校為孩子們授課,回到家還要照顧孩子,可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的機會。

她通過自己的學習,取得文學教師的資格。

每一天,她都會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在公交車上,或者是在廚房,她都不放棄學習的機會。

言傳也一定要身教

對她而言,學習不是競爭和攀比的工具。而是為了提高她自己的水平,是為了自己的成長,也是為了更好的教學。

作為一個母親,很佩服她的精神,能在如此忙碌的環境下,依然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

為人父母,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但是如果一個不愛學習的父母,他只能永遠停留在原地,並不能成長。

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力量,才能與孩子站在同一條路上相互扶持,共同進退。

父母需要終身學習,把你看朋友圈,刷微博的時間用來學習,真的會獲益終生。

3. 做孩子的“戰友”,給他正面的鼓勵

曾經看過一段話:比起監護人和導師,孩子更喜歡與他們肩並肩的戰友。

前不久,在公園裡看見一個小女孩學騎自行車。

她的媽媽叫她快一點上車,她不敢,她說:“媽媽,我害怕。”

媽媽只是在一旁催促著說:“怕什麼,不是有我嗎?”

可孩子依然不願意上車。

言傳也一定要身教

後來,孩子的爸爸來了,見此情形,立即走到女兒身邊問她:“是不是有點害怕?”

孩子委屈地點頭。

爸爸先是拍了拍她的肩,再蹲下身來看著女兒的眼睛,說:“別怕,你看爸爸會扶著你的,即使摔倒了,爸爸也會幫你擋住的。”

接下來,這位爸爸一直抓著孩子的手,耐心地教她。孩子便真的不再害怕。

當孩子害怕時,我們的一個鼓勵真的很重要。

當你和孩子站在同一條線上,他便不畏懼艱險,一路前行。

言傳也一定要身教

失意的時候給孩子鼓勵,困難的時候給孩子動力,孩子優秀的時候給他表揚。

世界很大,與孩子肩並肩,才能讓他一路前行。

作家阿瑟. 克拉夫說:“我永遠沒長大,我永遠沒有停止成長。”

為人父母,只有自己不停進步,才能要求孩子成為你希望的人。

願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你我能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