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蓮花清瘟,這些中藥成“世界網紅”,出口大幅增長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李永華|湖南報道

“呀!今年賣中藥的發大財了!”這是外界不少人的羨慕之詞。

“生意太差了,今年中藥不好做。”中藥材經營者抱怨活不下去。

“國家對中藥這麼重視,機會來了。”不少投資者發出類似的看法。

“我們還在等政策落地,真正幫助中藥材發展。”中藥材經營者說。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關於中藥多樣說法同一時刻出現,到底誰對誰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中醫藥被證明具有明顯療效,由此一戰成名,成為世界網紅。

生產蓮花清瘟的以嶺藥業(002603.SZ)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一季度實現淨利潤4.33億-4.61億元,同比增長50%-60%。公司稱,業績預增主要源於公司主導產品蓮花清瘟產品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政策層面,近兩個月,四川、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深圳等多地密集出臺支持中醫藥的文件,力挺中醫藥。

中藥材真的全面火爆起來了嗎?《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實地調查中藥材市場,走近中藥材種植戶、藥店,採訪中醫藥採購商,更多的聲音和數據表明,這個古老而龐大的產業實際上還在寒冬中煎熬,等待經濟的全面回暖,不過,一些變化正在發生。

不只是蓮花清瘟,這些中藥成“世界網紅”,出口大幅增長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呂江濤 攝

防疫中藥2月底就賣光了

“2月底,中藥預防方里面提到的藥材就賣斷貨了,但別的藥材並不好賣。”湖南邵東市廉橋鎮黨委書記申戰雲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廉橋中藥材市場3月15日正式開門營業以後的20來天裡,生意遠不如往年興旺。

據官方資料,廉橋中藥材市場現有中藥材經營門店1488間,經營戶1200餘家,經營2000多種中藥材,成交量在全國中藥材專業市場中排名第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廉橋中藥材市場隨之關閉,市場門庭冷落車馬稀。但是,防疫藥材銷售一空。

2月10日,湖南省中醫藥專家開出的兩個防疫中藥預防處方,由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正式公佈推廣,下發至各市州衛生健康委員會,供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中小學預防使用。其中,一號方所列藥材為黃芪、白朮、連翹、山銀花、藿香、石菖蒲、防風、甘草;二號方包括黃芪、山銀花、陳皮、大棗、甘草。

申戰雲說,廉橋藥材品種多,預防方中的藥材都能配齊,量也不算少。比如,預防方中的金銀花(含山銀花)的年交易量佔全國50%份額。

廉橋中藥材經營戶楊女士說,“省裡的方子剛出來,我們就接了很多訂單電話,也有不少人到門店來買,像山銀花、甘草這些平時很普通的藥材很快就賣光了。”

不過,存貨售罄之後,楊女士著急補貨卻只能乾瞪眼,因為物流不通,外地的貨進不來。

湖南省松齡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必正說,防疫藥材確實賣得好,也漲價,但不是每一味藥材都猛漲,比如黃芪只上漲了20%,“產量大,供應充足。”曾必正表示。

在長沙,《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益豐藥房、特格爾、老百姓藥房等連鎖藥店瞭解到,藥店按照預防方配好的中藥包2月份和3月份都非常好賣,一放上貨架就被搶購。

這樣的形勢持續時間不到兩個月。曾必正說,預防方是預防作用,但人們喝幾服藥就夠了,總不能天天喝。更重要的是,隨著國內疫情得以控制,一般人不再喝預防方中藥。

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正式推廣的一號方標明:可連服3-5天。

不只是蓮花清瘟,這些中藥成“世界網紅”,出口大幅增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多種藥材銷售斷崖式下跌

預防方所列的少數中藥材品種短時間銷售火熱難掩整個廉橋市場的冷清。申戰雲用“斷崖式下滑”來形容交易的慘淡。在廉橋,除了金銀花(含山銀花)之外,更多的中藥材主導產品滯銷。

申戰雲介紹,廉橋玉竹、玄參、射干佔全國80%的份額,杜仲、厚朴佔全國70%的份額,白朮、金銀花(含山銀花)、百合佔全國50%份額,當前銷售困難。

中藥材商鋪經營戶曾亮說,雖然市場從3月15日就對外開放了,可來的人太少,賣不動,“今年別提生意了,能維持下來就謝天謝地了。”

曾必正說,線下實體銷售藥材下滑近50%。在他看來,需求的大幅減少是導致中藥材銷售減少的根本原因。“疫情下,一般人都不敢去醫院,一些小病、慢性病能拖過去就拖過去,不會去醫院。”

長沙湘雅醫院三醫院一位醫生說,“參加工作10多年來,第一次休息這麼久,醫院裡醫生比病人還多,去上班幹嘛?”

新冠肺炎肆虐帶來的衝擊下,並非沒有亮點。中國醫藥物資協會政策所研究員黃修祥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稱,疫情讓人們非常重視提高免疫力,藥食同源的一些藥材,比如薏苡仁、山藥、黨參、茯苓等銷售保持增長。

不過,在廉橋多家經營貴細藥材的店鋪裡,《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瞭解到,被視為提高免疫力的不少“明星”藥材如人參、蟲草、西洋參、阿膠等貴細藥材生意冷清。黃修祥認為,經濟下行期間,消費購買力下降,貴細藥材接下來走勢可能還會下滑。

東阿阿膠4月15日發佈的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報告期內國內部分經銷商復工復產延期,且藥店等銷售場所普遍顧客流量嚴重低迷,導致公司線下業務受到較大影響,一季度淨利潤預計虧損6684 萬元-9436 萬元,同比下降117%-124%。

不止東阿阿膠,其他主營中成藥的上市公司如紅日藥業(300026)、紫鑫藥業(002118)、吉藥控股(300108)、華潤三九(000999)等均預計今年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

中藥出口迎來機遇

3月23日,國家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症狀,能夠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能夠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能夠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中醫藥也隨之出海,受到追捧。中新社報道稱,近日,美國、意大利、荷蘭、英國、匈牙利等多國中醫藥診所問診人數大增,尤其是中醫藥飲片及配方顆粒銷售量猛增2到3倍。

多家中藥上市公司紛紛對外發布中藥出口海外的消息。振東製藥(300158)稱,向蒙古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中國臺灣地區出口了近千萬元的中藥材和飲片。華潤三九稱,公司已在研究中藥配方顆粒等品種拓展海外市場的機會。香雪製藥(300147)表示,受疫情影響,目前美國等海外多地對板藍根顆粒的需求量飆升,部分藥店出現缺貨,直接空運補貨,客戶願意承擔空運成本。

安徽合肥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2月,全省出口中藥材3357噸,貨值1.2億元,其中,對歐洲出口中藥材266.5萬元,增長48.6%,對西班牙、俄羅斯、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等國出口較2019年實現了零的突破。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顯示,2020年3月中國中藥材及中式成藥出口量為1.4萬噸,同比增長29.9%。

疫情推動中藥材出口取得新進展,但並不意味著中藥材全面打開國際市場。

實際上,我國中藥材在全球市場上的存在感並不強。從金額來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中藥出口額為39.09億美元。

有媒體報道,當前我國僅有10種中藥通過了美國FDA的IND申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中,只有3種中藥製劑獲准進入到最後的Ⅲ期臨床試驗階段。

對廉橋這樣的中藥材流通市場和中藥材種植基地來說,海外市場顯得遙遠而陌生。申戰雲介紹,廉橋的藥材玉竹在全國市場佔比達80%,在東南亞國家銷售量很大,但主要用途不是作為藥材,而是用來煲湯。

松齡堂在當地是規模較大的中藥飲片企業,年銷售額超4億元,但是,曾必正坦言,公司中藥材海外銷售還很少,未來會考慮走出去。

黃修祥判斷,疫情過後,中藥出口量同比還會有所增長,但增速會放緩,因為中藥並非抗疫的主要藥物,而且中藥飲片的質量有待提高。

消除質疑和顧慮需要保證中藥品質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醫藥療效及安全性受到質疑,黃修祥提到的中藥飲片質量,是制約中藥規範化發展的難題。

湖南省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寧鶴麗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事中醫20年來,確實感受到越來越多人接受中醫,但是要發展壯大中醫,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中醫專業人才少,國民認知度不夠等,中藥質量可以說是核心,中醫中藥不分家,如果中藥質量差,治療效果就不好,在這方面,需要嚴格監管,做好道地藥材。

在中醫藥界,道地藥材是優質純正藥材的專用名詞,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宏豐、炮製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藥材。

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藥品管理法》稱,國家保護野生藥材資源和中藥品種,鼓勵培育道地中藥材。

種植是源頭,不少中藥企業都在這一環節開始管控。如振東製藥(300158)對外稱,公司在全國建立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總面積超過8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種植企業。4月18日,振東製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種植有蓮花清瘟所需的連翹、金銀花、板藍根、甘草等藥材,長期和以嶺藥業有業務往來,近期訂單和業務量增加明顯。

申戰雲感慨,中藥源自中國,但在國際上,日本、韓國的中藥更受歡迎,廉橋鎮曾組織當地種植戶和中醫藥企業代表前往日本學習,“人家種藥材,說種5年就一定種5年,確保藥材的有效成分達標。”他認為,應該學習日本的做法,而且要從種子抓起,廉橋近幾年重點建設中藥材種子培育基地和科研中心。

邵東市市長周玉凡介紹,邵東不斷加快規模化、標準化和帶動力強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不斷擴大中藥材種植基地規模,全縣中藥材種植主體主要由20餘家公司、70餘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構成,各合作社種植規模大都在300至1000畝,2020年,邵東的目標是建好15萬畝集中連片道地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

流通環節的管控也是確保道地藥材的關鍵,新版《藥品管理法》對此做出不少嚴格規定,提高了進入門檻,這對曾亮和楊女士等傳統中藥材商鋪經營者是不小的挑戰。

比如,新版《藥品管理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應當從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或者具有藥品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藥品;但是,購進未實施審批管理的中藥材除外。第四十八條規定:發運中藥材應當有包裝。在每件包裝上,應當註明品名、產地、日期、供貨單位,並附有質量合格的標誌。

廉橋中藥材市場上的絕大部分中藥材經營者難以達到這些標準。曾亮解釋,按照關於中藥材的新規定,在廉橋這樣的中藥材市場,流通的很多中藥材實際上屬於農產品,而非中藥材。今後,只有在擁有藥品生產、經營資質的中藥企業炮製加工之後的藥材才能算作中藥材,“以前,我們可以直接賣給藥店,現在藥店直接進貨,被查到了就算非法來源。”曾亮說。

儘管如此,曾亮還是說新版《藥品管理法》嚴格管控中藥材質量是好事,“中藥在這次疫情中得到更多認可,今後,真正做到道地藥材,才能更好治病,才能讓更多人相信。”

責編 | 李慧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