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選擇,被安排,被左右的孩子,未來將會是怎樣?

#我的育兒日記#

人生是由無數次的選擇構成,可惜父母總把這個本屬於孩子本能的行為給強取豪奪了。

在很多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還是聽話、學習成績好,甚至嫁得好!所以總以自己認為“有前途,有用的”去替孩子選擇和安排了。篤定:那樣選擇有出息!

那些被選擇,被安排,被左右的孩子,未來將會是怎樣?


可是,父母這樣擺佈,孩子會有怎樣的將來?

01

我同學周敏小學就輟學了,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沒有好好上學。她下決心一定要讓女兒考上大學。可是生完女兒她就外出打工,女兒一直跟年邁奶奶相依為命,生活

練就她做得一手好菜!高中時女兒成績不好,但也很樂觀,跟同學相處也融洽。

周敏卻認為女兒做那些都是沒用的東西。讓她老實點看教科書,好好學習才能走出農門。但不管怎麼努力,她女兒學習起色並不大。於是周敏放棄在外務工,陪讀女兒,不允許跟同學來往。

然而女兒最終高考成績還是一般,又想自己開餐飲,周敏又讓她去幼兒園做生活老師。

那些被選擇,被安排,被左右的孩子,未來將會是怎樣?

“孟母三遷”讓許多父母得到了充分的啟示,紛紛效仿。對於還沒有選擇的意識的幼小孩子,也不懂如何選擇。於是父母只能替孩子做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的選擇,這無可厚非。

但如果你只想讓孩子彌補自己遺憾,那還是不要生他的好。

週末時光,孩子想去玩沙,你說不行,把衣服弄髒了。孩子想去動物園,不行你說夏天動物園太臭。孩子想請朋友來家玩,不行你覺得太吵。孩子想去找朋友玩,你說不行那孩子會把你帶壞。

最後你帶著孩子去跟朋友逛商場,看到玩具想要,你說家裡玩具太多了,再買無意義,那沒啥可玩。家裡沒有的,你又嫌太貴。

吃飯時,孩子想吃雞腿,你說那個有激素,給他買了水果沙拉,說:這個有營養,還長不胖。

實質你正在壓抑乃至犧牲孩子的快樂和自由。你能得逞只因為孩子沒有選擇,如他反抗你就打他,喋喋不休的給他講“道理”,他沒法反抗僅因打不過你,也抵擋不過你的獅子吼!但你要知道,孩子是要長大的,遲早!

那些被選擇,被安排,被左右的孩子,未來將會是怎樣?

在一定的時間,我們提供給孩子的無非生活環境而已,我們陪伴他去“選擇”它的人生。在茫然時,我們給予提醒,參考意見。

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做選擇,孩子在選擇中更聰明,更懂得變通,性格也會更開朗。

蒙田說:“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

顯然父母是在孩子選擇,或者無從選擇時幫助孩子的。

02

有的父母有特殊情節,始終將“端著”做為信仰。比如明星的,老師的,領導的,律師的生活……他太想讓自己的孩子也這樣了,於是就會給孩子選擇,給安排。

似乎是孩子剛站起來學走路,就各種興趣班,當然有的在肚子裡就忙不停的各種學習任務了。

“什麼都要學,什麼都學會就對了!”一個家長對我這麼說。

本是為了自信,最終好像是什麼都會一點,但都不精。反而是沒有主見,每次都要聽父母的。也免不了碌碌無為!

那些被選擇,被安排,被左右的孩子,未來將會是怎樣?

有一首兒歌《爸爸媽媽聽我說》:“

對我好我心裡都知道

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得了

我的煩惱又有誰知道

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

你對我好我心裡都知道

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得了

我的煩惱又有誰知道

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

有人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想想在考試的時候,一道題都要思考再三,最終只有一個答案正確。那為什麼非要替孩子選那麼多呢?

所以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一二,讓他們專注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03

有一種父母始終要替孩子去選擇和安排。

那些被選擇,被安排,被左右的孩子,未來將會是怎樣?

看過有某篇文章說:說有個非常刻苦,在行為方面,也可以算是標準的好學生。她從來不遲到、不請假,不和任何同學爭論,從不主動回答課堂提問,說話的聲音也非常小。她向來謹言慎行,從不多說話,平時走路都是低著頭,見到地上有片紙也會順手撿起來,再丟進垃圾桶。

大家都認為她人很好,但又都覺得她不像一個花季少女。大家平時都是愛說愛笑,可她從來不參與閒聊,總是沉默,從她身上看不到一點青春的風采,也沒有一點活潑的氣息。從氣質上,很像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太。

就連後來自己的多大年紀婚配也是被安排,但父母安排了她擇偶標準,必須是事業單位正式編制,有車有房。剩女出嫁最終還是以離婚散場,對方忍受不了無趣又無主見的女人。

這跟封建社會包辦婚姻有啥兩樣啊?

那些被選擇,被安排,被左右的孩子,未來將會是怎樣?

做為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你必須有意識地剋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選擇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選擇權,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

《母親的選擇》一書中,母親實際上是犧牲自己成就孩子的選擇,我們應該適當的做些“犧牲”。

畢竟人的一輩子都在學習,姜子牙八十稱相,“蘇老泉,二十七,使發奮”,兒孫自有兒孫福,無非是有個早遲。

對比孩子,作為父母只是年齡大些,然後生活閱歷多些,如果不想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一點點的彎路和經受必要的挫折困難,難免也就造就“媽寶男。”

那些被選擇,被安排,被左右的孩子,未來將會是怎樣?

上學期有個家長問我:“你怎麼給孩子那麼多文具,太多了,一兩個就行!多了沒什麼用!”我笑而不語。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我們通常要進行無數次的選擇

“孩子僅僅是選擇喜歡的文具,喜歡文具還會討厭學習嗎?”我不干涉他的選擇自由權。

讓孩子在曲折、挫敗或幸運中找到一種最符合自己生命特徵的方式,來演繹孩子精彩或平凡的一生。只有自己選擇時,才能強烈地感受到生命中的歸屬感、成就感以及安全感。

所以,請把選擇多還給孩子吧!會選擇的孩子,將來必定不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