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貪、嗔、痴

人也是動物的一種,一萬年前的人和野獸沒有什麼區別,經過萬年的時間改造,人類站在了地球食物鏈的最頂端,變成了具備高等智慧的動物,人通過後天的學習改造,呈現了人設,骨子裡還是隱藏著貪嗔痴,沒有無源的背叛,也沒有無故的忠誠,所有的原因也都是利益權衡的結果,所有的偶然追根溯源也都是必然,貌似完美的人設,也是想得到更大的利益。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是因為互相有利用價值,初始的好友為何聯繫越來越少?兒時的玩伴基本也都沒了音信?沒有價值支撐的友誼維持不了多久,所以說時刻讓自己保持有被利用的價值,“友誼”才能保持的更長遠。成熟的人要儘早的“覺悟”,覺,是發現,悟,是明白。學會從表象裡“覺”出事物內在的本質,發現看見了現象後的本質,也就“悟”懂了人性,懂了人性則釋懷了善惡,一切的不合理也就合理了。

人性的貪、嗔、痴


人性的貪、嗔、痴


人性的貪、嗔、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