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寢”治曠課未免太過“粗暴”

天氣漸冷,黑龍江齊齊哈爾近日最低氣溫已逼近0℃,但當地高校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的卻有學生向澎湃新聞反映“有寢難回”。對此,齊齊哈爾工程學院辦公室一名陳姓老師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學校實施“封寢制度”緣於“現在有些學生不願上課,有時候第一節課會曠課,以沒課的名義在寢室待著不學習”。(11月2日 澎湃新聞)

“封寢”治曠課未免太過“粗暴”

經歷過高中三年的艱苦奮戰,步入大學的學生們猶如脫了韁的野馬,開始各種上網吧、唱夜貓、曠課,其中以曠課最難治理,一直困擾著老師和家長。為治理學生曠課,齊齊哈爾工程學院上午7:40~9:40實施“封寢制度”,使得學生們“有寢難回”。其實,學校想盡各種辦法治理學生曠課的初衷雖好,但是“封寢”治曠課未免太過“粗暴”。

學校實行“封寢制度”,對於上午一二節有課的同學沒什麼影響,跑完早操後吃個早飯正好直接去教室上課,確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一二節有課不上的學生走出寢室。但是對於一二節沒有課的學生來說可就有點“不公平”了,想回寢室睡個“回籠覺”都不行,實在要是想睡的話只能到食堂、圖書館,或到一些需要花錢的地方——網吧、飯店等地。

而且,學校費盡千辛萬苦實施的“封寢制度”,筆者認為對於治理曠課來說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既然一二節沒有課的同學能去食堂、圖書館等地補覺,那麼一二節有課的同學也可以到食堂、圖書館補覺。還有,即使本來不想上課的學生實在沒有辦法去了教室,也是身體去了、心沒去,到頭來只是換個地方補覺而已,顯然和學校的初衷背道而馳。

筆者認為,治理高校學生曠課不妨“剛柔並濟”。該剛則剛,把學生考勤和期末考試成績掛鉤,這樣既能讓學生走進教室,又能不“誤傷”沒課的學生們。該柔也得柔,高校輔導員切實負起責任,定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們從被動學變成主動學;任課教師多在課堂趣味性、互動性上下功夫,吸引學生走出寢室、走進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