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政務APP成為“綁架”基層幹部的工具

鄉鎮幹部李欣32G存儲空間的手機,裡面安裝了太多APP,卡頓越來越明顯。除了一部分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工作方面的APP倒佔了多數,有的每天要簽到,有的自從下載安裝後,就再也沒打開過。近日,中央紀委辦公廳印發工作意見,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點整治四個方面12類突出問題,政務APP運行“殭屍化”,正是其中之一。(12月3日 澎湃新聞)

莫讓政務APP成為“綁架”基層幹部的工具

一個簽到類政務APP,黨員幹部可以通過其進行簽到、簽退,而且上面有定位功能,可以大大的提高黨員幹部的出勤率;一個學習類政務APP,黨員幹部可以在上面進行重要會議、黨課知識、政策法規等內容的學習,讓學習擺脫空間的限制;一個扶貧類政務APP,搭建了一個連接貧困人口和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的網絡服務平臺,可以讓貧困戶足不出戶解決問題。

身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政務是大勢所趨,各種各樣的政務APP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然而,個別地方的政務APP卻變了味,不但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成了“綁架”基層幹部的工具。政務APP一個接著一個註冊,直接導致了基層幹部不得不換大內存的手機。而且,個別地方甚至把政務APP的註冊量以及點擊率作為考核的依據。筆者認為,再這樣任政務APP“肆無忌憚”的發展下去,其離形式主義“新變種”也就不遠了。

基層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更多的時候是一個政策落實的地方,是一個和群眾接觸最多的地方。倘若基層幹部把時間、精力都用在“鼓搗”政務APP上,群眾的事情誰來解決?上級的大政方針又誰來落實?基層幹部也是血肉之軀,他們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那些政務APP上精力用的多,用在做實事上的精力自然也就少了。

基層幹部都反映很多政務APP各自為政,這確實也是不爭的事實。筆者認為,這時候有關部門應該站出來牽頭,把這些“綁架”基層幹部的政務APP能整合的儘量整合在一起,這樣很多信息就可以共享,讓幾個“質量”較高APP代替多個各種為政的APP。以APP註冊量以及點擊率“論英雄”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筆者認為考核評比要看的應該是APP發揮出的作用以及幹部為群眾辦的實事、解決的問題。

不僅是政務APP,微信工作群、各種政務公眾號等又何嘗不是“綁架”基層幹部的工具。筆者希望基層幹部能從各種各樣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放他們回到群眾身邊,為群眾解決更多的困難,真正的服務於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