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公主之死


茜茜公主之死

茜茜15歲訂婚像


茜茜公主之死

29歲的茜茜

茜茜公主之死

大家小時候都過看《茜茜公主》,看到的是年輕美麗的茜茜公主和年輕英俊的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之間盡是美好的故事。 直到長大後才知道原來王子和公主的童話故事都是騙人的,現實世界裡哪來那麼多完美的童話故事,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1837年12月25日,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的次女降臨人世,這一天既是聖誕節又是星期日,公爵為這個女兒取名伊麗莎白,愛稱茜茜。她的父母巴伐利亞的路多維卡公主和馬克斯公爵。 她的母親是巴伐利亞國王的女兒,她排行第四,她的三個姐姐分別嫁給了普魯士,薩克森,奧地利的國王。茜茜公主全名伊麗莎白·阿馬利亞·歐根妮

德語也稱之為"奧匈帝國的伊麗莎白"或俗稱"奧地利的伊麗莎白",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妻子,即奧地利帝國皇后兼匈牙利王后以及波希米亞及克羅地亞王后,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個歐洲,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茜茜(Sisi)是家人與朋友對她的暱稱。

茜茜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裡,童年的生活自由愉快。父親是一個無憂無慮的的貴族,喜歡寫詩、彈琴、追逐女人,炫耀騎術,追逐女人,婚外情不斷,還生了很多私生子。他甚至在院子裡建起馬戲場,弄來一個小丑和一個滑稽可笑的士兵……這位公爵信奉共和主義,具有平民意識,尤其欣賞猶太人,人們稱為"奢華的無產者"。他既不愛自己的妻子,也不愛貴族政治。


茜茜公主之死

奧匈帝國弗蘭茨皇帝


這在當時算是弄潮兒,放蕩不羈,喜歡新鮮事物,上的是公立大學,想和平民女子結婚,被家裡人阻攔,包辦婚姻娶了茜茜的母親。 茜茜的母親是位公主,對家庭忠誠,當她意識到丈夫指望不上時,便把孩子視為唯一的財富,希望通過婚姻解決一切問題。但她也曾經對孩子們說:"人一旦結婚,孤獨也就跟蹤而至。" 15歲那年,茜茜的姨媽,奧地利皇太后蘇菲要給自己的兒子佛朗茨·約瑟夫皇帝選一位皇后,她看上了茜茜的姐姐,Néné。 當時,茜茜正沉浸在初戀情人去世的傷痛裡,成天以淚洗面,寫著悼亡愛人的詩,於是,也被母親帶去了維也納散心。 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年輕的佛朗茨對茜茜一見鍾情。 這讓姐姐 Néné很失落,與奧利裡皇后失之交臂。可她非常善良,很快就開始為茜茜高興了。 之後茜茜返回家鄉,開始準備一年後的婚禮,她當時只會說德語和英語,必須儘快學會意大利語和法語,要能略懂捷克語和匈牙利語,以及瞭解奧匈帝國各個統治屬國的人文歷史,還有很多宮廷禮儀的培訓。弗朗茨皇帝帶茜茜參觀維也納 。 1854年4月24日,盛大的婚禮在維也納舉行,茜茜坐船沿多瑙河順流而來,整個奧地利為之轟動。茜茜和佛朗茨婚姻的頭五年,陪他出訪各個屬國,為他生育了三個孩子:索菲(1855年—1857年)、吉賽拉(1856年—1932年)和皇太子魯道夫(1858年—1889年)。 然而,一見鍾情也沒能彌補得了佛朗茨和她性格上巨大的差異。佛朗茨,理智克己,勤奮盡職,每天凌晨四點就要起床工作,幾乎到了不眠不休的地步。在他看來,皇帝是上帝賜予的責任,從生下來開始,就必須小心謹慎,盡心盡力,一切都要服務於這個職責。而茜茜,山林裡奔跑著長大,熱愛自由的生命、音樂和藝術。這很明顯遺傳了她父親的基因。但不幸的是,茜茜公主很快就意識到維也納的宮廷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在自己的詩裡寫到:"我在牢籠中醒來,鐐銬已經鎖住了我的雙手。我的渴望日益強烈,你,背棄了我,自由!"茜茜的個性與宮廷規範格格不入,在子女教育和政見上與婆婆蘇菲皇太后背道而馳。1857年,由於茜茜堅持帶兩個孩子和皇帝一起去意大利巡訪,大女兒索菲在途中患病夭折。這件事對她的打擊非常大,她開始逃避皇后的職責,和婆婆的關係徹底破裂,全身浮腫,身體幾乎垮掉。蘇菲皇太后剝奪了她子女們的撫養權,不允許她接近孩子,聲稱"茜茜自己就是孩子,帶不了孩子的",這讓茜茜患上了抑鬱症,與佛朗茨之間的關係也開始惡化。 而佛朗茨皇帝夾在國事,家事,喪女之痛之間,心煩無比。於是,有了他結婚以後的第一次外遇,從此之後情婦不斷。當茜茜為奧地利帝國生下王位繼承人——魯道夫王子的時候,和前兩次一樣,孩子被人從她身邊帶走了……痛不欲生的她開始發燒,噁心,食慾不振,身體狀況越來越糟。因為生病,茜茜照顧不了皇帝的,而維也納宮廷也沒人同情她,所以茜茜身心俱疲,最終離開傷心之地維也納,開始了到處療養、四處旅行的日子,常年在西班牙,希臘的小島上修養。也就是這時候,歐洲諸國開始追捧她的美貌。在茜茜重返維也納的那一天,10個管絃樂隊,14000名手持火把的運動員歡迎她。她和佛朗茨達成協議,從此有權挑選陪伴自己的宮廷命婦,有權管教孩子,直到這時,茜茜發育完全了,身高1米72,滿頭秀髮。 這一次茜茜回到維也納 茜茜成功完成了她的華麗轉身!她自信美麗,不再自責失落。她大度的和佛朗茨的情婦們融洽相處;她瞭解自己的魅力,喜歡和男人調情,也終身與緋聞相伴。弗朗茨對茜茜除了愛更多出了寵溺,,給茜茜書信的落款,以前都是千篇一律的署名"永遠愛你的弗朗茨",這之後直到茜茜去世,皇帝的落款變成了卑微的"對你忠貞不渝的小男人"、"你的小矮人"或"深愛你的小男人"。這時的茜茜對於身材和美貌開始變得近乎變態的執著。 她每天保持著高強度的鍛鍊,遵循著一份相當嚴密的飲食清單,腰圍一直維持在50公分,她的體重一生嚴格控制在50kg。每天要花三小時梳頭,每晚必定會用各種不同的蒸餾水、護膚乳和一些秘方來敷全身,以保證皮膚的緊緻細膩… 這些行為也多多少少表現出,當時,茜茜的心理並不健康。但同時,茜茜也是才華橫溢的。她曾經多次獲得歐洲騎馬冠軍,還寫了很多詩,自稱是海涅的女弟子,受到很多那個年代新思潮文化人的追捧。在她快六十歲的時候,還把《哈姆雷特》譯成了現代希臘語,把拜倫的詩集從英語翻譯成德語並出版。茜茜的馬術了得 她為帝國的政治也做出過巨大貢獻。她對匈牙利人民非常熱忱,爭取了很多利益,調和了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矛盾,讓弗朗茨最終加冕匈牙利國王,她成為匈牙利的皇后,至今布達佩斯等地還有她的紀念雕像。還有一座大橋叫伊麗莎白大橋用以紀念茜茜公主。茜茜29歲加冕匈牙利皇后, 期間,茜茜又生下了他們夫妻倆都極寵愛的小女兒:瑪麗.瓦萊莉(1868年—1924年)。這個女兒讓茜茜積壓多年的母愛一下爆發,對這個唯一在身邊長大的女兒百依百順,溺愛無比。而茜茜唯一的兒子,奧匈帝國的皇儲魯道夫王子是這場皇室婚姻中最大的受害者。 魯道夫是所有兒女中長得最像茜茜的,內心更是繼承了母親的敏感和對自我的追求。但是,作為王子,從小受到很嚴苛的訓練,孤獨、恐懼長期纏繞著他,與父母交流陌生恐懼以至不能溝通,政治抱負無法實現,魯道夫的內心是脆弱而缺乏安全感,他希望象母親那樣大膽反抗,卻又沒有母親那樣強大的內心,終於在1889年冬天,31歲那年,與情婦一起開槍自殺。魯道夫的死對茜茜的的打擊比大女兒的早殤更劇烈,茜茜患上了嚴重的憂鬱症,從此她只穿一襲黑衣,在公共場合總用帽子或扇子擋住自己。從這時起,她和兒子一起死去,留下的只是一個日漸衰老的軀體…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三個月後,她深愛的姐姐Néné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Néné很寵愛茜茜,在茜茜離開維也納的養病階段,Néné毅然放棄照顧自己兩個年幼的孩子,去陪伴照料妹妹。此後,茜茜更加頻繁地四處旅行,精神狀態很不正常,她變得神經質,憂鬱,嚮往死亡,希望身體的遊蕩,能讓她逃離心中的失去親人痛苦。而茜茜和弗朗茨的婚姻也逐漸上升到了精神層面,茜茜甚至主動地撮合皇帝的婚外情,希望有人能代替她陪伴弗朗茨,這多少也能減輕自己內心對丈夫的歉疚。而弗朗茨,就算有情婦,心中的女神卻永遠都是茜茜。她不理會皇室拜訪禮節,從不提前告知,而是像老百姓串門子一樣走到歐洲各國的皇宮大門口,說:"我是奧地利皇后,請你家皇后來接我,我準備在這裡住幾天。" 在暴風雨的海上航行,茜茜會讓侍從把她捆在甲板的座位上,對著劈天蓋地的雷雨哈哈大笑。不過飽受身心摧殘和旅途勞頓的她。身體變得越來越壞,面容憔悴,厭世,依然不愛回家。一晃就是九年過去,這期間,茜茜到處遊歷,越來越象她的父親,喜歡做詩、騎馬、欣賞猶太人……她和佛朗茨不經常見面,但是增加了通信,佛朗茨的身邊始終有情婦相伴。但不管茜茜走多遠,她仍然是奧匈帝國的皇后,而這個讓她一生不幸的身份,最終殺死了她。1898年9月10日在瑞士日內瓦,60歲的伊麗莎白和Sztaray伯爵夫人沿著日內瓦湖邊的勃朗峰濱湖路步行,準備登上日內瓦號輪船前往蒙特勒,被意大利年輕的無政府主義者盧伊季·盧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銼刀刺傷心臟。她遭到襲擊後,不知道她的受傷嚴重程度,還繼續登船。直到除去緊身衣,周圍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尖利的銼刀刺穿了茜茜的心臟,傷口很小,她在那一刻毫無所覺,之後才猝然倒下。終因流血過多身亡,時年60歲。她的最後一句話是:"出了什麼事?"據報道,盧切尼本來想暗殺奧爾良公爵作為行動宣傳,但奧爾良公爵臨時將他的行程改變了。盧切尼事後說:"我只想要殺死一名皇室成員,不在意是什麼人"。而伊麗莎白當時雖然匿名在日內瓦逗留,但報紙上還是報道了她的行蹤,因此盧切尼決定刺殺伊麗莎白。

茜茜公主之死

1864年的茜茜公主


日內瓦遇刺 這樣的結局或許對長期抑鬱、精神反常、身體虛弱的茜茜是一種解脫。 就像她在日記裡說的:我就像一隻無家可歸的海鷗,不知道何時就會被大海吞噬。" 小女兒瓦萊莉則說:"這是媽媽一直想要的死法:快速,無痛苦,不可治癒,不讓家人長久擔心照料。"

茜茜公主之死

弗蘭茨皇帝和伊麗莎白皇后一家


弗朗茨在沒有茜茜的日子裡又活了十八年,他每天坐在掛著茜茜畫像的辦公桌前審閱公文。他說,"你永遠不會知道我是多麼愛這個女人。" 茜茜的一生,嚮往自由,也被縱容著賦予了太多自由,最後反為自由所累,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毫無責任與壓力,任性而自由地活著。 --- 童話般的茜茜公主只屬於電影。 茜茜公主真正的一生是奧匈帝國伊麗莎白皇后唏噓不已的悲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