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語法,你真的知道怎麼學嗎?

學日語是笑著進來,哭著出去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日語初級語法還比較簡單,而且日語跟中文的歷史淵源確實能幫助我們不少。但是,用中文的思維去學日語真的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否則也不會有人“哭著出去”

日語語法,你真的知道怎麼學嗎?

那麼,日語語法和中文語法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讓小編帶你揭開日語的謎底吧。

語序不同

中文表達中主要成分的順序是“主語-謂語-賓語(SVO)”,而日語的正確表達順序是“主語-賓語-謂語(SOV)”

例:

➣“小王在吃飯”

❥「王さんはご飯を食べています」

➣ “高橋做作業”

❥「高橋さんは宿題をします」

日語語法,你真的知道怎麼學嗎?

◉ 介詞與助詞的區別使用

日語屬於黏著語,所謂黏著語,《廣辭苑》上是這麼解釋的,一個輔助性的詞接在一個實質性的詞後面來表達它的意思的語言。

日語裡的助詞特別多,它的存在就跟中文裡的介詞一樣,但區別是中文中的介詞放在實詞的前面,而日語中的助詞放在所修飾的體言後面。

例:

➣ “花子三點鐘去學校”

❥「花子さんは3時から學校へ行きます」

➣ “鈴木和朋友在食堂吃飯”

❥「鈴木さんは友達と食堂でご飯を食べます」

◉ 日語時態明顯,而中文時態模糊

我們都知道,英語日語都有時態,而中文似乎沒有時態,但其實中文也是有時態的,只是不明顯,例如“我在吃飯”一個“在”就表達了正在進行的狀態,但中文的時態沒有動詞變形,也沒有那麼嚴格的時態劃分。與此相對,日語的時態就很明顯,主要有“過去時”和“非過去時”,此外在時態變形上,不光是動詞有時態變化,就連形容詞都有。

例如

➣ “去年冬天很冷”

❥「去年は冬が寒かった」

➣ “這裡以前很熱鬧”

❥「ここは昔が賑やかでした」

➣ “我昨天去了圖書館”

❥「私は昨日、図書館に行きました」

日語語法,你真的知道怎麼學嗎?

◉ 日語的動詞通過變形可以表達多種意思

上面提到日語動詞通過變形可以表達不同時態,不光如此,日語中的動詞還可以通過變形表達能動、使動、甚至敬語自謙語氣等多種意思。而中文一般需要通過補語,跟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對其進行補充說明。

例:

➣ “鄙人免貴姓李”

❥「私は李でございますが……」

➣ “小王因為生病不能來上課”

❥「王さんは病気で授業に來られません」

◉ 日語的曖昧性語氣強

接觸過日語的人都知道,日語經常會省略主語,特別是主語是說話人自己的時候,這也體現了日語的“曖昧性”,這個應該很好理解。

舉個例子:

−「一緒に映畫を見ますか?」

−「今日はちょっと…」

男生約心儀的女孩去看電影,女孩一句「ちょっと」就言盡於此了。

日語語法,你真的知道怎麼學嗎?

日本是一個島國,很害怕內部紛爭,提倡以和為貴,所以稱自己為“大和”名族,因此日本人很注重人際關係,重視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搞砸事情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很多時候,說話很圓滑不會很直接,而中國人相對而言語氣就比較直接一些。

當然,中文語法和日語語法的區別還有很多,以上羅列的5大類是最基本的,同學們在學習日語的時候,也要記得不斷總結,學語言不光是學語言本身,還需要思考並理解其背後的歷史成因,這樣以來你會發現,其實學語法也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