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就是禮儀之邦了-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基本釋義:
夷狄的擴展理解:天子-內臣-外臣-朝貢國-(南蠻 北狄 西戎 東夷)化外之地。合於華夏禮俗文明者為華,或稱夏、華夏、中國人,不合者為夷,或稱蠻夷、化外之民。
沒有道德禮義的地方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禮義的地方沒有君王。即沒有道德禮義就是夷狄,有道德禮義,就是諸夏、就是中原各國。

中國早就是禮儀之邦了-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湯味兒:

想想1840年到現在,從屈辱的歷史到現在中華民族的成就,我們不該自豪麼?自從歐洲人登上了美洲大陸,還有印第安人什麼事兒?祖國的偉大,重來都不是吹的,作為中國人,非常自豪,我們都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野蠻人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是隨時可以變成野蠻人的,比如,我們在一家公司工作,拿著公司的收入,背地裡卻罵公司的種種不是;我們享受著父母給我們的教育和愛護,等他們年老的時候我們卻是各種嫌棄。在我看來,文明真的不是標榜出來的,實幹興邦是就是文明的表現,我們若自詡文明,這樣的危機就太大了。所以我們內心都存在兩種人格,文明或是野蠻,這是人這樣的生物本身所攜帶的基因,正如同人非聖賢這樣的概念,我們之所以要修為自己,就說明我們並不完美。一個好的平臺,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很多人獲得滿足,但也可以讓一些人得意忘形,變了味道,忽略了成就他的總總因素,這不就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掠奪和霸佔麼,瞧,野蠻又出現了,神不知鬼不覺。

所以成功的要訣之一就是謙和,就是禮讓,就是捨得,而不是得舍,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表達,捨得就是文明,得舍就是野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