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它所創造的不朽文化浩如煙海,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照亮著世界的東方。隨著朝代的更替,經濟的發展,不同的文學樣式像浩瀚的大海一樣此起彼伏。經濟的繁榮孕育了文化的繁榮,所處的朝代不同,所達到鼎盛的文學樣式亦不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樣樣都是不朽的篇章。在此只說一下宋詞,其它與本文無關,不再一一贅述。

在宋朝,經濟的高度發展把詞這種文學樣式推到了鼎盛,並且分成了豪放詞和婉約詞兩個派別。其中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確實如同這個詞派的名稱一樣,婉約詞所表達出的婉約、細膩的思想感情叩擊著每個人的心絃,讓我們每一個讀過的人都終生難忘。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

柳永的《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好一個“多情自古傷離別”,好一個“怎一個愁字了得?”,柳永和李清照把婉約詞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令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然而婉約詞之所以能達到這樣一個新的高度,離不開一個人的傳承,這個人就是“花間詞”的傳承人被稱為“詞帝”的南唐後主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南唐後主李煜

提起李煜,大多都是負面信息:亡國之君,躲進深宮,整日飲酒取樂,置人民於水火而不顧,宋軍都兵臨城下了,還在飲酒作詞取樂。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李煜並不像上面所說的那樣,他不僅是一個作詞的好手,也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好皇帝,只不過生不逢時罷了。在當時的情況下,宋朝實在太強大了,五代十國的其它國家幾乎被消滅“殆盡”,南唐戰敗而亡,“實不得已”

下面我們就通過時光隧道回到1000多年前的南唐,設身處地的體驗一下當時的李煜是一種怎樣的境況,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否真的如傳說中的荒淫無道,如若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為其平反。

1、無意爭鋒,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李煜公元937年8月15日(農曆七夕)生於金陵,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因為他是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所以又被後人稱之為“南唐後主”或“李後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南唐中主李璟

李煜善詩文、工書畫,尤善作詞。身為第六個兒子的李煜是無心帝位的,當時的太子是大哥李弘冀,退一萬步說,即使大哥不在了,也不容易輪到自己。然而因李煜“豐額駢齒,一目雙瞳,面貌奇特”,遭到了大哥的猜忌和迫害。

為了避禍,李煜從此醉心於詩詞典籍,不再關心時事政治,以此來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心爭位。正因為如此,李煜的詩詞造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在當時,如果李煜是第二的話,就沒有人敢說是第一。心想,這一輩子自己就要與詩詞歌賦終身為伴了。

通過李煜避禍這件事,可以看出兩點:一,李煜確實不願與太子爭鋒,無心當太子;二,李煜懂得策略,絕不是僅僅懂得詩詞的迂腐之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南唐前太子李弘冀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太子卻半路 “崩殂”,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同樣喜好詩詞的父親李璟(李璟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卻選中了李煜作為繼承人,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但這件事卻遭到了時任禮部侍郎鍾謨的激烈反對,說李煜“懦弱少德”

李璟的內心卻非常堅定,盛怒之下,流放了鍾謨,並封李煜為吳王,以尚書令的身份參與政事,併入住東宮,成為了太子。

2、為保祖宗基業,示弱於宋的同時不忘勵精圖治

可是好景不長,僅僅兩年之後,李璟就去世了,把一個爛攤子交到了還沒有接受過多少鍛鍊的李煜的手中。當時的宋朝正在收拾殘局,南唐隨時面臨著威脅。在這樣的境況中,李煜奉宋為正統,寄希望於向宋稱臣納貢來保全基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李煜

然而,李煜並沒有坐以待斃,積極的收拾南唐這個爛攤子,勵精圖治,妄圖與宋朝相抗衡。

因為淮南戰敗和中主去世,南唐朝廷上上下下都被悲觀頹廢的氣氛籠罩著,李煜心裡非常清楚,長期這樣下去,不用外部敵人的進攻,內部就會自行瓦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李煜重用舊臣,穩定高層,重振了人心,確立了威信。

治理國家,人才是關鍵。“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李煜在重用舊臣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新人的選拔。為了選拔出真正的人才,他非常重視選拔的公平、公正,並且親自命題考核,直到南唐亡國前,還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

有史為證:

[乾德二年(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韓熙載主持貢舉,錄取進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鉉複試,並親自命題考核。開寶五年二月,內史舍人張佖主持禮部貢舉,錄取進士楊遂等三人;清耀殿學士張洎稱張佖遺漏了很多人才,李煜便命張洎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又錄取了王倫等五人。直至南唐亡國的開寶八年二月,李煜還舉行了南唐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錄取進士張確等三十人。]

由於父親李璟多次發動對外戰爭,致使南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李煜即位後,愛民如子,多次詔令減免稅收,免除徭役,與民休息,後來又實行“屯田”制,既增加了賦稅,又減少了騷擾百姓。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李煜

為了解決當時土地買賣頻繁、兼併嚴重的問題,李煜即位後,恢復井田制,勸農耕桑,雖然因遭到了官僚地主階層的激烈反對和抵制而以失敗而告終,但畢竟努力過,奮鬥過。

通過以上史實可以充分證明,李煜為了能夠抵禦宋朝的進攻,做了所有能夠做的,並非荒淫無道,而且他還非常勤政,有史為證:

【乾德五年(967年)春,李煜命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值班光政殿,諮問國事,每至深夜。】

3、積極抗宋,卻實力懸殊,兵敗而降

在李煜登基之後的十五年裡,表面上臣服於宋朝,暗地裡卻積極備戰,設置了龍翔軍,大力發展水軍。

李煜並不是優柔寡斷之人。宋朝與南唐開戰之後,李煜不抱任何一絲幻想,立即宣佈與宋朝斷絕一切邦交關係,派兵迎戰,並且親自巡城;對於刻意隱瞞戰況的皇甫繼勳,按罪誅殺來鼓舞軍心。

正因為十幾年的積極備戰,當宋朝大軍壓境之時,李煜才不至於手足無措,而是積極穩妥地採取了堅壁清野、固守城池的策略,以逸待勞,積極防禦,試圖拖垮長途奔襲的宋軍。

而且,開戰以來,還積極的開展外交活動,試圖聯合吳越王共同抗宋;並向契丹求救,雖然由於多種原因沒能成功,但從總體來看,李煜的抗宋策略是非常得當的,並無不妥之處。

宋軍開戰之後到攻破金陵城,達一年之久,戰況雖然對南唐不利,但也各有勝負,甚至一度使宋太祖趙匡胤有退兵的念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宋太祖趙匡胤

[開寶八年(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守將咼彥、馬承信,馬承俊等力戰而死,右內史侍郎陳喬自縊,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開寶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將軍。]

4、因詞而成名,因詞而荒淫,因詞而喪命

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李煜的詞,在內容上,可以分為亡國前和亡國後兩部分: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淒涼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煜有 “詞帝”之稱,他的詞用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確實是因詞而成名,“詞帝”比“皇帝”做得好。

因詞而荒淫源於幾首亡國之前的詞,其中的一首是與小周後約會時寫的《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公元954年(後周顯德元年),李煜十八歲,納昭惠,是謂大周后。小周後為昭惠後之胞妹,大周后病亡後,納小周後為皇后。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小周後劇照

雖然李煜後宮有佳麗也不在少數,但他也像唐玄宗寵愛楊貴妃那樣“三千寵愛於一身”,說他荒淫實無道理(隋煬帝楊廣那才叫荒淫)。

李煜之所以會被宋太宗害死,是因為作為亡國之君,他還在思念故國,怎能讓他活在世上,而直接導火索也是因為一首詞。在公元978年的七夕,李煜42歲生日這一天,自己填詞,小周後歌舞,來表達對故國的思念,誰能想到這卻成了他的最後一首詞,這首詞的詞牌叫《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聽到稟告之後,派人將李煜害死。李煜客死他鄉後,小周後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去。有妻如此,夫復何求?李煜又怎會有荒淫之說。

5、後人的評價:

南唐兵部員外郎鄭文寶對李煜的評價:

[後主天性純孝,孜孜儒學,虛懷接下,賓對大臣,傾奉中國,惟恐不及。但以著述勤於政事,至於書畫皆盡精妙。]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後主李煜的“荒淫”平反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對李煜的評價:

[後主天資純孝......專以愛民為急,蠲賦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憚卑屈,境內賴以少安者十有五年。]

後人對亡國之君的評價往往會有失偏頗,大多數都喜歡人云亦云,其實李煜亡國的原因應該具體分析,就南唐來講,其不滅亡是不可能的,北宋統一符合歷史發展“分久必合”的大勢;即使李煜再有能力也無力迴天。李煜能夠堅守國土達15年之久,已實屬不易。

結論: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究竟李煜能有多少愁多少恨,竟能使詞人寫出如此扣人心絃的詞句。

現在我們就來數一數李煜到底有多少愁?無意爭奪太子,卻被無端猜忌,是為一愁也;太子去世,被父親選為太子,是為二愁也;還沒有怎麼鍛鍊,父親去世,將一個爛攤子交在自己手中,是為三愁也;即位之後,面對強宋的咄咄逼人,既不想投降,又想保存祖宗的基業,是為四愁也;尊崇宋朝,委屈求全,是為五愁也;勵精圖治,百廢待興,是為六愁也;宋軍兵臨城下,是為七愁也;兵敗投降,被宋百般凌辱,是為八愁也;“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是為九愁也;……

唉,“怎一個愁字了得”,真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所以,李煜受命於危難之間,苦守“無限江山”十五年,兵敗而降,實屬不得已,不應再求全責備,如何再忍心將荒淫無道強加於身。

本文由歷史四方會原創,配圖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