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暢談名人,帶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杜甫

杜甫我覺得就不需要小編再詳細介紹了,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每次的語文課本上都會出現他的詩,詩人簡介老師幾乎也是一遍一遍的重複,所以這裡就不做詳細介紹了。因為他憂國憂民的寫詩風格導致大多數人一想到杜甫就覺得他應該是那種嚴肅刻板的人,老是皺著眉頭不苟言笑。其實不然,杜甫也是一個內心特別柔軟的人,他的寫詩風格是由於他生活的環境和他高度的責任感所導致的。大唐的戰亂使他的詩不能像李白的詩一樣灑脫豪邁,下面小編就帶你去了解一個不一樣的杜甫。

回顧歷史,暢談名人,帶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杜甫


這個故事說的是當時杜甫在蘷州居住的時候發生的故事。當時唐朝正值天寶年,朝廷大量徵兵,因為人數不夠甚至連小孩婦人都被徵兵帶走了。有一位年邁的婦人她的丈夫和兒子都被帶走打仗了,這一走就是很多年沒有消息,不知他們的死活。由於家中就她這一個人了,女子本來力氣就小再加上年齡大所以無法進行耕種,導致家中沒有糧食充飢。因為杜甫家門外有棵棗樹,老婦人便趁著天黑去打棗吃充飢。當時杜甫的妻子楊氏察覺到外面的動靜便以為是小偷就慌忙叫醒杜甫。杜甫仔細聽了一會發現聲音是在草堂外,他悄悄地將草堂窗戶上的簾子拉開,果然在棗樹下看到一個人,杜甫悄悄地走了過去一看原來是個年老的婦人。只見老婦人艱難的打落棗子然後就趕忙塞到嘴裡,就好像好幾天都沒吃飯一樣。

回顧歷史,暢談名人,帶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杜甫

他妻子瞭解到情況便端出一碗菜粥給老婦人吃,杜甫也跟了出來,老婦人看到有人來了慌忙扔下竹竿朝外跑。楊氏看到趕忙攔住老婦人道明瞭她出來的原因,細心的杜甫看到了老婦人穿的單薄便把自己的外衣脫給了老婦人,老婦人感動的留下了熱淚。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老婦人家裡的情況,杜甫很是同情老婦人,還說讓老婦人白天來打棗子,晚上看不見怕摔著,老婦感動的不停地向他們鞠躬。後來杜甫離開了這個地方仍不忘老婦人,囑咐新來的主人多加照顧老婦人,可以讓她繼續打棗。這件事讓小編心裡對杜甫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他不再是那個刻板嚴肅的詩人了,而是一個細心善良的人,令人感動。

回顧歷史,暢談名人,帶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杜甫


後來新主人離開了草堂,便遵照杜甫的意思將草堂讓給了老婦人住。老婦人感謝杜甫便細心打理棗樹,希望若是杜甫有朝一日回到草堂可以吃上上好的棗子,可惜的是杜甫直到病逝都沒有在吃到老婦人為他種的棗子。除了這件事還有一件事讓小編我對杜甫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改變。

回顧歷史,暢談名人,帶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杜甫

杜甫是個很專一的人,杜甫比他妻子大很多歲,但是杜甫對他妻子特別好。因為他妻子嫁給杜甫前家境還是比較富裕的,但是她甘願跟著杜甫吃苦,這份毅力真的著實令小編感動。杜甫因為家道中落外加當時世道戰亂導致他們成婚之後生活日益艱苦,他的妻子自從嫁給杜甫就可以說沒過過一天的富裕日子,總是在貧窮,疾病與分離中度過。好在杜甫對他妻子特別好,即使杜甫在外謀職也會經常回家看望她和兒女,而且只要杜甫生活一穩定就會接她和孩子過去一家人團聚。

回顧歷史,暢談名人,帶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杜甫


杜甫不僅才華橫溢寫詩很有天賦,他還有很強的家庭責任感。他看到妻子和孩子和他一起受苦十分不忍和愧疚,便奮力的去謀求官職希望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因為沒有背景杜甫在求職的道路上遭到了很多白眼以及坎坷,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小編認為杜甫之所以這樣不僅是因為他有家國責任感,更因為他對家人的愛。雖然杜甫的妻子身處名門但是她一點也不像其他名門小姐一樣嬌貴,她在生活上儘量不讓杜甫操心,很是賢惠,小編認為這樣的好女人是值得丈夫珍惜的,杜甫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對妻子很好,杜甫一生寫過很多詩來讚美楊氏,以及表達對楊氏的愛,感情真摯令人羨慕。

回顧歷史,暢談名人,帶你瞭解一個不一樣的杜甫


終於在杜甫在到了成都以後住上了安定的日子,在成都的這段日子楊氏才過上了一段舒服的日子,閒暇時她會和杜甫下棋和杜甫探討詩文,實在沒事做就和杜甫一起聊天外出遊玩。可惜好景不長,由於當時社會的混亂杜甫又需要去漂泊離開楊氏,楊氏也在毫無怨言地支撐這個家。後來楊氏不幸早逝,杜甫一生都沒有在續絃,病逝後和楊氏合葬在了故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