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的講,現在社會給年輕人挖的坑有點兒過了

也許你會問,社會上針對中年人、老年人的坑就少嗎,為什麼唯獨提年輕人?答案是:坑中年、老年人的也不少。不過老年人由於退休社會接觸面收窄,只要對什麼大健康產品、高息集資回報還有突如其來的電信詐騙等嚴防死守,安享個晚年應該問題不大;中年人有社會經驗,心智成熟,具備一定判斷力相對而言不那麼容易受忽悠。

唯獨年輕人,十來二十郎當歲,青青黃黃,其中不乏心智簡單的小白。他們缺乏社會經驗,衝動、盲目、輕信,自控力薄弱——而又不自知,天然是掉進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社會陷阱的高危人群。

坦率的講,現在社會給年輕人挖的坑有點兒過了


坑年輕人的那些事兒,有的屬於違法犯罪;有的是人格操守問題;而影響最為深遠的是社會思潮、價值觀念等毀人於無形的領域。

譬如大行其道的消費至上主義。適度的消費無疑有利於社會經濟系統的循環,但鼓動年輕人進行即時消費、超前消費和透支消費,並衍生各種巧立名目的金融信貸,迫不及待要收割心智不健全群體的韭菜,令不少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就揹負沉重負擔而看不到將來——這些年輕人往往更多來自抗風險能力低下的尋常人家和困難家庭。

也許奉行精英主義的人士會跳出來反駁:自由自願的交易會讓參與各方都得到滿足,只要不受到強制,買賣的發生總是好的。話雖如此,但事實是商業的高度發達派生出一套套“釣魚”消費的話術、機關算盡的合約以及充滿誘惑的展示,對於涉世不深的年輕人而言,儼然就是一服又一服的迷魂湯。在認知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交易談何自由自願?

而且,消費主義推崇的是物質享樂的即時滿足,潛移默化中讓年輕人變得越來越關注外在、相互攀比而又缺乏耐心。正應了那一句諺語:上帝要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


坦率的講,現在社會給年輕人挖的坑有點兒過了


再如經常被運用來洗腦的倖存者偏差陷阱,用我們中國的老話來講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很多機構要對年輕人“請君入甕”,於是無限放大功成名就的那“一將”,而選擇性無視那些無數成為炮灰的“萬骨”。樹立一個光環等身的成功榜樣,達到一葉障目的效果,讓年輕人云裡霧裡的對形勢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好比那位曾經提出把“賺一個億”設定為小目標的超級富豪,只會一味強調自己創業的努力、艱辛和奮鬥。但他不會告訴你,自己是多麼的幸運擁有絕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資源與際遇。世俗成功要是可以複製的話,世界上還哪來那麼多窮人,那麼多無助的人,那麼多不幸的人?無論時代怎麼變遷,科技如何進步,幸運從來都只屬於一小部分人,區別的僅僅是頭部跟尾部的分化程度而已。設定一個“賺好多錢=成功”的一元價值觀,會讓年輕人早早喪失了生活的其他可能性。其實,做好一門手藝、養好幾株植物、閱讀幾部好書;善待家人,幫助別人……何嘗不是一種平凡而充實的成功?

坦率的講,現在社會給年輕人挖的坑有點兒過了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針對年輕人的身心壓榨和低容錯率。有些上了點歲數的人時常會說,如今的年輕人遠遠不如咱以前的刻苦耐勞。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定論,別的不說,光是每天數千萬計奔波在大街小巷風吹日曬的快遞、外賣、網約車大軍,裡面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在跑。他們一天十多個小時在路上爭分奪秒,還要擔心交通違法害怕客戶投訴,忙完回到住處早已精疲力竭,再沒有餘力和時間為自己將來的改善作些籌劃。日復一日的用生命在熬,交通事故的傷亡和身體透支的猝死,時有發生在這些年輕的生命之上。

也許,這些跑腿類的崗位已經是那些沒有高學歷和遭遇各種挫折的年輕人目前最不壞的選擇。我們無法改變這樣的現狀,但還是可以選擇有點溫度的對待。要知道你的一個投訴一次差評,就足以讓那些網絡平臺有理由扣掉他們好幾天的收入。高抬貴手很有必要,否則讓滾滾的戾氣不斷蔓延擴散,無論誰的生活都難以置之事外。

坦率的講,現在社會給年輕人挖的坑有點兒過了


如果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普遍失去了精神氣,再高的GDP也沒有意義;如果一個社會徹底被精英主義所壟斷,很快就會進入薩特所說的“他人即地獄”狀態。是時候反思,社會應該給予年輕人多一些寬容和空間,家長和學校也應該在主旋律教育之外,多一些社會陰暗面的交底,多一些聆聽年輕人的心聲。讓他們瞭解:人生大概率會以平凡的狀態展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陷阱和暗礁,擁有很多錢和很高地位的機會極其渺茫。但即便這樣,人生也有更多元的價值可以追尋,也照樣可以擁有值得一過的人生——但願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