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資助學獻大愛,回報社會感黨恩

內容提要: “放心吧老人家,我今天來看望一下您老人家,順便看一下孩子,瞭解一下您家的情況。不用擔心,黨和政府不會忘記你們的。作為個人,我也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多方籌集資金,繼續資助您的孫女完成大學學業,希望您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在高考中好好發揮,爭取學有所成,將來報效祖國……”

——貴州鎮遠農商銀行楊勝軍情繫貧困學子

捐資助學獻大愛,回報社會感黨恩

“你還惦記我和我孫女,你比我家親兒子還親吶,感謝你的大恩大德,感謝你小楊……”

這是4月26日中午,在蕉溪鎮四川溪路,鎮遠農商銀行楊勝軍與受資助學生雷紫芸奶奶的一番親切談話。雷奶奶每次談到那不孝的兒子時,總是忍不住流淚。

楊勝軍助學幫扶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特殊的家庭

雷紫芸,貴州省鎮遠縣蕉溪鎮四川溪路一名15歲的女孩,現就讀於鎮遠中學高三班級,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其弟就讀於文德高中二年級。一家人自爺爺輩起從黃平來到蕉溪鎮打鐵為生。在弟弟出生後沒多久,嗜賭如命的父親債臺高築,對家庭不聞不問,自外出躲債後,從未回過家,母親也因此離婚離家出走十多年杳無音信,拋下姐弟倆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靠著爺爺的打鐵手藝勉強維持生計,祖孫兩代人倒也其樂融融。

然而好景不長。一年前,家裡的“頂樑柱”爺爺也因病撒手人寰,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好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懷備至,幫助一家人解決戶口和一個月幾百元的城鎮低保資金。姐弟倆就讀的學校也幫助減免了部分費用,但是一家人的生活也還是捉襟見肘。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雷紫芸自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在學校勤奮好學,深得老師和同學喜愛;在家也是一個聽話的孩子,經常幫助奶奶下地幹農活,在家幫助洗碗做飯等家務。

捐資助學獻大愛,回報社會感黨恩

意外的親人

那是2017年冬天,楊勝軍第一次下村瞭解貧困戶,一戶特殊的貧困戶讓他久思難眠:楊通州,二老年過80,相依為命,老伴因視力障礙,一日做飯兩餐都困難……。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瞭解情況後,楊勝軍立即召集單位部分黨員和共青團員對他家做了徹底大掃除:一是對灶房全部清理;二是對臥室衛生徹底打掃;三是對床上墊的、蓋的全換;四是對二老從頭到腳全身換新……此舉還得到了組長和組民們幫忙。也許是心懷感恩之情,也許是回想當初自己父母的不易,用心去做了。蕉溪鎮木溪村子一組的貧困戶以及組民親切地稱他為“團長”。

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中,楊勝軍得知四川溪路有一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叫雷紫芸,在鎮遠中學就讀高一年級,若沒有得到愛心人士的幫助,高中的學業將荒廢。想到自己兒時父母的艱辛和自己的難忘經歷,觸景生情的楊勝軍及時與所在的學校取得聯繫,決定每月定期向她支付400元生活費用,並鼓勵雷紫芸要好好學習,爭取考出好成績。同時,他還表示,如果她考上大學,自己仍將盡最大努力藉助社會力量幫助其完成大學學業。

銘心的記憶

楊勝軍,家住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坪地組,出生於農民的貧困家庭,家有四姊妹,就學時期其父親常年多病,幾乎沒有勞動能力,家庭收入與主要勞動力全靠年邁的母親。距離鎮遠縣城有50多公理,交通路況非常差,母親忙完農活後最擔心的是子女在校是不是吃得飽穿得曖,是不是專心讀書……時常丟下農活坐車顛簸兩三個小時進城看望子女在校學習情況。聽他講起當初,他母親到學校看他時講得最多的是“我們農村娃,只有多讀書才擺脫貧困”也就成了她老人家的常年教育兒女口邊話。在他就讀大學期間,就因家庭貧困的原因在學校被評為貧困學生,學校有什麼扶貧資助政策,在學校的系裡面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他……。

貧困學子的艱難,讓他至今依然刻骨銘心。

飄揚的黨旗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楊勝軍深感榮幸,能在大學畢業後參加了信用社的工作。父親是一名老黨員。受其影響,參加工作後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現已是15年黨齡的黨員。當國家扶貧政策到來時,他在單位統一安排下,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走村串寨,參加了扶貧工作。

捐資助學獻大愛,回報社會感黨恩。愛心人士楊勝軍這種情繫貧困學子、捐資助學義舉,踐行了新時期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他的善舉,將激勵貧困學生在學習的征途上披荊斬棘。

(編:楊通航 審:吳賢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