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採血機器人,「磅客策」要實現體液樣本自動化採集

採血窗口一直是大家不太願意呆的地方,有些人天生害怕抽血,除了暈血外,實習護士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小的心理陰影。對醫護人員來說,在採血穿刺作業時與病患近距離接觸也存在感染風險,或因操作失誤引發醫療糾紛;疫情之下,他們更需要在多層防護服下憑直覺穿刺,穿刺識別率、準確率大大降低。對一些特殊體質和重症的患者,譬如燒傷、皮膚疾病、血液疾病等,醫護人員往往難以辨識血管進行採血,容易延誤後續診斷和治療。

總而言之,對醫患雙方來說,目前採血環節都存在不小的痛點。現如今,智能採血機器人的誕生有望解決上述問題,它能把護士從高頻率、高難度、低臨床價值的採血工作當中解脫出來,實現採血自動化。

自主研發採血機器人,「磅客策」要實現體液樣本自動化採集

圖片來源:銳景創意

36氪近期接觸到的「磅客策Puncture Robotic」(以下簡稱:磅客策)便是著力輔助穿刺機器人研發的一家企業。

「磅客策」的研發隊伍來自哈工智能中央研究院,目前已研發出便攜式採血機器人樣機,能做到小型化、半自動,以及方便攜帶;與此同時,公司還開發出了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它集成了採血穿刺及一次性耗材管理模塊,能對整個穿刺採血過程進行全自動作業。

「磅客策」CEO謝雷告訴36氪,未來公司想基於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集成採血後血液樣本的分揀和分類化驗模塊,並通過物聯網交互模式,為醫院相關科室提供從採血—樣本管理—血液化驗—報告—診斷—治療方案智能化的一站式診療方案。

謝雷強調,為確保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真正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且規範化和安全高效,「磅客策」系列產品採用了最新一代的AI超聲引導技術。

據「磅客策」CTO張兆東介紹,其產品融合了多個創新技術:

  • 第一步,通過紅外圖像識別分割技術以精準識別血管的分佈、走向和直徑,以清晰分辨靜脈血管和動脈血管;

  • 第二步,基於3D圖像定位技術,形成成像的血管分佈圖,快速計算出最優血管,並輔助超聲定位,以補足部分患者紅外無法採集不到的信息,譬如水腫,從而得以精確判斷肘窩的具體位置;

  • 第三步, 基於超聲圖像識別分割標記,給手臂做斷面圖像,探測出計算動靜脈的直徑與位置,從而判斷血管及穿刺點的具體位置。

為了確保安全,「磅客策」的團隊還運用了穿刺力反饋控制技術,並輔以穿刺針類人手法模擬計算、 AI識別重建配置、視覺圖像融合導航等技術,輔助引導探針穿刺;為了配合後續從採血端到診療閉環的打通,團隊也為其加入了雲計算。

謝雷表示,未來待產品研發足夠成熟,除了能實現對採血對象無接觸全自動採集用於化驗的血液樣本,也能通過穿刺方式採集用於檢驗的體液或組織樣本

在談及未來的商業化前景,謝雷表示,從需求端來看,醫院檢驗科、體檢機構、藥物臨床試驗中心均存在採血需要,2018年全國真空採血管產銷量近50億支,每年以15%以上覆合增長,單看採血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他認為,隨著技術的成熟和醫院認知的提升,採血機器人也將獲得進一步普及;未來它還能應用於體液樣本採集中,在液體活檢市場不斷壯大的同時,採血機器人也有相應發展空間。

“根據《2019年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我們測算了國內GDP前15位的城市採血機器人市場規模,從二甲醫院到三甲醫院,不同等級的醫院採購數量1-4臺,大概有2500臺左右的採購需求,根據我們目前40萬/臺的產品定價,大概會有10億的市場規模。”

針對不同渠道收費模式的差異,「磅客策」也對其預設了靈活的銷售模式,包括承包檢驗科、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銷售/租賃、分期付款或者分潤等。

不過謝雷也指出,研發採血機器人的初衷是為保護醫護人員在採血過程中免受感染,以及避免病患在採血過程中發生交叉感染,因此產品首要目標市場為三甲以上醫院發熱門診和傳染病醫院檢驗科。團隊也相信,突發的疫情將會直接驅動國家層面對各級醫院發熱門診的隔離化建設,這將給採血機器人提供絕佳的落地場景。

截至目前,「磅客策」的全自動採血穿刺機器人已採集有三百餘例樣本數據,其效率、準確性及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謝雷預測,公司將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產品註冊和生產許可證的申報。

從供給端來看,目前採血穿刺機器人的研發也日趨火熱,除了「磅客策」,也有不少團隊參與,譬如Veebot、邁納士、京東方等。不過,目前國內只有邁納士一家企業獲得註冊證,採血穿刺機器人的應用整體處於初級階段。

謝雷表示,從整個醫療機器人的發展趨勢來看,採血穿刺機器人未來會拓展到更多應用領域,市場容量也會隨之擴大,這也會是行業未來最強的競爭力所在。

最後介紹一下核心團隊,公司CEO謝雷為浙江大學材料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後,從事三類醫療研發和管理10年經驗,曾創立上海施必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並擔任CEO;CTO張兆東有10年以上機器人產品研發經驗,前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服務機器人事業部研發總監、中央研究院副總監;項目經理王博為上海理工大學碩士,從事機器人軟硬件開發8年,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醫療機器人公司,參與手術機器人開發;項目圖像組負責人範毅為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專注於前沿視覺開發,主要研究醫學圖像分割去燥,具有CT/MIR/超聲圖像二次開發經驗;項目機器人運動控制組負責人倪航為上海交通大學碩士,主攻多軸空間柔性控制,專注於機器人的的運動控制、軌跡規劃和視覺伺服。

據悉,為了產品的研發升級,「磅客策」正進行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