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稿)收藏大家高長生談文房類收藏


文房類的品種是很多的,有幾十種之多,所說文房用品是指有時候讀書人需用的所有用品,幾經收藏人士的保留傳承到現在,已成為收藏品的一個門類。有的還是非常珍貴的,有很高價值的文物了,尤其是讀書人有了成績,成為有名望的人士後,用過的器物更為珍貴。

我曾講過的屏類中的硯屏就是其中的一類,文房用品製作所用的材料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金屬器製品(金、銀、銅、鐵、錫等),有木材製品(各種稀有珍貴木材及一般常用木材),有竹製品(各種竹子的杆部及根部),還有最常見的瓷製品等等,和野生動物的牙、角、骨各部位製成的各種學習用具,種類繁多,造型各異,在民間百姓口中有這麼一句話“放什麼東西有放什麼東西的傢什。”下面分別講幾件與文房四寶有關的器物。

要講的幾件是以木質的文房用品為主,分別是水盂、硯屏、筆床、墨床、鎮尺。它們都與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有著不可分割的作用。下面要講的是文房用具中的一種,它屬於筆墨紙硯中,硯與墨的輔助用品:水盂,它的用途是在硯池中研墨時,用於添加水的器物。

(獨家專稿)收藏大家高長生談文房類收藏

這件水盂是明晚期的竹製品(是屬於竹根部,又稱竹根雕)是用竹根雕刻製成。它的造型古樸,是一件小口缽形器物,圍著水盂周身雕有一條螭虎龍,身體盤繞在水盂身,佔據了大半部分,頭部探出在水盂的口邊,雙眼直瞪,直視遠方。此物雕刻的十分粗狂,頭部雕成像狗頭,身體彎曲像蛇形,尾部又呈現雙尾狀。

這件水盂歷經幾百年的磨礪和歲月的變遷,外表已由原來淡黃色的顏色變成深慄褐色,表面有著厚厚的氧化層(就是人們俗稱的包漿),實為是難得的一物。

再講一件也是與硯和墨有關的器物:硯屏,顧名思義它的用途是放置在硯池後方作遮擋物的,因為在我國古代,房屋的門窗一般都是用絹紗和紙粘糊在門窗的欞格上,故房間裡的透光度就有些昏暗,一般都在白天,讀書寫字時要把窗戶打開得到日照的光亮,同時又避免會有風吹進屋內,為了使研好的墨汁不會被風吹乾涸,就把這種小型的座屏放置在硯池後方擋住吹來的風。

(獨家專稿)收藏大家高長生談文房類收藏

這件硯屏時清代中晚期的器物,它是用白木(柴木)製作的,雖然是木質材料,但是它歸屬於漆器的品種,而漆器的種類是有多種多樣的,有雕漆、雕填、犀皮漆、漆面鑲嵌、金彩漆描繪等工藝。這件硯屏是歸屬於大漆描繪。硯屏通體刷黑漆,邊框描金色線條,屏芯雙面金漆繪畫,在兩面分別畫有博古圖和翠竹圖,整體硯屏造型純樸,很有民間文人氣息。

擱放筆的器物有筆掛、筆架和筆床,這幾種置筆之物的形制又有所不同,筆掛的製作一般都是用榫卯結構組合完成,也有是利用根雕,根藝的特徵製作。筆架(筆山)一般是用一塊實木雕刻挖制,雕出各種形狀的圖案做成適合放置筆的架子,再有就是筆床,筆床的樣式也是多種形制的,尺寸也是長短不一樣的。

以實物為例講一件筆床,這件筆床的形制屬於多用器物,它既可以當墨床,也可以用於放置筆用,它的製作是用一塊整料雕挖,造型是件方頭下卷琴桌狀,兩個長方形卷頭面採用打窪起線工藝,床面製成四條凹槽,凹槽是為放置筆桿而設計,凹槽的邊緣起線,從整體觀看這件器物無論是下卷,外表及床體上面都是凹凸有序,邊緣處突起的地方,以雙起線做為輪廓外圍。

(獨家專稿)收藏大家高長生談文房類收藏

這件筆床是清代時期用珍貴的紫檀木製成,器物雖然不大,但是它的造型小巧大氣,在使用上可以達到一物二用的效果,也反映出匠人在製作時良苦思考而製作出的成果。

墨床也是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寶的輔助器物,每當要習文書寫時,首先要備好筆墨紙硯,把硯臺從硯盒中拿出放好,再從墨匣中取出墨塊後,開始在硯池中研墨,研好墨汁後,就會把墨塊放在墨床上以備再用,這是書寫前必須要做的程序,從中體現出墨床的使用功能。

(獨家專稿)收藏大家高長生談文房類收藏

這件墨床是清中晚期所製作的器物,材料是紅木(酸枝木)。它是用一塊整料製作的仿生形墨床,造型是個螃蟹形狀,雕刻手法老辣,刀法隨意,形態生動,自然逼真,每處的刀痕都是一氣呵成,沒有過多的修飾,從這件器物的各個部分的細節,都可以看出這是出自一位經驗豐富技術嫻熟匠人之手的產物。 這件墨床經過多年的使用和歲月的吹侵,整體上已經變得異常光滑,通體細膩,有一種被油漆過一樣的感覺,保存至今實屬不易。

在書寫繪畫時為不讓紙張在案面上滑動。壓紙的鎮尺也是不可缺少的用具,鎮尺一般都以成雙成對的使用,在書案上,紙張小些的壓住上方兩個方位,如果是作畫的尺度大就要把紙張的四個角的方位壓住,這樣寫出的書法字跡在紙張穩固的狀態下,才能更顯出字體雋秀,畫出的各種畫卷才會更有神態,色彩深淺有度,這是鎮尺對做書畫起到的作用。

(獨家專稿)收藏大家高長生談文房類收藏

這對鎮尺是清末民初時期用珍貴的材料製成,尺身是紫檀木,鎮尺通體已呈黑色,周身佈滿了牛毛紋形狀的木紋棕眼,透出鍍膜一樣的光澤,上面是象牙鑲嵌的書法對聯,字跡剛勁有力,鑲在上面的字體雖然有些泛黃色,但是整體還是黑底白字,涇渭分明,保存至今也經過百年以上的時光,可算得上是一件文房用具中的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