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本田買發動機送車

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一句話,“本田,買發動機送車”,意思很明顯嘛,本田的發動機技術比較好。但是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還得從本田的發家史說起。

為什麼說本田買發動機送車

在1933年,日本作為二戰的軸心國,被聯合國開除了,同時工業技術也被西方國家封鎖,所以日本政府大肆鼓勵本土企業,造飛機造車,推動本土的工業進步。這個時候本田的老對手,豐田、日產、鈴木、馬自達這些不在造汽車,就是在造飛機。

作為本田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這個時候也是想要造車的,原來的想法是先做汽車的零部件,然後再慢慢的過渡到做量產車。但是本地命運多舛,這個時候二戰開始了,本田的工廠被豐田強行收購,好不容易熬到了戰爭結束了,日本天道有輪迴,來了個大地震。這一震,把本田廠房又給震沒了,成了一片廢墟。

為什麼說本田買發動機送車

這個時候,本田宗一郎開始懷疑人生了。為什麼老天爺如此不公平,就開始整天喝酒,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一年,本田宗一郎想明白了,不行,還得造車。但是這個時候,沒有那麼多的資源,自己手頭上資金也不充足,只能先從做摩托車開始,然後私下裡去偷偷的造汽車。

為什麼說本田買發動機送車

到了1961年,本田宗一郎猶如醍醐灌頂搬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這樣下去無非兩種結果。第一種就是跟以前一樣強制關停。第二種還是被豐田吞併。這個實在是太難受了。同時政府出臺法案,決定合併汽車產業。因為當時日本出臺了一個東西,叫做《特定產業促進臨時法案》。就是說國內的車企要合併,全力發現技術,讓技術更強。豐田、日產已經出線,本田資格相差懸殊。要在1963年之前把國內汽車產業全部合併,只留下3家,豐田、日產,兩個名額已經拿到了,出線機會只剩下1個了。

這個時候本田還是摩托車廠,雖然已經在偷偷的做汽車,但是一臺量產車還沒有,想要再兩年之內衝到國內銷量前三明顯是不現實的。那麼只要用技術,技術比較牛,證明自己有造車的能力和資格。然後本田發現當時的F1比賽是不需要廠商有量產車的,因為比拼的是速度和技術。感覺是為本田量身定做的一樣。因為本田是做摩托車起家的,汽車車身可能不太懂,但是技術是有的,發動機的家底還是很厚的。就興沖沖的做了一個V12的發動機,要去參加比賽。

本田決定參加F1的時候,很多媒體都有報道,預測本田肯定是最後的冠軍,因為那個時候本田的摩托車,已經拿到過很多的世界大獎了。但是天公不作美啊,本田的運氣就是這麼不好,親自選的兩個車手出了車禍,一個當場死亡,一個終身殘疾。在開賽七個月的時候造車身的蓮花也反水,不給本田做了。本田沒辦法只能自己去做,自己憋了個車身去參加比賽,但是第一年確弄了個旅遊觀光的成績,跑到終點都沒做到。

為什麼說本田買發動機送車

那到了第二年,沒辦法,能不能拿到冠軍關乎於本田的生死,這次由本田宗一郎親自帶隊,針對車身重心,輕量化,冷卻系統等等做了很多改良,雖然前期失敗了很多次,但是終於在F1錦標賽的最後一站,本田終於拿到了冠軍。然後本田開始瘋狂的做廣告,就是為了向政府證明,自己的發動機技術是世界一流的。本田也終於活了下來。

為什麼說本田買發動機送車

本田活下來沒過幾年,命運的顛沛流離再一次降臨了,不只是日本,連進軍的美國市場都開始追求環保了。又到生死攸關的時刻,這個時候本田決定破釜沉舟,把所有的資本全部投入到研發節能減排的發動機當中,在發動機基礎設計還沒完成的時候,本田就宣佈,我們的技術叫CVCC,兩年後就可以量產,可以商業化。到了1973年,突然之前本田真的拿出來了,CVCC,率先通過大氣法案,順利打開美國市場。而這個時候通用,福特,豐田,日產還在用尾氣淨化裝置,也就是三元催化器。

為什麼說本田買發動機送車

當時推出的思域,到現在全球賣了兩千萬輛,這個銷售量還是很恐怖的。本田過了幾年滋潤的日子以後,再次回到了F1賽場,但是這個時候本田的資本和經驗已經很豐富了,再次經歷了摸爬滾打之後,連續好多年都是F1冠軍。在1987年的時候本田的發動機馬力最高能達到1050匹,法拉利那時候才880匹,真的是往極限衝。也因此本田有了發動機超牛的名氣,後來也有了,本田買發動機送車的段子。

最後再補充一點,雖然本田還能獨立製造飛機發動機,發動機技術那麼強悍,但還是產了機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