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北:特色扶貧產業探索決戰“壩上貧困”新路徑

中新社石家莊4月24日電 題:河北張北:特色扶貧產業探索決戰“壩上貧困”新路徑

作者 魯達 黃歆堯 李曉偉

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城以東11公里的小二臺鎮,張家口市大農種業有限公司院內已是一片熱鬧繁忙景象:分揀、切塊、打包、裝車……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經過產業培育和技術研發,這裡德勝村的3000多畝馬鈴薯成為當地人脫貧的“金豆豆”。

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內蒙古高原南麓壩上地區的張北縣,曾是河北與北京周邊貧困人口最為集中的縣區之一。面對貧困,近年來張北縣全力打造光伏、農業、旅遊三大特色扶貧產業擴面集群,探索出了一條決戰“壩上貧困”的特色路徑。目前,該縣19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實現“戶戶有增收產業,人人有增收門路”。

“4月初我就來這裡打工了,每天能掙到120元(人民幣,下同)。在這裡我一邊掙錢一邊學技術,5月份再種自家的微型薯棚。”德勝村村民李英花開心地算著自己的收入賬。

德勝村村民徐海成2019年的日子同樣過得紅紅火火。他依託種植馬鈴薯原種和微型薯,腰包鼓了起來,還買了輛新車。他說,村裡建起了280個馬鈴薯原種大棚,2019年每個大棚毛收入在3萬元以上。

作為河北省面積第五大縣,張北縣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盛產無汙染、無公害綠色食品。然而,地廣人稀、十年九旱,傳統產業分佈散、覆蓋面不大、支撐力薄弱,這裡的貧困人口一度達到9.05萬人,貧困發生率29.62%。

據介紹,張北縣因地制宜,依託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提升特色農牧業的規模化、產業化水平。2019年,張北縣綠色有機認證面積達到5.92萬畝,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帶動全縣貧困戶3.4萬戶,戶均年增收3467元。

在小二臺鎮德勝村,一排排光伏電站發電板整齊地排列在田地裡,村民正在對其進行清潔保護。

張北縣年平均日照時數近3000小時,光照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推動當地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全縣181座光伏扶貧電站全部實現併網發電,總規模達到61.54萬千瓦,年收益1.6億元以上,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個項目最大的特點是電站採用‘農光互補’設計方案和理念,既符合機械化耕作需求,也能為農業種植和養殖留出必要的空間,適用各種類型農業。”德勝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稱,德勝村在實施光伏扶貧產業項目的同時,積極打造板下經濟,通過種植藥材出售,種植觀賞花草吸引遊客等方式,帶動全村貧困戶脫貧增收。

這幾天,德勝村的農家院又忙了起來。村民正在清理院子、修繕客房、打掃衛生,為今年的旅遊待客做準備。

葉潤兵說,今年德勝村將圍繞原住民、新居民和遊客,建設德勝田園社區,努力打造“京西北民宿第一村”,再為村民增加新的收入。

在北京幹司爐工的張北縣大囫圇鎮廟窪村村民馮海,最近剛回到家鄉。據介紹,張北縣搶抓京津冀發展一體化,聯合北京西城區大力推行“錯季打工”,打造出“京西司爐工”勞務品牌,每年向北京輸入大量司爐工人。其中,2019年向北京輸入勞務工人600多人,幫助農村閒散勞動力就業增收。

談到今年的打算,馮海說,回家正好趕上春耕,年底冬閒的時候再到北京,夫妻兩人一年收入能到5萬多元,相比以前靠打零工掙錢養家強多了。

河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楊猛21日稱,到2019年底,河北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河北歷史上首次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