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無能狂怒" 法國或成英國脫歐的最大輸家

馬克龍

1961年,英國正式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前身),時任法國總統的戴高樂否決了這一申請;六年後,英國再次提出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申請,戴高樂再次以英國農業及農業政策為由拒絕申請。當時的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得出這樣的結論:

“他從未原諒英國贏得了這場戰爭。”

無論這句話是對是錯,麥克米倫對戴高樂動機的揣摩本身就反映了英法兩國常年的“恩怨”。

也許英法註定永遠“相愛相殺”。

近日,一位長期任職的法國外交官談到英國退出歐盟時說“我們會想念英國的”,尊重是相互的,對於這些出身不凡的外交官們來說尤其是這樣。

然而,在法國愛麗捨宮,法國總統馬克龍似乎已經失去了耐心。英國退歐僵局使他的忍耐超出了極限。他希望將英國退歐的最後期限延長至1月31日。

馬克龍

這種憤怒是可以理解的。英國脫歐,除了自殘之外,還讓其他27個歐盟國家付出沉重代價。然而,儘管馬克龍的憤怒可能是有道理的,但他的失望是否有用,就不那麼明顯了。如果下個月的英國大選仍然不能打破僵局,他會提議怎麼做呢?英國將會面臨著真正“悽慘”的抉擇:是讓鮑里斯-約翰遜迴歸首相之位,還是支持工黨領袖傑里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這個國家可能會再次鼓起集體智慧,否決其中任何一方成為多數黨。

如果歐盟以驅逐英國作為回應,那將會很奇怪。如果英國無序退歐,誰會贏?即將離任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頗有想法,他警告不要出現激烈的分裂。脫歐後,英國和歐盟肯定還是彼此共存的。那麼,這就還存在著另一種可能—或許英國這場大選會“有名無實”,但卻給英國人改變主意的機會

馬克龍的憤怒事實上可能源於更深層次的不滿。這位法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可是當今歐洲少數敢於冒險改變政治氣候的政治家之一。他對歐洲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其中很多都很明智。他認為,歐盟其他國家領導人的第一反應是尋求庇護。

馬克龍

在馬克龍入主愛麗捨宮前,德國政府曾抱怨稱,對於法國沒有可靠的合作伙伴。現在他們有了馬克龍,但“德國鐵娘子”默克爾卻手握默克爾菱形希望“佛系”地度過她最後一個任期。德國目前仍是順著歐盟的意思,幾天前,德國稱將考慮歐盟範圍內的銀行存款再保險,這標誌著其對歐元區銀行業聯盟的反對立場有所軟化。當然,前提是不能干擾到德國國內事務。

英國退歐或許是個麻煩,但它並不能解釋默克爾為何拒絕制定規模可觀的歐元區預算,也不能解釋德國左翼和右翼政客為何未能讓選民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他們是歐洲一體化的大贏家。

按照同樣的標準,英國退歐失敗也不能歸咎於歐洲各國政府對馬克龍專橫態度的抱怨。馬克龍從來都不是個謙虛的人。尤其是在去年,他遭遇了法國各地的“黃衫軍”抗議活動的麻煩之後。

或許(這純粹是猜測),馬克龍這種暴躁反映了另一種解釋:一種秘密的理解,即儘管有些人會從英國的不幸中獲得利益,但法國很可能成為歐盟27國中退歐的最大輸家。

幾十年來,倫敦政府動用了各種外交手段,將自己插入德法之間。有一兩次,英國甚至本著“如果你不能擊敗他們,就加入他們”的原則,提出了一個非正式的三邊理事會的想法,以取代法德軸心。這些嘗試都失敗了,但英國在歐盟的存在本身就提供了一個平衡因素。英國退歐後,歐盟的面子和裡子都將與之前大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德國與法國之間的權力失衡也將被無情地暴露出來。

現在在歐盟大國中,只有英國和法國擁有全球利益和野心。他們有大規模的、可部署的武裝部隊。歷史也賦予了他們一種民族氣質,讓他們能夠輕鬆地跨越自己的邊界。在改善歐洲防務方面,法國可以與其他歐盟夥伴一起做很多事情。但事實上沒有英國,它什麼正經事都幹不了。

英國退歐毫無疑問將削弱英國自身的經濟實力。但法國也將因此而成為失敗者。這兩個國家一直以來都相當於同舟共濟,而這條舟也在不斷漏水——在對抗崛起國家的主張時,他們努力堅持自己的全球角色主張,並且不斷加大國防預算的壓力。他們對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把持似乎也不合時宜。如果英國現在因為退歐泥足深陷,法國恐怕也是獨木難支。

馬克龍

馬克龍一直喜歡將自己的領導能力與戴高樂相提並論。的確,戴高樂將軍兩次否決英國加入當時的歐共體,現在看來是有先見之明的。

戴高樂在1963年1月否決英國加入歐共體申請時這樣說:

英國充其量只能算是個三心二意的歐洲人。....(如果允許英國加入),終究將會出現一個依附美國並在美國領導下的龐大的大西洋共同體,而且它將很快地把歐洲共同體吞掉。

現在來看,隨著約翰遜與特朗普抱團,也可以說這確實應驗了

不過,馬克龍或許也反映出,戴高樂提出的由法國領導、與美國平起平坐的統一歐洲的願景,同樣是不復存在。在某種程度上,當激烈的對抗消散後,英國人也許就清醒了,英法兩國之間的“相愛相殺”或許會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但是耐心總會得到回報。

參考資料:

法德英關係與歐洲一體化(1945—1993) 姜 南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背景資料:英國與歐盟關係發展回顧 新華社

Non! Boris Johnson is not de Gaulle FT.com

Friends and enemies: France is a big loser from Brexit F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