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原因導致90%以上民眾普遍對自身收入很不滿意!

歡迎閱讀。

據調查研究顯示,90%以上的居民對自身收入不滿意,甚至有些人是非常不滿意。

近年來,雖然我國勞動者的工資收入的絕對值在不斷上升,但是為什麼民眾普遍對自己的工資不滿意呢?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3點:

1.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佔的比例不斷下降。改革開放這些年來,蛋糕(GDP)確實越做越大,但是老百姓分得的蛋糕比例卻越來越小。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的比例為55%以上,但是現在這個比例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幾。整個蛋糕中,給勞動者的份額比例下降的幅度非常大,這就意味著勞動者分到的改革開放成果的份額比十多年前要小得多。

2.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占人口總量的絕大多數的普通勞動者,他們的收入比富人階層少太多太多,導致普通勞動者心裡不平衡,進而對收入非常不滿,“不患寡而患不均”。

3.勞動者對工資收入缺乏穩定預期,對未來缺乏信心。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社會的變化也越來越多,大家的工作越來越忙碌,人們普遍不能清楚地預計自己未來工資增長的幅度,看不清未來的路,對未來比較悲觀,導致人們陷入焦慮不安的情緒中,外加社保制度不完善,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感,這越發加強了對當前收入的不滿意。

除了以上3點主要原因,還有房價過高、物價水平上漲過快等因素,也會影響到大家對自身收入的看法發生變化,進而產生不滿情緒。

如果大多數民眾長期對自身收入不滿,既會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又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矛盾,甚至引發社會動盪。

那麼,如果解決這個極其重要的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我認為:

1.政府要堅定信念,下定決心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定會影響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如果政府沒有極其強大的決心和信心,那麼就無從下手。

2.將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加公平惠地惠及廣大勞動者。要改革初次分配體系,提高勞動者報酬所佔比例。

3.優化二次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目前的稅收制度偏向於勞動所得,而對資產所得過於寬鬆,要加徵遺產稅、資本利得稅,減少勞動所得稅;要更大力度進行轉移支付,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力度,努力縮小社會貧富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