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升高能遏制疫情?官方迴應來了!

4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疫情防控工作舉行發佈會,

介紹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先生、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齊文升先生,就假期旅遊注意事項、扶正氣提高免疫力、普通人防疫方式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氣溫升高能遏制疫情?官方回應來了!

境外輸入病例半數以上已治癒出院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稱:

4月22日,湖北現有重症病例降至2例,全國現有確診病例首次降至一千例以內,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有半數以上治癒出院。但個別地方聚集性疫情確診人數仍在增加,要儘快阻斷傳播途徑,補上防控短板漏洞,堅決遏制疫情反彈。

三類高危人群不建議五一出遊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介紹:

對於大部分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出去旅行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這些高危人群不建議出行旅遊。出行人員要注意預防,一是出行前做好準備,建議就近錯峰出遊;第二,途中要做好防護;第三,旅行期間要做好防護。

專家回應新冠病毒源自美國傳聞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表示:

“我們注意到互聯網上相關信息,美國有人懷疑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的說法,美國方面對此沒有公開回應,我們無從做出判斷。”他表示,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學問題,目前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開展病毒源頭研究,需要較長時間且存在不確定性。人類歷史上很多疾病比如艾滋病、SARS等,對其源頭的探索歷經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雖然取得了進展,但研究結果僅是推測,尚未得出最終的答案,研究工作至今仍在繼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希望世界各國把精力和關注點集中放在疫情防控重點工作上。

氣溫升高能否遏制疫情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表示:

現在普遍認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等方式進行傳播,相對來說,這種傳播方式受氣溫的影響會小一些,而且我們也注意到南半球的國家目前處於夏秋季,天氣比較炎熱,但是新冠疫情依然持續發生。最終情況如何,需要進一步觀察。

仍不推薦大規模聚餐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

當前,仍然不推薦大規模的聚餐,也不建議攜帶沒有自理能力的嬰幼兒進行堂食。普通就餐還是建議選擇一些衛生條件好的餐廳,就餐前要做好預約,錯峰用餐避免擁擠。進入餐廳前要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體溫測量、登記,如有發熱不應該進入餐廳。在餐廳期間也要儘量減少接觸公共設施,做好手衛生,用餐過程中儘量與他人保持人際距離,注意咳嗽禮儀,如果多人共同用餐推薦使用公筷公勺,降低感染風險。

新冠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表示:

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關於新冠肺炎是否會變成慢性病的問題,專家分析認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個體感染新冠病毒後長期帶毒的可能性極小,現階段也尚未得到證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學和病毒學研究證據。

新冠病毒是否會常態化流行?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表示:

關於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常態化流行,有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有,但是發生概率比較低。流感病毒具有高變異性、高傳染性的特點,目前沒有發現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這麼高的變異性,因此常態化的可能性不太大。也有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傳播能力高,已有四種冠狀病毒為季節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節性流行,有一定的可能性。但無論發展趨勢如何,我們相信事在人為,疾病防治技術的發展、有效藥物的發現,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必將幫助人類取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

開學上課後座位保持一米以上距離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

開學之後上課,學生在進入教室之前,應該主動測量體溫並且佩戴口罩,座位之間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在教室停留期間避免扎堆,宿舍內保持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近距離接觸,必要時也要佩戴口罩,各宿舍之間不鼓勵互相串門,如果有發熱、乏力、乾咳這些症狀,應該主動報告學校,並且及時就醫。

(內容來源:中國網直播文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