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也要“六根清淨”

文學也要“六根清淨”

文 | 李自立

最近,我在《儒風大家》微刊,讀到了一位叫劉明素的作家,他寫了一篇文字,題目是《“六根清淨”始於足下》,拜讀後感觸頗多,就想說幾句自己的想法,我覺得,如今的文學創作,也要“六根清淨。”必須還文學藝術創作一方淨土。

作家在文中寫道:“中國人的神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變得越來越脆弱了。越是無聊的話題,關注度越高;越是平頭老百姓的事,越要上升到愛國的高度。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麼好啊!

現在的網絡時代,真的是很難“六根清淨”啊!”作家專門就“六根”一詞,在文中專門做了推理分析,從佛家角度和醫學角度出發,對六根進行了闡述,最後說明人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的經絡六根需要清淨,必須“從人體自身的積極努力做起。

”我要說的“六根”,和作家所說的“六根”有點不同,作家提到的是經絡的“六根”,我要說的是佛家思想裡提到的“六根。”佛家的“六根”在作家的文字裡也提到了,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我雖然不懂佛家思想,也沒有專門研究過佛家思想,但是,我會藉助現代工具,查閱很多資料,從佛家理論資料上看,“六根清淨”四個字含義包括六根、六塵和六識,“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指的是,極微極遠的無從捉摸的東西。六識指的是從六根接觸六塵,從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稱為六識。

話題轉回到我的題目上,那就是通過我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我自己看到了,文學藝術界的“六塵”,存在那些所謂的極微、極遠、無從捉摸的東西,讓我產生了“六識”。

由於六根的作用,作善作惡,就有了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人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之中,由於六根不曾清淨,自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由六根所造,逐如貪色、貪聲、貪香、貪味、貪細滑、貪樂境,說到歸根結底,就是一個“貪”字惹的貨。

在文學藝術領域,或許有人會說,自古書生多清貧,會有什麼“六根不清淨”會有什麼“貪字存在。”過去沒有不等於現在沒有,君子沒有,不等於小人沒有。

看看如今時代,特別是今天網絡時代,部分文學藝術創作人,我說的是部分創作人,為了自己那些不可告人目的,想盡了一切辦法,使盡了一切手段,為了“名利”二字,真可謂煞費心機,嘔心瀝血。讓我這個初涉文學的愛好者,耳目一新,心灰意冷,眼前確實一片的迷茫。想說清楚此問題,我們必須從什麼是文學藝術說起。

“文學”二字,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它的主要形式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文學藝術既然是心靈世界的藝術,必然就會有“真、善、美、假、惡、醜。”六個字存在。滾滾紅塵,文學作為一門藝術,表現某一個時期形象化了社會現實,無非就是要弘揚“真、善、美。”批評“假、惡、醜。”我們暫且不說,如今文學創作水平如何;其作品思想內容如何;也不談其作品是不是來自於心靈深處那潭碧水;我們先說說文學創作界的幾個現象。

去年一個偶然機會,我去中國作家網查資料,發現文學創作領域一條新聞,說有一位某省作協主席,盜竊某縣作家協會一個會員的文字,而且是全文盜竊,盜竊一篇得手,又盜竊第二篇,不料讓人發現。

順其自然,惹來了記者媒體,當面對媒體記者採訪時,盜竊者因為是省作家協會掛牌作家,所以,比原創作品的真實作家卻還要理直氣壯。讓在場的所有文學創作工作者、還有媒體記者,哭笑不得。此人為了自己所謂的“名,”忘了世上有“羞恥”二字。

還有甚者,其作品的文字水平到底如何,我們暫且不妄加評論。其人為了達到自己創作獲得更高利潤的目的,用現代網絡新詞語說,就是一個勁的“炒作。

其攜帶自己的作品,通過張認識王,再通過王認識錢,再通過錢認識一位所謂的名家,讓名家為自己寫一份書評,然後再把所謂名家的書評印刷於書的前言,或者封面,沽名釣譽,誤導善良的讀者,真是大千世界,為名而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在這裡,我想弱弱地問問,那些所為的名家,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嗎?你對天下文學愛好者、對天下大眾讀者負責嗎?

今年春天,網絡播出一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這段時間,每天只要打開手機、電視,任何鏈接文字,都和“人民的名義”沾上了邊,任何社會現象都和“人民的名義”有了關係。我就一直在懷疑,是不是這個時代也得了什麼“非典”或者“瘟疫”?如此各種現象,比比皆是,不再一一列舉,也不再多費口舌。

坐下來泡一杯茶,平心靜氣地仔細思索,覺得實在的可笑。文學藝術作品,是來自於心靈的藝術。是為了通過藝術創作,以文字或者媒體的形式,展現一個時限、一個地域的社會背景下的時代現實,想通過現實的既成事實,提醒人們對於社會問題進行思索,進行思想總結,對人類後輩進行思想再教育。讓人類通過對作品觀賞學習,探索出一條或者多條有利於社會繼續文明發展,繼續文明進步的哲理或者真理。

既然文學藝術創作,作為一個神聖的職業,為什麼手段卻如此卑鄙不堪呢?不難看出,也不用思索,就是前邊那句話,“六根不清淨”。一個字“貪”,貪圖名利,貪圖私慾,一個字總結完了。要麼為了著名作家的頭銜,要不就是想撈個某作協主席頭銜;要不就是為了豐厚的稿籌,因此故意故弄玄虛,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回頭再想想,從古至今,歷史長河中,儒家代表人孔子的《論語》、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曹雪芹的《紅樓夢》、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等等,魯迅、丁玲、老舍、茅盾、朱自清.....等等諸多作品,諸多作家,截至目前,好像沒有聽說他們有一位,用過如此卑鄙的手段。

人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腹有詩書氣自華。”既然自己是一位作家,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有遠見高論,又何必如此作踐自己呢?當初的口號為了自己文學夢想,為了不忘初心,那如今卻為何?又如此耐不住寂寞,耐不住清淨呢?

我覺得淡漠紅塵,莫忘初心,固守“六根清淨。”確實迫在眉睫。私慾貪念人人有,但是,我覺得還是順其自然的好,沒有必要讓自己,為了蠅頭小利,為了那點名譽,丟失了一個文學愛好者,或者一個作家應有的善良。也沒有必要讓文學這一潭泓水,從此被汙染,從此汙濁不堪。讓天下讀者從此失望,從此為文學感到悲哀......

如果長期下去,我覺得那就不是守不守得住陣地的問題,“六根清淨”地問題,估計這部分所謂的作家,將會變成文學流氓,他們的作品,將會變成流氓文學,別說教育後人,警示世人,促進時代發展。我估計將會讓學文園地裡,長出毒草,流出毒汁。長此以往,我們的文學陣地,也將不再是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而將會成為後世的談資笑料,貽笑大方。

文學也要“六根清淨”,必須還文學藝術創作一方淨土。

成稿於2017年05月12日青海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