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亮相大小淩河:連續4年來錦度夏


李慧 記者 溫旭東


  春暖花開,錦州大、小淩河碧波漾動,遷徙棲息的水鳥如同春天美麗的音符,給城市帶來了生機和靈動。野保志願者在日常巡護中,觀察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亮相大、小淩河。據野保志願者近年來的觀察記錄,鴛鴦在凌海城區不多見,但在錦州小淩河城區段水域已連續4年春季前來“度假”,將一直住到10月份再南遷。
連續4年有鴛鴦在小淩河度夏
  錦州城區段的小淩河波光粼粼,一隻鴛鴦時而在水草叢中覓食,時而與綠頭鴨悠遊相伴。近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錦州志願者聯盟負責人餘煉在西大橋北側的小淩河水域巡護時,多次觀察拍攝到鴛鴦,不過只有這一隻,為雄性。它胖胖的身子很可愛,彩色的羽毛層次豐富且有光澤,靚麗的身影倒映在水中非常漂亮。
  據餘煉講,原來也有市民拍到過鴛鴦,有鴛鴦曾在女兒河臥波橋東側水域出現過,但不穩定。在小淩河城區段水域,他巡護時每天都可以看到這隻鴛鴦。就其巡護觀察的記錄,鴛鴦已連續4年春季來錦州“度假”,都是在小淩河城區段同一水域發現,而且都是一隻雄鴛鴦。他猜測應是同一只,因為單隻鴛鴦不可能獨自遷徙陌生的地方,而會選擇熟悉的線路和環境。它會在錦州度夏,一直到今年10月份再南遷。


大淩河發現鴛鴦“落戶”
  在大淩河凌海段水域,春季遷徙時節落腳的候鳥品種繁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錦州志願者聯盟的野保志願者劉晶華來到大淩河水上公園巡護,見到很多市民在護欄旁觀鳥,有的還舉著望遠鏡仔細觀看。劉晶華在大淩河南側一片水域巡護時發現了兩隻鴛鴦,它們從蘆葦叢中游出來,看到岸邊有人,非常警覺地撲打兩下翅膀飛了。他眼疾手快,拍到了鴛鴦在河面悠遊和空中飛翔的鏡頭,回家一看照片,發現它們旁邊還有一隻鴛鴦,一共是3只。
  劉晶華說,自從天鵝北遷後,大淩河河道內多數是小型鴨科水鳥,其中有不少珍稀品種。他多年巡護以來還是在今春第一次在大淩河凌海城區段觀察到鴛鴦。令他興奮的是,3月下旬以來,他在巡護中已先後4次在同一地點拍到了鴛鴦,除了第一次觀察記錄後,他連續3次看到的都是4只,但並非成雙成對,而是1雄3雌,它們都是在水草較密的河面或樹根旁活動。
鴛鴦並非總是出雙入對
  據野保志願者介紹,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從我國的分佈情況看數量較多,有適合覓食的地方、有豐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尤其河流附近有樹,它就能夠棲息,但是錦州分佈數量稀少。

  有趣的是,野保志願者在大小淩河的觀察記錄,打破了鴛鴦忠貞愛情總是成雙成對相守的傳統說法。野保志願者告訴記者,看到單隻雄鴛鴦出現的情況,應是與雌鴛鴦完成了交配,離開了伴侶。原來,雄鴛鴦既不負責孵化也不負責育雛,養家餬口的任務全交給了“老婆”。雌鴛鴦則是“賢妻良母”,會選擇比較隱蔽安靜的地方築巢,辛苦孵化和撫育小寶寶,所以不容易被發現。在雌鴛鴦孵化的時候,雄鴛鴦也不給“送飯”,自己找地方“吃吃喝喝”,還不時“拈花惹草”,偶爾跟綠頭鴨爭鬥。鴛鴦是“一夫多妻”制,雄、雌鴛鴦只是每年組成臨時配偶而已,在一起的時間很短,也就是從求偶遇到交配的時間,一旦交配成功了,雄鴛鴦就離開了伴侶,是個典型的“花心男”。不過,人們仍是把它當成吉祥美好的象徵,對鴛鴦的喜愛依然如故。 
    攝影:餘煉 劉晶華

鴛鴦亮相大小淩河:連續4年來錦度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