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反”新品油登場,包裝油行業風往哪邊吹?

oilcn油訊

食用油新品的舞臺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魯花的“低芥酸菜籽油”剛掀起波瀾,金龍魚的“零反”葵花油、玉米油又閃亮登場。

“零反”新品油登場,包裝油行業風往哪邊吹?

有人大聲叫好,有人不以為然,還有人仍是一頭霧水:究竟什麼是零反式脂肪酸油?而從食用油巨頭接二連三的新品佈局中,你是否能感知到行業的大風向?
賣油郎們一起來了解。

反式脂肪作戰,油來已久

“零反”新品油登場,包裝油行業風往哪邊吹?

金龍魚“零反”新品主張的“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用油”概念,並非噱頭炒作,而是有硬核技術支撐;是國內外食品界關注、國內油脂業攻關已久的課題;早在十年前,就有油企推出類似“輕反”油品。

反式脂肪酸(TFA)是一種不健康的脂肪酸,過量攝入會增加心血管等疾病風險,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

大部分人並不瞭解,我們平時吃的各種食用油,可能會含有微量的“反式脂肪酸”,是由油脂精煉過程中的高溫脫臭等工序產生。

2013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佈了一份權威評估報告,結論顯示:目前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總體較低,不構成實質性風險,公眾不必擔心。報告同時指出:

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TFA的主要來源,佔總攝入量的71.2%,其中植物油的貢獻佔49.8%,其他加工食品的貢獻率較低,如糕點、餅乾、麵包等均不足5%。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因此提出建議:

食品工業界應進一步研發、推廣植物油精煉的新工藝,儘量降低植物油中TFA水平。


“零反”新品油登場,包裝油行業風往哪邊吹?

在植物油中TFA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我國油脂全行業進行了重點技術攻關和設備升級,據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專家的數據:與十年前相比,我國大宗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由2%~5%降至約1%。

同時,相關的行業標準修訂已經展開。

“零反”新品油登場,包裝油行業風往哪邊吹?

就在去年8月公佈的《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 徵求意見稿》顯示,調和油的質量指標將設置反式脂肪酸的限量!(≤3%)

“零反”新品油登場,包裝油行業風往哪邊吹?

來源:《食用調和油》徵求意見稿

這意味著,“反式脂肪酸”含量將會成為衡量油品合格與否、優良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

小知識:聲稱“零反式脂肪酸”就不能檢測出任何反式脂肪酸嗎?

根據國家標準GB28050規定,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ml)時,就可以聲稱“不含”反式脂肪酸或“無”反式脂肪酸,還可以使用“0”“沒有”“100%不含”“0%”等同義語。

低於這個量時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且檢測數據誤差較大,因此並不是聲稱了“0”就不會檢出任何含量的反式脂肪酸。


行業風往那邊吹?

“零反”新品油登場,包裝油行業風往哪邊吹?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魯花的“低芥酸菜籽油”與金龍魚的“零反式脂肪酸”油,一個是“低”,一個是“零”,可謂“異曲同工”,都是通過減少風險物質,更多保留營養物質,來提升食用油的品質,更加安全,更加健康

與此同源的,還有這兩年食用油領域先後流行的“鮮榨、冷榨、土味、高油酸”等消費風尚。無論是新油品的研發,新工藝的提升,還是新標準的修訂,萬變不離其宗,沿循的都是油脂加工領域一直推廣和提倡的“精準適度加工”理念,即:以最大程度保留營養、減少風險為目標,依據伴隨物的變遷規律對加工過程進行精確設計和精準控制。

過度加工的油品外觀誘人,但天然營養伴隨物損失嚴重;同時還伴生出新的風險因素,如產生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縮水甘油酯等有害風險物質。

金龍魚兩款“零反”新品即採用“綠色精準加工工藝”,與原有工藝相比,可降低80%反式脂肪酸,維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營養成分保留率達80%。

“零反”新品油登場,包裝油行業風往哪邊吹?

近年來,隨著食用油行業的消費升級和創新發展加速,市場上的新油品層出不窮,有的僅僅停留在翻新包裝、提高價格、炒作概念的層面,並不具有真正的技術含量,往往曇花一現。

而魯花的“低芥酸菜籽油”與金龍魚的“零反式脂肪酸”葵花油、玉米油都是貨真價實的品質升級,並與國際標準接軌,堪稱“趨勢產品”的代表。在巨頭的示範和引領帶動下,一批油企會紛紛追隨“入夥”,推出更多的同類產品,最終將被消費者廣泛認可,進入千家萬戶。

“零反”油品已現,“限反”國標將至,是時候重視TFA 控制和降低了;認定“精準適度加工”的轉型升級方向,在探索新技術、新工藝上比高低,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健康的優質食用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