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不愛閱讀影響將來的學習力?教育家:閱讀對智力發展有益

別怪孩子不愛閱讀,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風格,三種類型須針對引導。

芸韻家的雙胞胎女兒,最近讓她很頭疼。老大能老老實實坐著看繪本,老二卻看幾分鐘就跑開了,怎麼喊都沒用,五分鐘也堅持不了。芸韻知道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從小就經常給姐妹倆讀繪本,但現在小女兒的表現,卻讓她擔心,小時候不愛閱讀,會不會影響將來的學習力呢?

孩子從小不愛閱讀影響將來的學習力?教育家:閱讀對智力發展有益

我家大寶一直就喜歡聽我讀繪本,現在七歲了,經常自己抱著繪本看,雖然有很多字還不認識,但卻可以看的津津有味,繪本上的字少圖多,通過圖畫也可以理解大部分的故事情節。不過我也發現,有的孩子像芸韻的小女兒一樣,不喜歡看繪本,經常跑來跑去的。這兩類孩子其實是不一樣的學習風格,造就了他們的閱讀習慣不同。

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風格,三種類型須針對引導

什麼是學習風格呢?對此美國成長髮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員 Howard Gardner通過研究得出結論:每個人天生有自己喜好的學習風格,大致分為以下三種:視覺型(Visual)、聽覺型(Auditory)、動覺型(Kinesthetic)。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有的孩子通過“看”學的更好;有的孩子則通過“聽”學的更好;有的孩子通過“做”學的更好。比如上文中芸韻的小女兒和我家大寶,就是不同的學習模式,家長只有針對性去引導,才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老大坐著看,你也要坐著看”。有的孩子是混合的學習風格,或者每個年齡階段有所不同,並非一成不變的。

孩子從小不愛閱讀影響將來的學習力?教育家:閱讀對智力發展有益

1)、視覺型的閱讀方式

這類孩子通過“看”學習的效果更好,因此,圖案有趣的繪本、趣味性的故事情節,都能吸引到他們。家長給孩子選擇適合該年齡段的繪本、漫畫即可。在孩子閱讀的時候,家長可以選擇“指讀”的方式,幫助他更好的理解書本中的內容。

親子閱讀時,家長儘量不要發出聲音,孩子的注意力已經被書本上的畫面吸引,對聽到的內容沒有太多記憶,反而容易干擾他的專注力。

孩子從小不愛閱讀影響將來的學習力?教育家:閱讀對智力發展有益

2)、聽覺型的閱讀方式

他們通常不會乖乖拿著書看,主要以“聽”來進行學習。你可能看到孩子拿著書不一會就丟掉了,但聽到一些感興趣的兒歌、童謠、詩歌,又會聚精會神的學起來,而且很快就能記住,常常被誇聰明,但他們的專注力不夠,很難靜下來。

幼兒期的孩子受到語言能力以及認識漢字的數量侷限,尚且不能自主閱讀,所以起初都是通過父母或主要照料者“讀”出來。這是他們早期獲取書本上的信息和知識的一種方式,但並不能代替自主閱讀。

家長可以經常跟孩子一起“讀”繪本,或者你念,他聽。通過不同的語調、語音,以及誇張的表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有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

聽覺型的孩子可能不如視覺型孩子認識的字多,但他們的學習特點,也會讓他們積累更多的“聽”到的知識,並且快速記憶,等到了要上學識字了,學習速度反而比其他學習類型的孩子速度快一些。

孩子從小不愛閱讀影響將來的學習力?教育家:閱讀對智力發展有益

3)、體覺型的閱讀方式

這類孩子是通過自己的探索、觸摸,來學習的。什麼都喜歡動一下、摸一下,動手能力較強。我三寶現階段就是這種閱讀方式,他常常一個人拿著洞洞書“看”半天,那一個個小洞,對他充滿了誘惑,對著繪本咿咿呀呀,好像能看懂一樣。

體覺型的閱讀方式,喜歡自己動手找書、翻書,並不喜歡家長準備好的繪本。你可以把繪本散落在他活動區域內,讓他隨手就可以拿到,這對培養閱讀習慣,有很大幫助。有些孩子在發展中,也會逐漸從體覺型閱讀,過渡到聽覺型閱讀,家長可以多留心觀察下,以便於更好的針對性引導。

孩子從小不愛閱讀影響將來的學習力?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孩子的閱讀開始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複雜,閱讀時對智力發展就越有益。

孩子喜歡閱讀,能通過閱讀學習到很多知識。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書籍中的畫面和文字,會引起他們大腦的獨立思考和想象力。孩子通過閱讀,還能積累大量的詞彙量,促進語言智力發展。

孩子從小不愛閱讀影響將來的學習力?教育家:閱讀對智力發展有益

閱讀中還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這些在孩子之後的學習中,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孩子從小愛閱讀,會懂得很多生活中你怎麼講他也聽不進去的道理,為他以後的認生積累寶貴的經驗。

大寶喜歡閱讀,每天晚上放學吃晚飯,都會坐在書桌前看上一會兒,我沒有強制要求過,反而常常希望他停下來跟我聊天。大寶的這種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我和寶爸也有閱讀的習慣,他自然跟著就學習了。

有人說,起先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不僅是為了以後的學習。在孩子探索知識的同時,還會養成積極自信的心態。但每個人的學習風格不同,家長還是要針對引導,因材施教對娃才是最科學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